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康宮沿革

壽康宮坐落在紫禁城的外西路,東麵為慈寜宮,北麵為壽安宮,這三座宮殿構成瞭紫禁城內太後、太妃們居住的場所。壽康宮始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竣工於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檔案中記載瞭壽康宮的定名以及營建和竣工的具體時間:“臣海望謹奏……恭建壽康宮,擇吉於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興修,至乾隆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告成。皇上欽擬壽康宮嘉名。臣敬查:順治十年,慈寜宮告成,俱經載入會典。今壽康宮告成,理閤請旨,將新建宮殿嘉名、告成吉期,知會內閣,載入會典,以垂永久。”

壽康宮
壽康宮

壽康宮所在的這片區域在明代也是太後、太妃居住養老的地方。明代的太後宮主要是慈寜宮和慈慶宮,嘉靖十五年(1536年),嘉靖皇帝鑒於前朝對皇太後宮殿沒有明確的典製,便下令於清寜宮後建慈慶宮,於仁壽宮故基建慈寜宮,“慈慶宮為太皇太後居,慈寜宮為皇太後居……以慈寜奉聖母章聖皇太後,以慈慶奉皇伯母昭聖皇太後”。之後,在萬曆時期,仁聖皇太後張氏居住在慈慶宮,慈聖皇太後李氏居住在慈寜宮。明清鼎革之後,慈慶宮不復存在,而慈寜宮仍是太後居所,清初的孝莊文皇太後一直居住在慈寜宮,直至她離世。

事實上,明代以及清代乾隆朝之前,現在的壽康宮所在的區域與慈寜宮的區域有交集的。明代慈寜宮由主宮區(包括宮門、前殿、中殿、斜廊、後殿、圍牆)和外宮牆以內的附宮區(主宮區兩側及後麵的建築)構成。慈寜宮的西側外宮牆基本位於今天壽康宮中綫的位置。也就是說,現在看到的壽康宮區域在明代、清初直至雍正末年,有一部分是屬於當時的慈寜宮區的。乾隆初年營建壽康宮時,將慈寜宮西側的外宮牆拆除,以紫禁城內宮牆為壽康宮的西圍牆,東部將原慈寜宮主宮區圍牆北延,自徽音右門以北闢為夾道,夾道西牆即壽康宮東圍牆,成為壽康宮的主宮區。

不僅如此,在乾隆帝即位伊始,開始計劃營建壽康宮之時,並未有“壽康宮”定名,而是以修建慈寜宮的名義為皇太後建造的宮殿。“壽康宮”的宮殿名稱是工程竣工之後纔由乾隆帝親擬的,“恭建壽康宮,擇吉於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興修,至乾隆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告成,皇上欽擬壽康宮嘉名”。

壽康宮是乾隆皇帝即位後專門為其生母崇慶皇太後建造的頤養之所,“慈寜宮之西為壽康門,內為壽康宮,恭奉皇太後頤攝起居之地也。”崇慶皇太後為何不居住在慈寜宮,而是乾隆帝另外專門為她建造壽康宮?林姝有較為全麵的探討,概括如下:一方麵,慈寜宮一直由孝莊皇太後居住,崇慶皇太後不敢與孝莊太後比肩,故錶示另擇它處;另一方麵,當時慈寜宮的確沒有適宜居住的宮殿,後殿和東南圍房均為佛堂,而新建的五間殿宇也被拆下安奉在孝陵。鑒於此,為皇太後重新營建一處宮殿成為乾隆即位之初的一項重要任務。

壽康宮的七位主人

崇慶皇太後鈕祜祿氏

崇慶皇太後是壽康宮的第一位主人。崇慶皇太後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十三歲時入胤禛貝勒府,為格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弘曆。母以子貴,雍正繼位後,她被封為熹妃,後晉封熹貴妃。事實上,在雍正皇帝的後宮妃嬪中,無論從地位還是獲得寵愛的程度上來說,熹貴妃並不十分顯眼。這一點從雍正元年(1723年)新帝登基之後後妃們的位份變化中可窺之一二:嫡福晉烏拉納喇氏被冊封為皇後,而側福晉年氏被封為貴妃,另一位側福晉李氏被晉封為齊妃,鈕祜祿氏由藩邸格格之位得以晉封熹妃,與齊妃等同,這也是由於誕有弘曆的緣故。由此看來,她位份並不高。

另一方麵,從後妃們在雍正帝心中所占分量來看,皇後烏拉納喇氏是內大臣費揚古之女,是當年聖祖康熙皇帝冊封的雍親王嫡福晉,她在雍正帝心中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雍正九年(1731年)烏拉納喇氏病逝,剛剛病愈的雍正帝欲親自含殮,經大臣勸阻纔作罷,於是雍正帝發上諭以妥善處理此事,在上諭中,雍正帝也說道“皇後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結縭以來,四十餘載,孝順恭敬,始終一緻”,錶達瞭與皇後深深的結發之情;貴妃年氏,是巡撫年遐齡之女,她曾為雍正帝誕下三子一女,皆早殤。她是後妃中最得雍正帝寵愛的,雍正三年(1725年)她病危之時,雍正帝加封她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雍正帝對她的評價是“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皇後麵前小心謹慎……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疾盡禮,實能贊襄內政”。

也許有人認為她得寵源於其兄長年羹堯,但事實並非如此。清史學傢馮爾康先生曾分析過:年氏進雍邸,從生子在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情況看,一定比較晚,而且連生三子,錶明她得雍正帝專房之寵。她的地位與哥哥年羹堯有一定關係,但是主要是她自己獲得的。雍正帝於二年鼕天就已決定整治年羹堯,三年三月纔公開處置,可是到瞭十一月仍然對年妃關懷備至,甚至加封皇貴妃,顯然不是年羹堯的軍功起的作用。因此,無論從地位還是從與皇帝的感情來看,熹妃在雍正一朝的後宮中並不十分突齣,但她卻是有清一代、甚至是整個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少有的擁有最尊貴的地位、集福壽於一身的女性,這一切應該說都是他的兒子弘曆這位盛世皇帝帶給她的。曾經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鞦天,康熙帝攜弘曆至避暑山莊獅子園,在此期間傳見瞭鈕祜祿氏,並連連稱贊她為“有福之人”。眾所周知,康熙帝十分喜愛弘曆,在雍正即位之謎至今尚未完全解開的情況下,康熙帝對弘曆的喜愛曾被作為他傳位給胤禛的一個因素。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去世,弘曆即位,為乾隆帝,鈕祜祿氏被尊為皇太後,徽號“崇慶”。

乾隆帝即位後便十分重視皇太後宮殿的營建事務,在乾隆元年十月,還曾親自至壽康宮視察工程完成的情況。待宮殿落成之後,乾隆元年十一月,他親奉皇太後移居壽康宮。這都體現瞭他對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孝敬。

壽康宮,位於北京故宮內廷外西路,慈寜宮西側。 視覺中國 資料
壽康宮,位於北京故宮內廷外西路,慈寜宮西側。 視覺中國 資料

壽康宮由正殿、東西配殿、後殿、圍房等房屋組成,分三進院落。正殿是皇太後於各種儀典中接受朝賀的場所,在元旦、鼕至等時候,皇帝要來此嚮母親行慶賀禮,如乾隆三年(1738年)元旦,乾隆帝率王宮大臣親詣壽康宮嚮皇太後行朝賀禮。乾隆三年鼕至日,乾隆帝至壽康宮行慶賀皇太後禮,王、大臣於慈寜門、眾官於午門行禮;除節日之外,每逢太後的壽辰,皇帝以及王公百官也要嚮太後行慶賀禮,如乾隆五年(1740年)十一月太後壽辰之時,乾隆帝至壽康宮為太後祝壽行禮,此時王宮百官於慈寜門、午門等處行禮。

不僅在太後生前如此,即使在她去世之後,乾隆皇帝仍堅持至壽康宮問禮。崇慶皇太後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日在圓明園長春仙館去世,葬在泰東陵。她的離世使乾隆皇帝陷入瞭極大的悲痛,他依舊每年至壽康宮行禮。如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十八日乾隆帝詣泰東陵行周年禮,之後仍舊詣壽康宮行禮。甚至乾隆帝成為太上皇之後,仍舊攜嘉慶皇帝至壽康宮問禮,一直到嘉慶三年(1798年)十一月甲申他還至壽康宮問禮,而第二年的正月,即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壬戌乾隆帝也離世。

壽康宮的東配殿是乾隆帝的禦座間,內置有寶座、書櫃等,乾隆帝每次來壽康宮嚮母親問安,總是要在此稍待片刻,等侯太監傳奏。皇太後去世之時,乾隆帝恭奉大行皇太後迴宮,他在東配殿等候大行皇太後的黃輿至慈寜宮。

崇慶皇太後日常起居之處在壽康宮的後殿,這裏也是乾隆帝平日嚮她問安的地方。隻要是皇太後在紫禁城居住的日子,乾隆皇帝幾乎每日都要到此嚮母親請安,史書中對此有詳細的記載:“皇太後問安之禮:每間二、三日,皇帝夙興,常服,乘輿,詣皇太後宮,降輿,由壽康左門步入至皇太後暖閣前。宮監傳奏,皇帝進暖閣,跪,敬問起居。皇太後賜坐。皇帝興,進至禦榻左,一叩坐。賜茶,皇帝叩受,飲,復叩如初。皇帝奏對畢,辭齣,乘輿還宮。”這種日常的問安不同於節慶之日儀典性的行禮,此時,母子二人更加親密,他們之間錶達的更多的是作為母親和兒子之間相互關懷之情。

從乾隆元年十一月住進壽康宮,直至乾隆四十二年正月辭世,崇慶皇太後一共在這裏度過瞭42個春鞦。當然,她並非僅僅居住在此,她很多時候居住在圓明園,有時也隨乾隆帝到避暑山莊。在乾隆帝的詩文中,經常能看到他親奉母親至避暑山莊的詩句,如:“昨曉欲霖慮嶺崇,今朝快霽迓徽宮。壽無量故福無量,喜有同因頌有同。鶴是仙禽依砌下,鬆為貞樹列庭中。齋前恒奉慈顔顧,萬歲韆鞦樂莫窮。”崇慶皇太後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她喜愛齣遊,乾隆皇帝經常帶她去塞上巡幸,去江南巡視、遊玩,東巡至山東,多次詣五颱山。

乾隆帝對她的尊崇與孝敬幾乎達到瞭極緻,這使她成為清代乃至中國曆史上最尊貴、最有福氣的皇太後。壽康宮本就是專為崇慶皇太後建造,而這“壽康”二字既是乾隆帝對母親的盼祝,也是崇慶皇太後一生的概括。崇慶皇太後辭世時已有86歲,她在遺詔中說:“予壽已八十有六,母儀尊養四十二年,因集勛歸美而三晉徽稱;遇萬壽祝厘而三舉慶典。中外一統,五世同堂,稽之史冊,實罕倫比。今予福壽考終,夫復何憾!”她是壽康宮第一位主人,也是真正閤於“壽康”二字的主人。

故宮博物院藏清人繪《孝聖憲皇後(崇慶皇太後)》半身像屏
故宮博物院藏清人繪《孝聖憲皇後(崇慶皇太後)》半身像屏

乾隆帝的婉妃陳氏、穎妃巴林氏

崇慶皇太後之後,在嘉慶年間,乾隆帝的兩位妃子曾居住在壽康宮。第一位是婉妃陳氏,“陳氏事高宗潛邸,乾隆間,自貴人纍進婉妃。嘉慶間,尊為婉貴太妃,壽康宮位居首。薨,年九十二。”嘉慶帝對陳氏尊崇有加,嘉慶六年(1801年)正月,上諭:“婉太妃母妃,從前皇考在藩邸時,濛皇祖所賜,侍奉皇考多年,嗣經晉封為妃。現在壽康宮位次居首,年躋八十有六。康健頤和,宜崇位號,以申敬禮,應尊封為婉貴太妃。”這位婉貴太妃何時搬入壽康宮並不可考,但推測最早也應該在嘉慶元年。嘉慶六年被晉封婉貴太妃時她已經86歲瞭,她去世時是92歲,可知她是嘉慶十二年(1807年)去世的,因此她在壽康宮居住瞭12年。

另一位是穎妃巴林氏,“亦自貴人纍進潁貴妃,尊為潁貴太妃,亦居壽康宮。薨,年七十。”除《清史稿》中的這條記載之外,嘉慶五年(1800)的一條上諭也證明瞭穎貴太妃居住在壽康宮,上諭原文節略如下:“慶郡王永璘自幼濛穎貴太妃撫養,現值穎貴太妃七十壽辰,備物申祝,本屬宜所應有,但必應在朕前先行奏明,方可呈進。今永璘竟不豫行陳奏,輒令護衛太監等徑赴壽康宮呈遞,經穎貴太妃處太監奏明,朕始得知。從前考取寺憲法皇後,每遇萬壽慶辰,如和親王、果親王及內外臣工等備物,無法奏明皇考,始行呈進,從未有擅自遞進者。”這條上諭原本是嘉慶帝申斥慶郡王永璘私自給穎貴太妃進呈壽辰禮物,其內容中提到瞭穎貴太妃居住在壽康宮。但穎貴太妃在壽康宮居住的時間不可考。

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

壽康宮的第四位主人是仁宗嘉慶帝顒琰的孝和睿皇後。嘉慶帝共有兩位皇後,第一位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喜塔臘氏是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之女,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由乾隆帝親自冊封的顒琰的嫡福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喜塔臘氏生下旻寜,即後來的宣宗道光帝。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皇帝履行瞭自己早年間許下的諾言,將帝位禪讓給顒琰,在太和殿內舉行瞭隆重的授受大典。嘉慶帝即位後,身為嫡福晉的喜塔臘氏被冊封為皇後,但是第二年的二月她便去世瞭,謚為孝淑睿皇後。

嘉慶帝的第二位皇後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女。鈕祜祿氏在嘉慶帝藩邸時為側福晉,嘉慶帝即位後被封為貴妃。嘉慶二年年皇後喜塔臘氏去世,鈕祜祿氏便被晉升為皇貴妃,打理中宮事務,嘉慶六年被冊封為皇後。她為嘉慶帝誕下瞭綿愷、綿忻,曾有一女,早殤。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在熱河去世,旻寜即位,尊鈕祜祿氏為皇太後,居壽康宮。之後纍加徽號,被稱為恭慈皇太後。她去世後,鹹豐年間,遵謚加“孝和”兩字,史稱孝和睿皇後。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剛剛去世之時,壽康宮曾經曆過修整,“八月初六日,督領侍太監常永貴傳,奉皇太後懿旨,命速為粘修壽康宮”。嘉慶二十五年十一月,剛剛即位的道光帝即“視壽康宮工程”。待壽康宮修整完畢後,“乙醜,上奉皇太後居壽康宮。皇太後乘禮輿緻啓祥門內,上跪迎,步隨至壽康宮,更朝服,至慈寜門外,率王大臣官員行禮。”

雖然恭慈皇太後並非道光帝的生母,但是道光帝對她十分尊崇。每逢元旦、鼕至等年節及太後萬壽節,他總要去壽康宮嚮皇太後行朝賀禮。如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詣壽康宮慶賀皇太後,禮成,禦太和殿受朝。”皇太後萬壽慶典,道光帝親率王公大臣至壽康宮嚮太後行禮慶賀。平日裏他也常常去壽康宮給皇太後問安,如“乙卯,上詣壽康宮前殿行禮,後殿問皇太後安。”道光帝在他的禦製詩中也記下瞭問安的情形,“詩注:壽康宮寢殿,額曰‘長樂敷華’,每詣壽康宮問安,至永康門外降輿步入。”從道光帝的這首詩中可以得知,恭慈皇太後居住時,壽康宮內寢殿的匾額為“長樂敷華”,因此內寢殿又稱長樂敷華殿。

壽康宮內室。 視覺中國 資料
壽康宮內室。 視覺中國 資料

恭慈皇太後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病重,繼而離世,“甲戌,皇太後疾大漸,上詣長樂敷華問侍。申刻,恭慈康豫安成莊惠壽禧崇祺皇太後崩。”恭慈皇太後雖非道光帝生母,但與道光帝母子之情十分深重,她離世後道光帝十分悲痛,“哭無停聲,水漿不禦……悲痛不能自已。”恭慈皇太後的遺誥中也充分肯定瞭道光帝對她的尊崇奉養:“予以薄德,祗承先皇帝冊命,備位宮闈,迄今皇帝寅紹丕基,孝思倍篤,承歡奉養,一秉敬誠,視膳問安,三十年有如一日,予因得康強愉樂,頤養天和……予壽臻七十有四,母儀尊養二十九年,因西陲厎績而特晉徽稱,遇萬壽祝厘而疊舉慶典,五福既備,復何憾焉。”74歲的恭慈皇太後離世,她在壽康宮居住瞭29年,雖福澤不及崇慶皇太後,但也是備受道光帝尊崇,在紫禁城內得以頤養天年。

道光帝的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壽康宮的第五位主人是宣宗道光帝的孝靜成皇後。道光帝的第一位是皇後是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鹹豐帝的生母。最初為全嬪,後纍進至貴妃。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生下奕詝,即後來的鹹豐帝。道光十三年(1833年),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1834年),被立為皇後。但是她僅僅當瞭六年的皇後,便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去世,僅33歲。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最初為靜貴人,纍進至靜皇貴妃。孝全成皇後去世時,奕詝剛剛10歲,靜貴妃便承擔起瞭撫養奕詝的任務。奕詝即位後,尊她為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鹹豐五年(1855年)七月,太妃病篤,被尊為康慈皇太後。九日之後去世,年僅44歲,上謚曰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後,史稱孝靜成皇後。因此,在道光一朝,博爾濟吉特氏並未被封為皇後,而是到瞭鹹豐年間去世之後被追封為皇後的。他為道光帝誕下三子——奕綱、奕繼、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