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一直以来口碑两极化。有人喜欢她纯粹,有人讨厌她孤僻。她在大观园中交往的人不多,却备受贾宝玉推崇。关于妙玉结局,资料特别少,大多根据妙玉判词和曲子进行解读。有人说她沦落风尘,有人说她被老朽忠顺王霸占了。各种说法不一而足。尤其“终陷泥淖中”,似乎表明妙玉结局流落风尘,甚至是烟花巷,事实是这样么?下面聊聊我的看法。

  红楼梦八十回前妙玉出场不多,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栊翠庵是一次,贾宝玉生日后通过邢岫烟之口算一次,最后是中秋夜妙玉出现与林黛玉史湘云联诗。三次出场不多,但孤高不流俗,为人孤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妙玉,第一,绝不可能流落风尘还忍辱负重苟活。第二,就算忠顺王霸占了妙玉,不提妙玉是否苟活,忠顺亲王却绝不是老朽。作为皇帝的兄弟,最多也就中年人!所以,这两个说法根本靠不住!我们还要在判词和曲子中找线索。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淖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的判词图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淖之中。这表示妙玉最后不洁了。那这个不洁是身体受玷污么?并不是!妙玉的洁和世俗的洁并不一样。

  林之孝家的道: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

  妙玉对被“侯门公府”豢养非常反对。贾家最终是下帖子请她的。这里的区别是,下帖子请妙玉就是贾家座上宾。召之即来就是委身贾家被豢养。这与经常来往贾家的那些馒头庵、地藏庵的尼姑道婆们有本质区别。妙玉认为那些人是不洁的。这是妙玉对洁的理解!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她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哪里和她说话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

  贾宝玉替刘姥姥向妙玉讨茶杯。这段话更体现出妙玉的“洁”!世人都谓妙玉嫌刘姥姥脏不错。错在妙玉不是嫌弃刘姥姥肮脏,而是嫌弃刘姥姥上贾家打秋风,低三下四的品行脏。贾宝玉此时可谓妙玉知音。他说:“你哪里和她说话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可见妙玉的洁是品行的“洁”,是不同于世俗的“洁”!她最后的不洁,绝不可能是身体清白受玷污。而是随波逐流,陷入这个肮脏的世界!

  关于妙玉的结局,脂批有一条莫名其妙的批语:【靖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这段【靖藏本】的批语由于靖本的失踪根本无从考证。如果是真,倒可以佐证妙玉在贾家抄家后,最终回到老家,曾在瓜州渡口出现过。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的曲子上半阙讲述了她性格孤僻,与世俗相对的“洁癖”。下半阙直接交待妙玉的结局是“青灯古殿人将老”,表明妙玉彻底剃去头发成了出家人。在大观园的栊翠庵中,妙玉一直是带发修行的居士,不是落发出家的尼姑。对妙玉来说,地藏庵和馒头庵中的那些尼姑所作所为就是“风尘肮脏”,就是不洁的泥淖。她不愿意出家,让贾家下帖子请她,就是不想“违心愿”。可贾家抄家令她失去庇护,不得已流落江湖。由于孤身女子不安全,不得已,妙玉最终彻底出家,投身到她不想委身的“肮脏”泥淖之中。

  曹雪芹用“可叹这”“辜负了”“好一似”“又何须”四个词表达妙玉一生的无奈,却唯独没有“可怜”二字。这证明妙玉的下场并不可怜,她能够做的了自己的主。尤其“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表明妙玉并没有被玷污,既不会被人玷污,也不是流落烟花巷,更不是委身老朽做妾。她的不洁是她对世俗的妥协就好比被玷污了一样。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