1947年11月,山西解县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敌人龟缩在日军修建的炮楼中负隅顽抗,牢牢地卡在城门口。这几座炮楼并不厚,仅有两层砖墙,一炮就能打穿,但负责攻城的四纵队11旅连门迫击炮都没有,只能用老办法,让工兵扛着炸药包一波波往上顶。

  炮楼卡在城门两侧,互为犄角,居高临下,四周光秃秃的,连块石头都没有,爆破组的战士们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机枪火力下,一个班的战士都牺牲了。工兵连长聂佩璋气得两眼冒火,虽然最后还是拔掉了,但工兵部队伤亡很大,被首长严厉批评。一连几天,聂佩璋都是冥思苦想,如何能以最小代价拔掉炮楼。

  这时,一位工兵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像迫击炮一样把炸药包送出去呢?聂佩璋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曾是东北军军官,见过进口的英国皇家工兵部队的李文斯抛射炮,其实就是一种简陋的掷雷器,用12加仑油桶焊接而成,然后以一定角度把炮声2/3埋在土里,就能把盘状TNT炸药包抛出200米外。

  想到这里,聂佩璋立即找来几个汽油桶进行试验。先在地面斜斜挖一个坑对准目标,把汽油桶放进去,再放进炸药包,以抛射地雷引发,炸药包就远远地飞出去了。经过反复试验,聂佩璋发现最佳装药量在5-8公斤,抛射火药为0.5公斤,最大射程300米,150米范围内相对准确,能对10米范围内的工事造成严重破坏。大名鼎鼎的飞雷炮就这样诞生了。

  当时的解放军缺乏火炮,炸药包可是不缺,遇到难啃的工事群就用飞雷炮对付。1947年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攻打河南陕县,第一次用上了飞雷炮。25门飞雷炮连续齐射,把敌人炸得七荤八素。1948年5月的双堆集战役中,黄维兵团被飞雷炮炸得无处躲藏,还在纳闷我军哪来的这么多大口径火炮。

  当然了,飞雷炮作为土制武器也存在很大的缺点。首先是精度差,弹着点分布太大,只能靠密集火力覆盖;其次是射程太近,除非处于绝对优势,不怕敌人发动反冲锋,才能安全使用;最后是杀伤力差,由于炸药包没有弹片和破片,杀伤范围还不及一颗普通82迫击炮弹,倒是活活震死了不少趴在地上的敌人,因此被称为“没良心炮”。战争后期,我军缴获了不少大口径火炮,“没良心炮”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