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接纳自我的感觉,那就是「踏实」。

在自我怀疑的那些年里,我几乎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很不好。性格太内向,情商太低,能力不够强,读书没有别人多,文章没有别人写得好,总之全身上下没有自己能够认可的东西,自己看自己全都是缺点,看世界全是负面。全是缺点怎么办?当然就要全部改正。于是每一天都被大量的焦虑和恐慌填充,觉得自己有无数的事情要去做,无数的短板要去弥补,但是又因为过于焦虑,反而陷入手足无措的沮丧,什么事都无法做好。全是负面的后果呢?我留意不到生活中的快乐,遇到的所有事情,我都能挑剔出不好的一面,脑海中的所有回忆,绝大多数也都是痛苦和灰暗的。对于未来,我一边充满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待,一边幻想各种最坏的结果。那时的状态就是,讨厌回忆过去,也害怕未来到来,最终却把所有现在都浪费在了回忆和幻想中。

当我终于有一天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之后,我花了很久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去梳理过去,在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直到现在。

在今年6月的总结中,我写的是「我喜欢这个不自暴自弃的自己」。

9月的总结中,我写道:「我是完整的,独特的,我值得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际遇。」

而现在,说不上什么时候,我偶尔就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哇我好喜欢我自己啊。 「自己」前面已经没有任何定语。我喜欢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也不再需要任何理由。

当然这与自恋不同。我不排斥适当自恋的人,我欣赏他们那种毫无理由的乐观和发自内心的「我开心就好」的底气。但我明白我无法成为这样的人。我很清楚我的优点,也很清楚我的局限,它们不管在别人看起来还是在我眼中都是同样的明显。只是这些局限性,现在已经不再成为我的困扰。我已经明白,每个人生来不同,你是活泼开朗的,我是安静内敛的;你能量高而且源源不断,我能量偏低需要经常补充;你朋友众多交游广泛,我除了几个死党外都是君子之交。但这些都不影响我之为人的本质:完整、独立、好奇心和爱。

02

是的,接纳自我,首先就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和接受自己的一切特点。刚刚发现接纳自我的含义时,我理解的是既能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能接纳自己的缺点。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很多所谓的优缺点,只是看待角度不同而已。真正的缺点是一定需要克服或改善的,如拖延、逃避、过于被动等等,而特点则完全不需要。那些以前我视之为洪水猛兽的、与内向息息相关的形容词:敏感、谨慎、孤立、寡言等等,现在对我而言已经完全不是缺点,只是我的特点而已。它们和善良、客观、坚持、逻辑性、计划性、同理心等等,共同组成了如今的这个我。凡属于我的我都接受,凡我所拥有的我都热爱,内向、敏感对我来讲正如我的皮肤和骨骼一样不可或缺。

用优缺点来形容一个人的特点,会不自觉地含有比较的意味。优是比别人优,缺又是不如人。而人的不幸福,往往就来源于总是与别人比较。比别人强可能会沾沾自喜洋洋自得,比别人差可能会自怨自艾自我折磨。只有跟自己比,努力去一点一点克服那些真的对我生活和工作有负面影响的局限或缺点,发现自己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一点进步,每一年都是一个全新的自己,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才是踏踏实实而又无与伦比的。

03

接纳自己,是在认识自我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削足适履或者拔苗助长。内向话少喜欢独处的人,可以选择做一份有一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的工作,不一定非要逼著自己去做销售或者其他需要和人大量打交道的工作;喜欢读书看电影,就不要强求自己融入身边同事的打牌喝酒小圈子;当然反过来也是同样。接纳自己的含义之一,就是能够和自己的本性和睦相处。

很多人都想改变自己,成为自己或者别人眼中「更好的自我」,曾经的我也是一样。但是后来我发现,改变自己,一定要建立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太过于想改变自己,本质是排斥和否定自己,不管是排斥还是否定,都不会让你快乐,只会带来焦虑和疲惫,乃至自怨自艾或者自暴自弃。而当你能够做到接纳自己,你会接纳自己的一切情绪,无论正面还是负面;你会接纳自己的一切特点,不管别人看来是好还是坏;你会接纳过去的一切经历,从灰暗中也看到爱和希望;你会接纳自己对未来的一切期待,然后努力去实现;你会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于是认认真真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刻,不再把时间浪费在后悔和妄想之中。当你能够做到以上这一切,改变自然而然就地发生了。

04

接纳自己,是与自己和解,是建立真正的自尊和自信。所谓自尊,不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也不是受到别人的一点忽略就觉得不公,而是外在谦虚平和、包容开放,内心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自己的情绪,尊重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会为了其他任何人牺牲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所谓自信,不是盲目乐观,觉得谁都不如我,什么事都不放在眼里,而是从心底里相信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痛苦,我知道自己有能力战胜和恢复,并将苦难作为养分,持续进步。

接纳自己,同时也意味著接纳他人和世界。世界是统一的,一个人用什么样的角度看待自己,就用什么样的角度看待别人。当戾气、不满、抱怨和指责从心中消失的时候,你对待自己会更加包容,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更加多元,对待现实也更加平和,即使现实可能并不那么美好。

我以前很讨厌别人给我讲道理,特别是对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指指点点。但是当我最开始模模糊糊懂得一点道理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也觉得自己已经开悟,什么问题都不在话下,发现别人有疑惑或与自己想法不一样的地方就看不下去,总想指点江山。后来我发现,成长其实是一个不断顿悟又反复、再顿悟再反复的螺旋上升过程,生活会一次次在我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给我当头棒喝。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人生皆苦」的含义,再也不敢轻易说出「我懂你」这三个字,更不敢轻易对一个人的三观和品格下定论。我明白每个人其实都困在自己的局里。当他们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们不需要高高在上的评论和指责,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安慰、支撑的力量和真正可行的建议。道理谁都可以讲,而真正的同理心是最难得也最可贵的。

我不知道再经过一段时间,我对接纳自我的认知会不会更为深刻,但我知道我正在一点一点接近自己心中的目标。万物皆为一物。「世界也在游历,寻找著它的启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