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研究表示,愤怒是社交媒体上传播最快的情绪。一旦你的行为引起了反感,他们将非常乐于在社交网路上抵制你。

如果你经历过如噩梦般不断炮轰你的推文或者帖子,那么你一定要好好阅读下面的文章,你会发现,品牌其实很容易不经意做出各种各样令人反感的营销行为。

14件人们讨厌的品牌社交行为

1.随时随地的自我推销

我们运用社交媒体的手段当然是为了辅助营销。这一点用户和我们都心知肚明。因此通常,用户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品牌营销。但一旦你开始不停的兜售你的品牌,便会引起用户的反感。

比如下面的例子:

Cinnabon是一个烘焙品牌,他们在星战中莉亚公主的扮演者Carrie Fisher去世的时候,发布了上面的推文。

不出所料,这条推文遭到了众多网友的鄙夷和讽刺。

当构建社交媒体发布日程时,请一定尝试遵循80/20原则:百分之八十有用而有趣的信息,加上百分之二十促销的信息。

或者,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你的用户是有思想和感情的人,他们是否会喜欢你发布的内容?

2. 太多人工智慧

在社交网站上,我们的品牌形象像一个人类一样存在,那么发推文或者贴文,也一定要谨记说人话。

Pew Research表示,66%的美国人听说过社交媒体机器人,80%的人认为机器人很糟糕。

无论是用于客户服务的聊天机器人还是付费用于Instagram的关注者服务,如果您正在考虑自动更新社交媒体,请考虑清楚是否有必要使用人工智慧。

除非预订助手机器人真的比其他方法更快更方便,否则不要让机器人困扰您的潜在客户。

更严重的是:当你使用机器人来自动进行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例如,转发某些标签或关注/转发某些特定用户)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问题。

例如,橄榄球豪门新英格兰爱国者队曾经在Twitter帐户上自动发布的下面这张图片:

原本这条庆祝1 Million粉丝的自动微博并不会出现问题,但这名被@的粉丝的ID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词语。这对于爱国者队来说,无疑是一场社交灾难。

所以说,如果不想出现这些意外的情况,那还是让人来管理社交账号吧。

3.没有道歉的态度

无论你是冒犯了一个人还是数百万人,都要认真对待这种情况。

发生了上文的疑似种族歧视推文后,爱国者队的官方账号很快发布了道歉推文。但效果如何呢?

支持者么或许觉得这个程度的道歉已经够了,但其它网友并不买账。

但是它有两点做得不够好:

A)回避责备,一直寻找借口

B)没有言明道歉的真正原因,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你需要为品牌不适当的营销冒犯别人而道歉,下面的几条要点一定要谨记:

l 先揽下责任

l 理解对方的感受

l 不要找借口

l 承诺自己将做得更好

l 不要讲让人一头雾水的空话

4. 不倾听客户反应

社交媒体不是只能展示户外大广告牌,它会及时反馈给你受众的反应。当你制作帖子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品牌活动,很有可能获得一些不太好的反馈——投诉不要忽视人们的投诉。对于你的受众来说,你的不回应已经表明的你的态度,,这不仅让你的客户觉得收到了冷落,还会让你错过纠正错误,挽回局面的机会。

减少投诉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就是从你收到的投诉中学习如何避免被投诉。

网友们其实很愿意指出你的问题。因此,社交网路里,聆听策略可以帮助你衡量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客户情绪,并采取相应措施。

5过度的客户服务

没错,品牌经营需要去倾听客户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你的服务应该适当而得体,千万不可让人觉得你有那么点过分积极,让客户觉得怪可怕的。就好像上图的例子:如果你提供给客户的时鸡肉,就别千方百计地跟客户勾搭。

64%的用户希望品牌在讨论到他们的时候加入讨论,可是如果大家正在讨论你的品牌,而你突然开始出现回复,又会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奇怪。

6.自动跨平台引用(Automatic cross-posting)

如果你在A平台发布B平台的链接,这无异于直接表达你对A平台的忽视,这当然会让A平台和平台上的用户感到冒犯。

例如上图的案例,此推文是跨平台交叉发布的完美示例。Twitter用户永远不会点击浏览Instagram上的链接,因为载入需要时间。当你可以轻松发布一个链接的时候,就不要说「请在我的简介中有=找到链接」

发这种推文充其量只是懒,往坏处说就是无用。

为每个平台制作一个新帖子不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它只是对文字长度,图像格式和辞汇量的小调整,费不了你多少时间。

7. 诱导点击

不会有人教你「转换潜在客户的最佳方式是立即误导他们」。

有人点击访问了你的主页或贴文,这当然时好事。但是,靠耸人听闻的标题所吸引来的无效的冲动的流量与被你所想要吸引的真实流量的含金量有著云泥之别。

如果你只是利用用户的本能反应吸引他们的眼球,他们迟早会弄清楚,可能在几秒内,甚至当他们点击链接时,他们就已经为自己上了你的当而懊恼,更别提建立与你的信任关系了。

8.诱导受众互动

除诱导点击以外,诱导受众互动也不怎么受人待见。

在任何平台上,当一个品牌不停的请求评论,分享,喜欢,互动或投票的,其实都有点尴尬。

你其实有很多更好的方式来鼓励受众与你互动,比如来个正大光明的Instagram Contest。

9.表现得自己很酷

的确有部分品牌依靠一些疯狂和古怪的创意赢得了人们的心,但有些品牌则完全失败了,例如:

正如@ BrandsSayingBAE(知名营销红人)的简介写的:「当一个公司像青少年一样推文时,这很酷。 这让我想买公司的产品。「

一家公司在法理意义上的人,但和人类一样拥有不同的个性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在社交网路,如果你的贴文有趣而生动,就一定会有人来模仿你。

但如果你的推文很无聊,人们只会嘲笑你。

10.无趣

Dr Pepper Snapple(美国软性饮料、碳酸饮料的品牌,以下简称DPS)在网上表现非常认真,但这也让他们的社交媒体运营变得异常无趣。

在2017年,无趣的DPS集团迫使一个名为@OfficialRCCola的Twitter帐户关闭。 该帐户仅仅发布了几条和产品及品牌相关的病毒推文,就两个月内笑话吸引了10,000名关注者。 这让不少喜欢这一账户的网友感到很遗憾。

而DPS所承认的官方账号,其互动几乎为零——因为他们仅仅在账号上发布一些官方的新闻稿件。

社交网站之于品牌,互动是很重要的组成,如果你无趣到丝毫不与你的用户互动,那么你的品牌就已经失去了在社交网路存在的意义了,不是吗?

11.在不知道如何使用表情符号时使用表情符号

此前,雪佛兰曾经发布了一篇全emoji的新闻稿,很尴尬的没有任何水花。唯一对此记忆犹新的恐怕只有收到这篇稿件的新闻记者。

事实证明,对于品牌而言,表情符号是一种特权,而非权利。品牌应该了解如何有效地在社交媒体策略中使用表情符号。为了避免尴尬,最好根本不要使用它们。

12.在不知道如何使用Tag时使用Tag

对于品牌运营而言,能够正确地添加tag已经实属不易,,要有趣,聪明使用标签更是难上加难。

每个成功的品牌tag营销案例背后,都有一打不为人知的的失败体验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多数品牌已经通过其他品牌的失败来学会了如何规避那些会将他们推向嘲弄和耻辱的tag。

在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上,幽默与讽刺相辅相成,不同的平台,主题标签也需要不同的运营策略:

例如,在Instagram上使用tag与LinkedIn就非常不同,如果不想被嘲笑就千万不要随便用它们。

13.作假

记住2013年,当影响者营销的概念被理解为:只要定价合适,一群年轻的精神病天才密谋就可以帮你卖掉产品——不管它是要给破表格还是什么苏打水。

如今,受众越来越意识到并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次发生都是为了购买和付费。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与名人「合作」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者,你需要让他或她的粉丝觉得,这是他(她)自己的意思,而不是收钱的付费广告。。

上如是一例真实的「八点二十发「案例。你可以想像当little mix的粉丝看到这条贴文,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真实可能是这十年中最被滥用的流行语,但这个概念仍然需要尊重。 一旦失去它,想找回受众的信任,就不容易了。

14.当聋哑人

在2018年,三分之二的人被确定为信仰驱动型购买者,这意味著他们将根据其立场购买或抵制品牌。(这是接受调查的人数的64%,比2017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用户将品牌维持在比以往更高的道德标准,这意味著,对于一些热点问题,品牌不应选择是否参与,而是考虑如何参与。

厌恶风险的品牌自然会想要避免严重的两极分化,因为这会使今天的政治对话陷入困境。它可以说是比选项二更好的选择:假装清醒并冒著肯达尔詹娜「百事可乐」广告的风险:两天内提及话题有21,000%的增加,但其中大多数是负面的。

同时,还有第三种选择:以有意义,明确的方式参与对话。这仍然会受到批评,但由于53%的人认为品牌比政府更能解决社会弊病,所以这也可以获得称赞。

就像我们在顶部所说的那样,愤怒是社交媒体上最具病毒性的情感。耐克的聪明在于重新利用人们对科林·卡佩尼克被禁赛的愤怒(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NFL)球员,他因前奏国歌时拒绝起立,表达他对所见到的种族不平事件抗议而产生争议)。

当然,关键是要驾驭愤怒,而不是激发它。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赛文思数字营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