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社论曾发问:没有记者,没有真相,这个世界会怎样?当美联社关于东南亚奴役劳工的一组调查报道荣获普利策新闻奖后,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没有新闻的介入,人们往往只能生活在一个视野残缺的世界里而不自知。

「你吃的每一条鱼,都可能沾有另一个人的血和泪」——4月19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了2016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最受瞩目的公共服务奖授予了美联社关于东南亚奴役劳工的《来自奴隶的海产品》系列调查报道。

普利策新闻奖被称为新闻界的奥斯卡,今年恰逢第100届。美联社的这组报道,讲述的就是一个完全可以拍成奥斯卡获奖影片的真实故事。2014年,美联社的几名记者得知,有一些泰国渔业公司在缅甸、柬埔寨、寮国等贫穷的邻国,采用连蒙带骗乃至绑架的手段把当地的壮劳力带到船上,强迫他们出海打渔。后来,记者们在一个孤悬于大洋之中的岛屿上发现了好几百名被奴役的渔工,他们的生存状况的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常人想像。

整个报道过程可谓惊心动魄,记者们查找线索时甚至面临生命危险。最后,该报道的发表帮助了超过2000名劳工获得自由,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改革。人们从中再一次感受到了秉承专业精神的新闻报道的价值与力量。

《晶报》社论曾如此发问:没有记者,没有真相,这个世界会怎样?美联社的这组报道告诉人们,没有新闻的介入,人们往往只能生活在一个视野残缺的世界里而不自知。这也不难理解,这组报道为何会引起全球震惊,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里,它更成了一个被疯转、被热烈讨论的巨大话题。

这样一个娱乐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美联社这组严肃报道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人们如此牵挂大洋深处某个岛屿上一群人的命运,这样的场景也告诉我们:对于媒体而言,无论社会如何变迁,秉持新闻专业主义、重视社会价值与公共服务的特质不能丢。尤其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背景下,媒体更应将社会责任、内容生产、专业精神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一个有意味的现象是,虽然自2009年开始,普利策奖报名向纯网站和独立调查新闻机构等开放,但直到如今,传统媒体也即纸媒仍然包揽了绝大部分奖项,因为网路媒体被认为专业主义精神不够。

这也启示我们,随著信息的泛滥,技术的冲击,碎片化文字、情绪化的语言以及所谓大数据的冰冷分析充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但越是这样,人们其实越期待负责任的写作,越期待对真相的深度挖掘与拷问,期待这背后的文字与思想的力量的传递。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坚守新闻品质,坚守理性与人文温度,敬畏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我们相信,作为一种新闻专业主义的载体,真正的深度报道、调查报道不但能称出一家媒体的重量,也能称出一个时代的重量。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普利策先生的那一句名言吧:「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今天,记者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瞭望者。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