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两种意识:一是意识,一是潜意识。

为了方便理解,CPU相当于我们的潜意识,就像电脑一样。它不判断信息,只管储存,我们在那里储存记忆。可以把键盘看成是我们的感官,印表机相当于嘴,即输出装置。

那么这些信息怎么应用呢?

当你向别人提问时,别人是没有选择的,即便回答起来语不成句,可他们还是要回答。

「你会游泳么?」

你的理智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会」或「不会」。

这是一个简单但又威力无比的观念。当我们给予肯定答复时,我们的意识会倾向于积极的态度模式。知道这一方法或指导思想后,我们必须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不管这问题是提给自己还是提给他人。

「那么说,你不喜欢红色喽?」

答案可能是:不喜欢,也就是说暂时假定你是不喜欢红色。

如果积极回应的话,句子会是这样:「那么你宁愿选择红色以外的颜色喽?」回答:是的。

如果我们想要别人作出肯定回答,可以通过加上所谓「肯定标牌」来增加积极反应的可能性。这些「标牌」可以放置在问题里,以激发肯定回答的产生。

如果我们想让他人也积极起来,就把可以激发肯定答案的「肯定标牌」用上。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肯定的或很积极模式的另一面,检验一下否定答案或用否定句式传达的信息究竟是怎样的。

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我指的不是某人对某种状况消极态度——看到半杯水时只说一半空不说一半满;只看到每次机会中的困难而看不到困难中的机会。我们的大脑应该怎么应对否定式表达的信息?

「请不要站著。」你会发现,他要犹豫几秒钟才坐下。

这次变换成请求句式:「请坐下。」这次你发现,动作快多了。

如果你要他坐下这种状态出现,那么最好的祈使句就是:「请坐下。」

不仅仅对于别人,对自己也一样。当我们试图劝说自己采取某种行动时,我们也需要了解自我谈话中否定的作用。

对于一个不吃巧克力减肥的人来说,只表示「我不再吃巧克力了」是没有作用的。大脑接收的信息是,「我吃巧克力,不」。因为想著不吃巧克力的时候,将不由自主地想到巧克力。

因为所有这些自我命令或确认的请求,需要积极著眼在最终的结果上而不是过程。对于节食者更有帮助的说法是,「我吃健康食品,我吃沙拉和新鲜水果」。我们需要专注于效果和目标。

对于这类劝导性的谈话,不管是用自我对话劝说自己,还是劝说他人接受我们的请求,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来遣词造句,取得预期目标的机会是很大的。

「潜意识」意味著「在意识阀之下」。自觉意识的判断和下意识的精神活动构成记忆库,这种认识统辖著「潜意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爆米花试验,在美国电影院里,正在放映的影片画面转接时,会接入爆米花的镜头。

然后会发生什么事?

幕间休息时,卖爆米花的柜台前挤满了要买爆米花的顾客。

所有的影片都发出类似的潜意识视觉刺激。我们从银幕中获取的信息是被自觉意识接受的。我们在存储之前要对这种信息作出判断。而来自银幕周围的信息则围绕过我们的自觉意识,在没有判断的情况下直接到达我们的潜意识,所以,它们给我们的印象更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看大银幕电影时更激动、更投入的原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