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两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唐诗宋词更是中国文学的奇葩,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诵,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唐宋诗人词人众多,李白和苏轼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分别代表唐诗和宋词,他们是唐诗和宋词最高水平的代表者。

然而同样是才子大诗人的李白和苏轼却有着不同的仕途道路。

先说苏轼的历任官职。《宋史·苏轼传》中提到过,吏部尚书(未上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来看看苏轼的任官年表。

公元 中国纪年 官职

1061 嘉佑六年 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

1065 治平二年 在京判登闻股院

1066 治平三年 在京直史馆

1069 熙宁二年 在京直史馆判官告院

1070 熙宁三年 在京任监官告院

1071 熙宁四年 在京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以太 常 博士直史馆通判杭州

1075 熙宁八年 密州太守

1077 熙宁十年 徐州太守

1079 元丰二年 湖州太守

1080 元丰三年 贬黄州团练副使

1084 元丰七年 谪移汝州团练副使

1085 元丰八年 任朝奉郎,知登州,在京任礼部郎中

1086 元佑元年 在京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7 元佑二年 在京为翰林学士,复任侍读学士

1088 元佑三年 在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权知礼部贡举

1089 元佑四年 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1091 元佑七年 吏部尚书 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 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 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任礼部尚书 以兵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除兼侍读

元佑八年 1093 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定州

元佑九年 1094 贬宁远军节度使,惠州安置

绍圣四年 1097 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元符三年 1100 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复任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

可以说苏轼官职不小了,官职六部尚书之职,也是宰相级别了。然而同样是伟大诗人的李白,却没有这么幸运了,最多只做了个翰林待诏的小官,与位居中央的苏轼截然不同,难道苏轼能力真的比李白强了很多吗?并不全是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谓时势造英雄。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强盛的朝代,武力强盛,对外战争胜利无数,其他游牧民族纷纷归降,唐朝皇帝被称为天可汗,可见唐之强盛。而宋朝则是对外战争很少有能胜利的,更是终宋一朝也没有能够收复幽云十六州。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人受到重视,可以做大官。

宋朝的重文轻武也让大文士苏轼参与到一些政治事务中。苏轼在王安石变法里扮演着这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神宗皇帝支持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时候,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比如青苗法,在当时推行后其实加重了农民负担,故苏轼反对,而非司马光等一昧守旧。

与个人能力有关,苏轼是一个很厉害的政治家,他既不像王安石那样激进也不像司马光那样保守,是缓缓改革前进。李白政治方面不太了解,但神宗有一句评价苏轼的话可以参考"文与李白同,识比李白高"。

王安石走得太快,苏轼跟不上,司马光原地踏步。苏轼是以淳朴的知识分子良心的角度反对一部份损害百姓利益的改革手段,应该说这对于改革的最终成败有关键意义。而神宗死后,皇后当政后保守派得势,苏轼坡却反而偏向改革派,因为不改革国家还是迟早要灭亡。先后支持改革和保守的话就顺利升官得势,而苏轼没有这么做。

苏轼是宰相之才,他知密州汝州等地,建树颇丰。他之所以没能坐上去,全是因为他不能委曲求全,是什么就什么。王安石晚年退隐,曾闻老妇骂雏鸡吃人饭食还不听话,骂的就是王安石不能体察民情,胡搞。司马光守旧就不说了。苏轼不得志,多半这些非宰相之才挤兑所致,而神宗哲宗等人又没有任人用贤的魄力与胆识,白白错过了苏轼与苏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