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姐姐 / 文

  不知不覺,全面開放二胎的政策已經三年了,但是作爲八零後的第一代獨生子女,不用往前追溯太久,都應該記得小時候隨處可見的計生宣傳語:“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只生一個好”。

  可以說,長達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徹底改變了中國家庭的構成,三口之家是常態。我們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悉心呵護下,很幸福,也有點孤單地長大了,但有些小夥伴們,卻因爲病痛或者意外,離開了愛他們的父母,永遠消失在了這個世界。

  當一個三口之家遭遇喪子之痛,父母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因爲無法查到最新的數據狀態,我只覈實到,截止2012年,中國失獨家庭已超百萬個,並且每年還在新增7.6萬個這樣的家庭。

  《地久天長》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失獨家庭裏的爸爸和媽媽,將近三十年的掙扎與沉淪,心結與放下的故事。

  這部由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的影片,剛剛從柏林國際電影節載譽歸來,斬獲了最佳男、女演員獎。

  影片一開始,那熱火朝天的廠房,熟悉的白襯衫、紅領巾,還有閃閃發光的迪斯科燈光球、慢四、集體舞,就把我們帶進了那個遙遠而又熟悉的八十年代。

  生活在北方的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人,既是同事也是摯友,他們的兒子浩浩和星星同年同月同日生,住在同一棟筒子樓裏的他們,和美玉、新建一對時髦的戀人,一起給孩子過生日、一起喫飯、一起跳舞、一起成爲彼此生活中的色彩和慰藉。

  直到有一天,在大人嚴禁他們涉足的水庫邊,浩浩百般勸說,不會游泳的星星也不肯下水,有點生氣的浩浩,自己衝下了水庫去玩耍。

  下一個鏡頭,卻是癱倒在水庫邊的星星,被耀軍抱起向醫院狂奔,隨後就是慌亂的腳步,母親的哭喊,告訴我們,一個鮮活的生命已經逝去。

  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轟然倒塌,而作爲摯友的沈英明一家,也從此生活在了無邊的黑暗當中。不光是因爲浩浩對此事有着脫不開的責任,還因爲一段往事,讓沈英明的妻子海燕自責不已:

  星星的媽媽麗雲在幾年前懷了二胎,本來想東躲西藏把孩子生下來,被身爲工廠的領導海燕發現之後,二話不說硬拉着麗雲去做了流產,還因爲手術中發生大出血,麗雲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但卻被評爲了“計劃生育先進分子”。

  在失去星星之後,耀軍和麗雲雖然仍然年輕,但卻永遠無法再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了。

  和我們常說的“塑料友情”不同,耀軍和英明在事情發生之後,一個爲了孩子不肯追究,一個堅持想要做些事情來彌補,被時代潮流裹挾的兩個家庭,沒有一個真正的壞人、罪人,但卻再也回不到從前。

  耀軍和麗雲,爲了不再觸景傷情,毅然舉家南下,從北方一口氣來到了中國的最南邊,在海南的一個小漁村裏安身立命。

  選擇這裏的理由,聽上去很讓人心酸:這裏的一切都是不熟悉的,就連別人說話都聽不懂,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想起從前。

  但矛盾的是,兩個人在福利院收養了一個長相酷似星星的孩子,給他起了和自己兒子一樣的名字:劉星。

  看到這兒,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一個真實的經歷,大概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在軍區大院裏發生了一件悲慘的事情:我爸爸的同事家,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孩,被父母反鎖家中,不慎從六樓陽臺摔下去世了。後來,他們夫妻倆又生了一個兒子,白白胖胖特別可愛。

  但是那一家的阿姨,每次見到我,都要憐愛地拉着我的手說好一會兒的話,那時候的我有點納悶,也有點不耐煩,但是媽媽卻會讓我乖乖和阿姨聊天。後來,媽媽悄悄對我說,那是因爲,她一看到我,就想起了她早夭的女兒,多陪她聊聊天也是一種安慰。

  有些人,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這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夫妻倆希望收養的孩子像星星一樣生活,而這個養子也爲了生存,亦或是感恩的心情,刻意地按照養父母喜歡的樣子活着,衣食無憂,但並不快樂。

  青春期到來的他,內心那個強烈想要做自己的小人,在野蠻生長着,和父母頂嘴,逃學,偷拿同學的東西,他用自己的方式,宣誓自己的“獨立”。

  我想,作爲別人“替代者”,他的心裏,也充滿了不甘和委屈吧。

  終於,耀軍和麗雲明白星星再也回不來了,他們選擇了放下:在幫助養子辦身份證的時候,把原本屬於他自己的名字“徐永福”還給了他。而他,在磕了一個響頭之後,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個家。

  夫妻兩個人經歷了共同的傷痛之後,是會互相治癒,還是互相折磨?耀軍和麗雲似乎都不是,他們找到了一個新的活法:“爲對方而活着。”

  用麗雲的話說:那件事以後,時間已經停滯了,剩下的,只是慢慢變老。但是生活總是不會輕易放過誰,經歷了丈夫出軌、妻子自殺、養子出走之後,夫妻兩個人磕磕碰碰,也慢慢地進入了垂暮之年。

  而沈英明一家,也並沒有過得更好一些。尤其是女主人海燕,一直深深陷在愧疚當中,惶惶不可終日,以至於精神恍惚,身體虛弱;而浩浩,作爲當年事件的中心人物,也一直良心不安,並沒有因爲自己和星星父母的不責怪,而有一天真正放下。

  最終,身患絕症的海燕,希望能夠再見耀軍麗雲夫婦倆一面。終於,時隔二十年之後,耀軍和麗雲登上了歸途。

  回北京的飛機上,夫妻倆遇到了強烈的氣流顛簸,在一番慌亂又迴歸平靜之後,他們發現彼此的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麗雲有點自嘲地笑了:“我們這樣的人,竟然怕死。”

  冬天的北京,因爲人們的努力,在一點一點地開始消融。

  病牀上,已近彌留狀態神志不清的海燕,緊緊拉着麗雲的手說:“我們現在有錢了,你能生了……”

  麗雲握着海燕的手,淚如雨下。

  始終不能原諒自己的浩浩,選擇在那棟破舊而親切的筒子樓裏,面對耀軍和麗雲,坦白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爲,並且鄭重道歉,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耀軍和麗雲早就得知了真相,一直平靜地、慈愛地聽着浩浩傾訴,面對痛哭不已的浩浩,麗雲甚至輕輕地拍了拍他,說道:“孩子,說出來就好了,沒事兒了。”

  看到這裏,我終於淚崩。平凡人的偉大,從來都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有人評論說,《地久天長》鋪設的是一幅跨度三十多年的中國當代畫卷,是一部當代版的《活着》。

  其實我倒覺得,影片完全可以在耀軍和麗雲給星星上墳的那裏結束,這生活的苦和甜,無奈和繼續,都在兩個背影都有戲的演員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沒有必要在最後硬拗一個新生命誕生,“浪子回頭”的大團圓結局。

  說一點題外話。

  這部電影的票房不是很好,排片率也很低,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合適的場次,即便這樣,週末的影院裏,上座率還不滿三分之一,但是大家都在很安靜、很認真的看,時不時地,就會有人長嘆一口氣,那是壓抑在胸中說不清道不明的難過,和細細碎碎的感動。

  一起看電影的朋友,幾年前經歷了母親生病、去世,這部講述生死的片子對她來說太沉重了。一演到醫院的場景,我就能聽見她在抽泣,卻不敢開口安慰,我想抱抱她,卻張不開雙手,我討厭這樣無能的自己。我們中國人對於死亡和悲傷情緒的處理能力,太差了。

  與中文名字相比,我更喜歡這部電影的英文翻譯名:《So long,my son》,跌跌撞撞、咬緊牙關走了這麼久,終於能跟你說一聲再見;我們的心靈,終於找到了回家的路。

  時間並不能完全撫平傷痛,我們也不必一定要忘記過去,但是帶着傷痛前行,纔是生活的意義。

  最後,大家有時間的,還是去影院支持一下國產電影吧。

  以上。

  - 作 者 -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喫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