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中醫發表於2007-042-2本帖最後由 博源堂主 於 2012-9-14 21:31 編輯 乙肝,多少年來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本人從事中醫肝病臨床多年,期間的成敗得失難以言表,今以我在臨床中的一點拙見,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以期拋磚玉

中醫治療乙肝的思路與方法初探.doc(25 KB, 下載次數: 198)

給低分會員加分:handshake請繼續努力,期待你的精彩!!! 博源堂主

中醫治療乙肝的思路與方法初探.doc(25 KB, 下載次數: 128)

[ 本帖最後由 趙氏中醫 於 2007-7-16 18:36 編輯 ]

縱觀歷代中醫文獻,並無「乙肝」與「乙肝病毒」之說。而簡單的將「乙肝」歸於「黃疸」或「臌脹」之列,卻又不能確切有效地指導臨床治療。故而,中醫在治療乙肝方面應該有些怎樣的思路與方法,已是當代中醫的當務之急。我結合自己近年來在中醫治療乙桿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與成敗得失,來談談中醫治療乙肝的思路與方法,以與同道共磋。

一.立足中醫,辯證求因

眾所周知,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故而,歷年來一些中醫的臨床論著將乙肝納入清熱解毒範疇十有八九,其中雖有以健脾補腎為主立法用藥,但也要合用一些清熱解毒的苦 寒中藥,甚至合用強力寧、甘利欣、干擾素、核苷類似物等類似清熱解毒中藥的西藥。究其原因,乃是囿於「乙肝本姓毒」之說。是長期以來,西醫觀點對中醫學術的衝擊所致,也是中醫「疫毒」概念的西化與解體。全國許多致力於乙肝臨床研究的行家,先後提出走清熱解毒或扶正解毒之路來治療乙肝和早期肝硬化,但療效甚微。實踐證明,即使對急發者初用有效,但終致久用相反。本人也曾囿於此理論,走過一些彎路。由此反思,其療效之所以廖廖,是由於忽視了中醫的精闢——「辨證」二字。我從對所有治療的乙肝病人的觀察來看,真正可用清熱解毒之治者,十之一二。而這些病人,也只限於首發、初發之期。而大部分病人則是多種病因所致。肝脾腎三臟俱損,氣血痰濕瘀等諸方面的偏盛偏衰,才是導致本病的根本原因。已故的我國中醫肝病界泰斗關幼波教授創立並發展的「痰瘀學說」,採用活血化瘀治療乙肝與一些疑難怪病,療效卓著,還有近代名醫朱良春先生創立的「朱氏復肝丸」等,也是從肝脾腎三臟入手,進行內在的糾偏調理,療效也是可佳的。由此觀之,中醫治療肝病。絕不能簡單地從「熱毒」論治,而是必須嚴格按照中醫的辨證論治精神,遣方用藥,方可提高療效。

二.宏觀與微觀辨證相結合

在肝病治療中,除了進行宏觀的辨證施治外,還必須結合微觀辨證,因為有些病人,從宏觀的角度往往無證可辨,這就要求我們須體察入微,善於從微觀的角度,尋找辨證依據,還可針對生化檢測指標進行微觀辨證.如患者僅轉氨酶偏高,則病在氣分,黃疸指數升高,則病在血分;二者都高,則氣血同病.再如患者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則存在氣虛血瘀因素;還有針對重症肝炎患者,除密切觀察黃疸體溫神態等變化外,還應密切注視生化指標的微觀檢測,如膽酶分離、血氨、凝血酶原等變化,以早期判斷,逆流挽舟。採用微觀辨證,充實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是祖國醫學與現代醫學的交融點,為中醫的臨床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

三.確立病機,五因是本,熱毒是標

我從前些年按「肝炎」、「病毒」觀點選方用藥的教訓中,並從自己的臨床實踐中證實,慢性乙肝的病機,本於氣血痰濕瘀五因為害。即使是急性乙肝出現的黃疸與熱象,也屬標證。寒涼葯務必慎用,且要中病即止,善後即轉健脾益腎予以鞏固。蓋治病求本,消除慢性乙肝痼疾的病因為害-,即是求本之治。而落實到臟胕則是肝脾(胃)腎同病,且以脾為主,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又為生痰之源,脾不健運-,則水濕內停瘀血內阻,因此健脾實脾是本中之本。「形之於肝,治本在脾,雖治在脾,正以救肝」是經得起中西醫理推敲的治療***。實踐證明,慢性乙肝肝功能長期異常和乙肝病毒標誌物的陽性,用清熱解毒常法和西醫抗病毒治療多久治不愈,或波動反跳,其原因是病機思路和治療方法的本末倒置。肝病治脾,能較快消除乙肝和早期肝硬化患者出現的「肝病及脾」癥狀,如:脾陽虛衰、寒濕困脾、脾胃失和、肝逆犯胃、肝脾不和、濕熱內阻等癥狀。能較快地糾正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蛋白比例倒置和疲乏癥狀。

四、遣方用藥,有法有度,知常達變

證既辨,法已法,如何遣方用藥,則是治療中的重中之重,因為它直接關係到臨床療效的高低。用藥時,首要分清標本主次,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某一病理階段,到底是以臟腑虧損為主,還是以病理產物的瀦留為主,必須區別對待。然後根據「虛則補之,留則攻之」的精神,並做到選葯準確,在開郁而不烈,清熱而不苦,化瘀而不猛,溫補而不燥,甘涼而不膩,補虛而不滯,祛邪不傷正的基礎上,酌情配伍。另外,還應結合現代醫學與藥物學研究的一些成果進行選擇藥物。如對慢性肝炎降酶藥物的選擇,除辯證論治外,還需結合現代醫學有關研究指標辨因用藥。因系肝細胞通透性增強或反應性增強,長期有少量酶滲入者,可用改變其全身反應性藥物:丹皮、三七、徐長卿、夏枯草、龍膽草、苦參等;如系肝細胞酸鹼環境失調影響肝細胞對酶的釋放,一般PH值越高,酶釋放越多越快,可選用一些酸味葯:五味子、白芍等;其中熱盛者用酸寒之牛膝、馬齒莧、酢漿草等,氣虛血瘀者用五味子、山楂、木瓜等,脾腎兩虛可選烏梅、覆盆子、山萸肉等。而不可一見轉氨酶升高,就選用五味子,這樣,有時不但不會取得療效,反而會適得其反。

朱良春教授說:「中醫之生命在於學術,學術之根源泉本於臨床,臨床水平之檢驗在於療效」。要以中醫自身獨特的理論體系,借鑒現代科學的某些觀點,使之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升華和創新,中醫在治療乙肝方面才會有長足的發展。

http://bbs.iiyi.com/thread-1235820-1.html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