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抱着自家小公主来门诊就诊,医生打开尿不湿检查孩子生殖器时,常发现有些宝宝外阴阴唇内有许多污垢。

是家人未清洗到位的缘故,问家人怎么回事儿,她们才羞涩的说:

给孩子洗澡时有点不敢洗阴部,担心把女宝宝处女膜“弄坏”。

处女膜有这么容易触碰得到吗?

这反映了一些家长对孩子生理情况常识的缺失。

另外,在临床工作中,我还发现,一些幼女的生殖系统疾病越来越多,比如幼女外阴炎症、侵入性创伤、阴道异物等等。

甚至有相当部分幼女的妇科疾病,只因家人的不重视和不了解,而延误了应有的治疗,导致不良后果。

于是我想写一写这个主题。

也许大家会纳闷:

没发育的小女孩,尤其是8岁之前的女孩,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尚处于抑制状态,连雌激素都没产生多少,需要看妇科吗?幼女也有妇科病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1、女宝宝的性发育历程

自孕6周开始,也就是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小公举,原始性腺就开始了分化,两条副中肾管会发育成为女性生殖道。

到了孕第8周,双侧副中肾管上端融合形成输卵管,下端形成子宫阴道,泌尿生殖窦形成尿生殖窦和阴道前庭。

注意:如果此时发育不好,容易引起孩子生殖道缺陷和畸形。

小公举出生4周内, 由于女性胎儿在宫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女性激素的影响,其外阴、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可有一定程度的发育。

所以出生后几天,宝宝很可能会出现乳房增大、假月经等现象。

到了0-6岁,孩子的生殖系统发育还处于沉睡状态,肾上腺和卵巢只产生少量的内源性雌激素;

7-10岁,孩子卵巢内的卵泡会有一定的发育并分泌性激素,同时,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一般来说,女孩子10-13岁,会面临首次的月经来潮。

2、婴儿处女膜很容易受损吗?

婴儿处女膜可能在日常生活受损吗?

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只要不是过于粗暴,一般情况下不会受损。

新生儿外阴形状幼稚,此期间小公举的子宫、输卵管、卵巢都在腹腔内,尚未在盆腔。

同时,孩子的阴道口几乎是看不见的,而尿道口离阴道口较近,如果目测看到了洞口,很可能是尿道口。

妈妈们应该明白了,哦~原来新生儿女婴的阴道口几乎看不见,那处女膜就更难触碰了。

所以请各位家长在宝宝尿尿便便后放心清洗了,只要不过于粗暴,日常生活不会有任何问题。

3、了解常见小儿妇科病

小女孩生殖系统发育有着特殊性。

幼女生殖系统疾病在临床诊断、鉴别与治疗上不同于成人妇科。

下面跟大家聊聊几个儿科门急诊常见的几个可避免的小儿妇科疾病。

▎1.外阴创伤

分类:

主要分为单纯外伤(包括自伤)、性侵犯性创伤、阴道异物损伤。

临床表现:

外阴淤血和血肿,个别血肿较大累及阴道,严重的会导致会阴裂伤,局部疼痛剧烈。

常见病因:

跌、撞、骑跨等外力冲撞。

治疗:

小血肿治疗主要采用局部热敷或理疗,坐浴等;

直径大于5cm的血肿需要及时手术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结扎止血,并且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抗感染一周左右。

▎2.阴道异物

临床表现:

反复的阴道流血,流液;约40%以上的小儿阴道异常流血是由阴道异物引起的。

常见异物:

衣服钮扣、蜡笔、果壳、毛发等。

检查:

膀胱造影显示尿道后方异常阴影。

治疗:

需到正规医院的小儿妇科,局麻或全麻下用小号窥器直视下钳取异物;局部使用红霉素软膏,口服抗生素等。

▎3.外阴阴道炎(特异性感染)

临床表现:

外阴刺激症状,外阴痛痒,阴道分泌物增加,排尿困难等。

可有湿疹样外观,外阴红肿,局部溃疡,阴道口粘膜充血发红,常伴脓性分泌物。

常见病因:

主要由滴虫,霉菌,大肠杆菌,病原虫等病原菌感染引起,需检查白带常规,细菌培养确诊。

治疗:

如有皮损合并红肿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抗生素,保持外阴干洁很重要,怀疑有蛲虫者需予驱虫治疗。

▎4.性传播疾病

常见病因:

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等,儿童多为间接感染,新生儿分娩过程中经软产道感染,阴道分泌物培养确诊。

治疗:

一旦确诊需要及时,足量,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

女宝宝妇科需重视,希望父母们摒除错误认知,加强妇科护理,为小公举们撑起一支保护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