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1992年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坎普兰教授应邀来四川师大作学术报告并受聘为荣誉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在致辞中说,这是推进川师大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学校国际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带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他也倡导全校师生脚踏实地追求学术理想,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贡献师大力量。

  “The more I see, the less I know(看到的越多,知道的越少)。”约翰?坎普兰教授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摄影生涯。在学术交流会现场,约翰?坎普兰教授讲解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三组专题作品,他展示的第一个专题为“消失的遗产项目”,包含了他拍摄于中国西藏、玻利维亚、泰国的照片。他说,用相机来记录这些文化传统就是镜头的力量,希望在这些传统文化消失之前,将它们展示给世人。第二个专题是他的普利策专题摄影奖作品《21岁的美国人》为例,展现了七名青年告别童年,展开成年生活的旅程。镜头下的青年尽管肤色、国籍和社会经济地位不同,但他们同样渴望被爱,希望受尊重,并在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希望透过摄影表达"不相信绝对客观,但相信公平存在"的新闻精神,启发受众对"不同生活模式'的价值判断。“这就像你读一篇小说等文学作品,你会有同情心,这和一张图片所展现的东西是一样的”约翰?坎普兰教授说。在以“古巴的面孔”为主题的专题中,他通过对古巴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地人生活中最真实的甜与苦。

  封面新闻记者莫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