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分組活動有效實施的實踐思考「以幼兒發展為本」作為「二期課改」的核心理念,正指導著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深化認識、感悟真諦。其中,對「遵循幼兒發展規律,尊重幼兒發展需要,承認幼兒個體差異,理解幼兒成長進程」理念的認識又成為課改實踐者思考的新起點和實踐的落腳點。開展幼兒園分組活動有效實施的實踐探究,旨在從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學前教育發展規律出發,進一步挖掘潛在價值,創新活動形式,促進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更好地發展。  一、對幼兒園實施分組活動的價值認識  挖掘分組活動的潛在價值是幼兒園有效實施分組活動的前提條件和關鍵要素。一種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若能關注「人」的發展,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能使教育活動的價值朝著最大化和最優化方向發展。  (一)使幼兒間的差異發展成為有效的教育資源  在堅持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關注幼兒個性成長的背景下,理性面對並有效利用幼兒個體在發展速度、個性特長等方面的差異,扭轉「幼兒個體差異是教育活動消極因素」的想法,是真正落實「以幼兒發展為本」課改理念的實踐創新,也體現了「幼兒本身也是課程資源要素之一」的思想。幼兒間因身心發展速率不同所產生的「差異資源」,可以通過實施分組活動被盤活運用,讓幼兒在因差異引發的衝突中學會質疑;在因差異暴露的問題中學會思考;在被理解、被尊重、被激發的狀態下收穫成長的喜悅,呈現活動價值。  (二)使師生、生生的多邊有效互動易於達成  分組活動其直接意義在於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幼兒的個體發展,幫助每一個幼兒提高自身水平,其實質不僅是教師關注幼兒幾率的提升,幼兒表現表達機會的增加,更多的是分組活動能構築起多向互動平台。它不僅需要從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以及師生和生生間的多邊活動中加以認識,更需要強調構建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觀念的新型師生關係,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彼此,從而真正挖掘出分組活動的潛在能量。  (三)使教師的實踐和研究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皆為課程」思想的影響下,幼兒園課程的概念不斷地外延化,加上一日活動中幼兒主體地位不斷突顯,致使研究適切的組織活動形式也漸漸成為學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如何使分組活動形式也能成為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手段,它不僅需要教師注重學習思考,及時更新理念,更需要教師投身實踐探究,從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兩個維度探究實施分組活動的發起主體、不同分組形式的設計等問題,以分組活動的有效性探究帶動教師實踐和研究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促使幼兒發展的價值追求。二、幼兒園分組活動實施的現狀分析  分組活動作為幼兒園基本組織活動形式之一,正運用於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但從收集到的部分幼兒園開展分組活動的情況看,由於對分組活動的價值認識不足,故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以教師組織發起居多  部分幼兒園的分組活動主要運用在教師預設的教育活動中,且以教師指令發起為主,幼兒在分組活動的發起、組別選擇等方面參與性較弱,比較忽視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二)分組形式機械、單一  現行的分組活動較多地採用平均分配幼兒人數、固定時段進行等做法,這固然有保教人員出於平均分攤工作任務等因素的考慮,但從根本上反映出教師對幼兒活動組織形式價值認識的片面。  (三)管理機制跟進力度弱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活動需要,合理地選擇個別、小組及集體活動的組織形式……」然而,幼兒園在建立與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保障機制的跟進力度不夠,致使分組活動成為教師「被迫」接受的外在要求,或在實施過程中人員、場地等得不到保障。  (四)受阻於創新探究不足  由於對分組活動組織形式的價值認識不足,故而影響了分組活動實施有效性的創新實踐和深度研究。教師對集體教育和個別化學習的關注和研究程度大於幼兒分組活動實施的探究,創新實踐力度亟待提高。三、幼兒園分組活動有效實施的設計  (一)圍繞問題,分組討論  圍繞一個問題分組開展討論,或將問題分割成若干個小問題來開展討論,分組活動的類別是多樣化的,教師可視師生、生生間互動的有效性而定。如在開展「我在馬路邊」活動中,幼兒出現了多個興趣點,有的熱哀於馬路上來來往往的各式車輛,有的對馬路兩旁的商店感興趣,教師及時把握實施分組活動的時機,根據幼兒的興趣將幼兒劃分成若干個小組開展探究活動,既滿足了幼兒不同探究的需求,又拓展了對「馬路邊」人、事、物的認知經驗。  (二)明確任務,分組完成  將一個任務交由各組分別去完成,在各組間開展「競賽」,或將任務切割成若干個子任務,以各組完成本組任務為前提,以整體任務完成為目標。分組活動的發起主體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由師幼共同參與。如「造長城」活動可以比一比哪組建造的「長城」最堅固,所用的時間最短;也可以是分段搭建,然後拼裝完成,幼兒通過活動明確任務、獲取激勵、享受合作、得到發展。  (三)自主選擇,分組遊戲  通過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夥伴、活動內容、保教人員等實施分組活動,可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它貫穿於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也運用於幼兒自發、自主的各類遊戲活動之中。如大班幼兒結伴表演遊戲或角色遊戲;幼兒按照各活動內容自主選擇參與區域;小班幼兒自主選擇保教人員等,都讓幼兒在自主、自由的氛圍中活動。  (四)教師預設,分層教學  同質或異質分組活動是幼兒園實施分組教學的主要形式,它以教師預設為主,有利於教師開發利用幼兒發展的差異資源,實施有效教學,但是這兩種分組形式各有優劣。其中,同質組通過分層弱化差異,但易產生「標籤」效應,建議採用隱性分組方式;異質組通過合作彌補差異,但易使處於兩頭髮展的幼兒缺乏挑戰,止步不前。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同質或異質的分組方法應交替使用。  四、幼兒園有效開展分組活動的建議  實踐證明,有效實施分組活動,不僅涉及教師個體教育理念和實踐行為是否得到有效轉變,也涉及幼兒園在分組活動實施中的人員安排和設施條件等保障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更關注教師間、師生間是否營造了有利於開展幼兒分組活動的氛圍等。  (一)讓教師享有自主選擇組織活動形式的權利  在建立、健全幼兒園保教工作流程和管理程序的基礎上,給教師留有研究和實踐課改的時間、空間和資源支持,把實施不同組織活動樣式的自主權真正交還給教師。不斷強化教師自身是幼兒園課程活動主體的意識,讓教師主動承擔起設計、實施和評價各項教育活動的職責,不斷增強善於觀察與捕捉、及時認同與鼓勵、適時激發與引導、有效援助與協調的本領,使教師成為活動的精心設計者、情景創設者、材料提供者、積极參与者。  (二)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充滿合作互動的氛圍  實施有效分組活動要求教師間加強有效合作、師生間實施有效互動。分組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需求和興趣所在,教師間的共同關注與分析、共同設計與準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樣,解決教學中的難點、熱點問題,也需要教師通力合作才能加以攻克。而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更需要確立在民主、融洽的師生關係之上,教師才能找准「教與學」的結合點,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進而生成幼兒間的有效互動,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充分感受分組活動帶來的滿足。  (三)讓幼兒享受自主發起、參與分組活動的快樂  分組活動的全過程是幼兒都可參與的教育環節。打破分組活動發起主體以教師發起為主的常規理念,逐步過渡到師生共同發起或幼兒自願發起的狀態,使幼兒從活動一開始就參與其中。在分組活動組別選擇上,則可讓幼兒自由結伴、自由選擇。如果遇到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要特定分組時,也可採取隱性引導的方法實施分組,讓幼兒始終感受到自由選擇活動的快樂。在分組活動的人員組成上,可採用混班、混齡等方式,以人員的多元性豐富差異資源,推動幼兒發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