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嬙 來自/聯合早報

在經濟發展獃滯、就業隱憂和失業焦慮的背景下,外來移民問題在過去一年加速度牽引世人向不安傾斜,民粹主義乘勢造就特朗普在英國脫歐之後當選美國總統的第一個「黑天鵝效應」,並進一步帶動歐洲極右派政黨聲勢持續擴張。今年,荷蘭、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多國都將舉行大選,這些國家的極右派政黨會否複製「特朗普式勝利」?歐盟會步上瓦解之路嗎?3月15日的荷蘭議會選舉,就可見端倪。

兩個紀念日,使到歐洲聯盟的2017年,別具意義。

60年前(1957年)的3月25日,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六國首腦和外長簽署了《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奠定了歐洲一體化的基礎。

25年前(1992年)的2月7日,比利時、丹麥、德國、希臘、西班牙、法國、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以及英國,在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Treaty of Maastricht),標誌著歐盟誕生。

然而,對歐盟成員國來說,今年這兩個紀念日的重點,或許已不在於慶祝,而是反思歐盟未來的走向。

初始即遭質疑 歐盟動蕩於今尤烈

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今年步入25週年,然而在紀念日當天,在條約簽署地出席紀念活動的歐盟及歐洲主要國家高官寥寥無幾。

觀察人士認為,這具體反映了當前疑歐情緒嚴重的現狀,歐洲一體化進程面臨嚴峻考驗。

馬斯特里赫特市長施特拉克在上述紀念活動上致辭時坦承,25歲通常是充滿活力,也擁有足夠智慧去開創未來的年齡,但歐盟卻步入非常動蕩的年代。

1992年簽署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旨在追求歐洲一體化,促進資本和貨物流動,激發商業活力,以及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發展。此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實從一開始就遭到質疑。

丹麥在1992年的全民公投就否決了此條約,直到歐盟同意丹麥不參加貨幣、防務和司法領域的合作後,丹麥纔在第二次公投中通過條約。

《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主導國法國在1992年9月舉行的公投中,也僅以約51%的支持票勉強通過。

雖然在歐洲各國領袖的推動下,歐盟終於克服種種內部問題,在歐洲一體化進程取得巨大成就,但2008年的金融風暴引爆歐債危機,打破統一貨幣的神話,也凸顯歐盟體制的不成熟。加上2015年以來難民危機惡化以及恐襲事件接二連三,歐洲民粹勢力抬頭,歐盟內部的離心力持續加大。

黑天鵝不止一隻?

英國去年公投通過脫歐,使歐洲一體化進程遭重挫。歐盟未來發展方向雖然成了多個歐盟峯會的重點議題,但始終沒能達成明確共識。

作為反建制代表人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表揚英國脫歐的決定,並預測會有更多歐盟成員國選擇離去,這讓各歐盟國家的疑歐勢力備受鼓舞。在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的第二天,歐洲多國極右翼政黨在德國科布倫茨(Koblenz)舉行集會,法國極右派國民陣線女黨魁勒龐(Marine Le Pen)在集會上宣稱,歐洲今年將通過多場關鍵性大選颳起變革之風,「2017年將是歐洲的覺醒之年」。

國際輿論觀察,民粹主義浪潮已隨著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而高漲,「黑天鵝效應」的憂慮籠罩歐盟。

歐洲一體化認同感消減 歐盟改革不能單靠口號

荷蘭、法國和德國今年的大選被視為歐盟走向的指標。排外的極右翼政黨在這三個國家迅速崛起,甚至有望執政。他們大力反對接受移民,將經濟不景氣、工作機會匱乏、國家安全等問題都歸咎於移民湧入,包括煽動民眾對穆斯林的恐懼情緒來爭取選票,鼓動退出歐元區,進一步削弱歐盟本已脆弱的向心力。

上述三國共佔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的56%,加上法德是歐盟的軸心,席捲英美的民粹浪潮如果在這些國家掀起巨浪,就可能影響歐盟未來走向,甚至導致歐盟瓦解。

全球目光聚焦荷法德選舉

荷法德的政界人士心情緊繃不在話下,選民也意識到手中選票的分量加重,歐盟成員乃至全球政治領袖的目光,也都聚焦這三場攸關歐盟命運的選舉。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去年12月呼籲歐盟成員國放眼未來、加強團結以捍衛一體化的成果。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歐盟問題的根源在於民眾逐漸失去對歐洲一體化的認同感,要解決問題不能單靠呼籲團結,而必須採取實際措施,讓民眾看到一體化的實際利益。

英國決定脫歐對歐盟敲響了警鐘,提醒歐盟必須加速改革,緩解經濟和難民等問題引發的反體制情緒。

摩根大通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指出,如果歐洲政治領袖不處理這方面的民怨,歐洲必將分裂。他希望歐盟領袖能檢討英國脫歐的原因,並進行改革,否則像勒龐這樣的民粹主義者在歐洲各地紛紛崛起,「歐元區或無法生存」。

荷法德選舉攸關歐盟命運 荷蘭選舉 歐洲民粹指標

2017年可說是歐洲的選舉年,3月15日的荷蘭議會選舉是第一炮,這個最開放國家的選舉結果將反映出民粹主義在歐洲勢頭有多強大。

自由黨崛起

本屆荷蘭議會選舉,大約28個政黨爭奪150個議席。3月2日Ipsos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由維爾德斯(Geert Wilders)領導,在之前的民調中一路領先的自由黨,支持率首度被現任總理呂特(Mark Rutte)領導的自由民主人民黨反超,但自由黨仍有望成為第一大黨。

自由黨反穆斯林並疑歐,多數政黨已表態拒絕結盟,因此自由黨即使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在黨派林立的荷蘭政黨體系中能否組閣仍是未知數。

維爾德斯聲稱,選舉結果會證明自由黨不容忽視,其他政黨會在投票結果出爐後改變主意,但呂特3月2日重申,絕不會與民粹主義政黨聯合執政。

呂特說:「如果自由黨成為第一大黨,荷蘭或將淪為民粹主義這一錯誤潮流在歐洲甚至全球推倒的又一張多米諾骨牌。」

選舉結果影響歐洲未來

雖然自由黨面對支持率有所下滑和難以順利組閣的挑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黃奕鵬認為,仍不能低估自由黨在本屆大選的表現。

他指出,荷蘭雖不曾遭遇大規模的恐襲,但發生過和極端穆斯林相關的暴力事件。例如:前荷蘭議員阿里2004年與荷蘭導演梵谷合作拍攝了一部批評伊斯蘭教的影片,結果梵谷被一名荷蘭籍穆斯林謀殺,阿里也收到死亡威脅。

黃奕鵬副教授說,隨著大選腳步逼近,期間若發生任何與移民有關的暴力事件,無論規模大小都可能影響選情。即使自由黨無法成為執政黨,這個勢力日益強大的政黨也會對政府施壓,要當局收緊入境管制。

他說:「荷蘭向來是最開放最具包容性的歐洲國家之一,如果連荷蘭都開始封閉,對歐洲未來的走向不是個好兆頭。」

勒龐 歐盟首位極右派總統?

法國總統選舉將在4月23日通過「多數兩輪投票制」選出,第一輪投票若無人得票超過半數,得票率最高的兩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對決,由選民二選一。

本屆法國選舉,預計沒有候選人可在首輪選舉中獲得過半選票。

作為極右派唯一候選人,法國國民陣線領袖勒龐近期民調領先,幾乎肯定可高票進入5月7日第二輪選戰。她高喊「法國優先」口號,公佈包括法國退出歐元區、發起脫歐公投、對移民問題採取強硬措施等144項競選承諾,欲借民粹主義浪潮複製特朗普式勝利。不過,勒龐因在社交媒體發布伊斯蘭國組織處決人質的照片而遭法國檢方調查,罪成將入獄。

法國共和黨候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原是熱門人選,但被爆妻子掛名領薪後支持率下滑,警方已就「空餉門」醜聞展開調查,黨內60多名成員表明無法再支持他。

菲永堅稱自己沒違法,並誓言繼續競選總統,但法國社會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選民對金錢醜聞特別敏感,他要登上總統寶座可說是困難重重。

以獨立中間派身份出征的法國前經濟部長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支持率不但超越菲永,還直逼勒龐,黑馬氣勢如虹。

馬克龍主張擺脫左右派之爭、呼籲團結,並支持法國留在歐盟發揮重要作用。他也指責國民陣線反歐元、反移民的主張違反法國「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家格言。

民調顯示,法國多數選民特別是年長者希望法國留在歐盟,馬克龍的主張因此有望吸票。中間派政治人物貝魯(Francois Bayrou)宣佈和馬克龍結盟,也提高了馬克龍的勝算。

民調:勒龐將在第二回合落敗

Ifop-Fiducial截至2月28日的民調結果顯示,在第一輪選舉中,勒龐和馬克龍會分別獲得25.5%和24%的選票而排第一和第二,菲永以20.5%緊隨在後。到了第二回合由兩個得票最高者決戰時,馬克龍會以61%大勝,擊敗得票39%的勒龐。

然而,隨著多名熱門人選出局,加上選情可能受荷蘭選舉結果影響,法國是否會產生歐盟首個極右派總統,目前還很難說。

難民問題衝擊德國選情

美國出了個「非傳統」總統並推出一系列令人擔憂的政策之後,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選舉,更令人關注。

歐美政界不少人希望總理默克爾能夠擔負起捍衛自由民主價值觀的重任,同樣地,他們也擔心默克爾若敗選,不僅德國的未來走向無法預知,歐盟瓦解的風險也將加劇。

移民問題是默克爾致命傷

移民問題對默克爾的衝擊極大,讓她面對政治生涯最大考驗。她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在去年3月的巴登—符騰堡、萊茵蘭—普法爾茨和薩克森—安哈爾特的地方選舉中遭受重挫,其保守執政聯盟在9月舉行的柏林州議會選舉也無法贏得多數席位。反移民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則不僅在地方選舉中成為大贏家,也首次打進了柏林議會。

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分析師施米丁說:「地方選舉結果是對默克爾的最嚴厲批判,也是我們至今見到的最明顯抗議。」

默克爾表示,願為保守聯盟在柏林選舉遭重挫負責。她承認在難民問題上犯下錯誤,並承諾2015年開放邊境所引發的混亂情況不會重演。她還說,如果可以讓時光倒流,她會更好地應對湧入德國的數以百萬計的難民。

分析師:選民似已厭倦默克爾

分析師指出,就算德國極右派政黨還未構成明顯威脅,德國選民似乎已厭倦默克爾,轉而支持左翼政黨。

德國權威民調機構Emnid2月19日發布的民調顯示,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的支持率,超越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民黨及其姐妹黨基督教社會黨。這是2006年以來的第一次。

該民調機構在2月22日公佈的民調雖顯示基民黨/基社黨以32%對32%與社民黨扯平,但社民黨如與民主社會主義黨及綠黨合作,左盟政黨有望取代默克爾的保守執政聯盟,上臺執政。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