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抱着自家小公主來門診就診,醫生打開尿不溼檢查孩子生殖器時,常發現有些寶寶外陰陰脣內有許多污垢。

是家人未清洗到位的緣故,問家人怎麼回事兒,她們才羞澀的說:

給孩子洗澡時有點不敢洗陰部,擔心把女寶寶處女膜“弄壞”。

處女膜有這麼容易觸碰得到嗎?

這反映了一些家長對孩子生理情況常識的缺失。

另外,在臨牀工作中,我還發現,一些幼女的生殖系統疾病越來越多,比如幼女外陰炎症、侵入性創傷、陰道異物等等。

甚至有相當部分幼女的婦科疾病,只因家人的不重視和不瞭解,而延誤了應有的治療,導致不良後果。

於是我想寫一寫這個主題。

也許大家會納悶:

沒發育的小女孩,尤其是8歲之前的女孩,下丘腦--垂體—卵巢功能尚處於抑制狀態,連雌激素都沒產生多少,需要看婦科嗎?幼女也有婦科病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1、女寶寶的性發育歷程

自孕6周開始,也就是還在媽媽肚子裏的小公舉,原始性腺就開始了分化,兩條副中腎管會發育成爲女性生殖道。

到了孕第8周,雙側副中腎管上端融合形成輸卵管,下端形成子宮陰道,泌尿生殖竇形成尿生殖竇和陰道前庭。

注意:如果此時發育不好,容易引起孩子生殖道缺陷和畸形。

小公舉出生4周內, 由於女性胎兒在宮內受到母體性腺及胎盤所產生的女性激素的影響,其外陰、子宮、卵巢及乳房等均可有一定程度的發育。

所以出生後幾天,寶寶很可能會出現乳房增大、假月經等現象。

到了0-6歲,孩子的生殖系統發育還處於沉睡狀態,腎上腺和卵巢只產生少量的內源性雌激素;

7-10歲,孩子卵巢內的卵泡會有一定的發育並分泌性激素,同時,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徵開始發育;

一般來說,女孩子10-13歲,會面臨首次的月經來潮。

2、嬰兒處女膜很容易受損嗎?

嬰兒處女膜可能在日常生活受損嗎?

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只要不是過於粗暴,一般情況下不會受損。

新生兒外陰形狀幼稚,此期間小公舉的子宮、輸卵管、卵巢都在腹腔內,尚未在盆腔。

同時,孩子的陰道口幾乎是看不見的,而尿道口離陰道口較近,如果目測看到了洞口,很可能是尿道口。

媽媽們應該明白了,哦~原來新生兒女嬰的陰道口幾乎看不見,那處女膜就更難觸碰了。

所以請各位家長在寶寶尿尿便便後放心清洗了,只要不過於粗暴,日常生活不會有任何問題。

3、瞭解常見小兒婦科病

小女孩生殖系統發育有着特殊性。

幼女生殖系統疾病在臨牀診斷、鑑別與治療上不同於成人婦科。

下面跟大家聊聊幾個兒科門急診常見的幾個可避免的小兒婦科疾病。

▎1.外陰創傷

分類:

主要分爲單純外傷(包括自傷)、性侵犯性創傷、陰道異物損傷。

臨牀表現:

外陰淤血和血腫,個別血腫較大累及陰道,嚴重的會導致會陰裂傷,局部疼痛劇烈。

常見病因:

跌、撞、騎跨等外力衝撞。

治療:

小血腫治療主要採用局部熱敷或理療,坐浴等;

直徑大於5cm的血腫需要及時手術切開血腫,清除血塊,結紮止血,並且術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抗生素抗感染一週左右。

▎2.陰道異物

臨牀表現:

反覆的陰道流血,流液;約40%以上的小兒陰道異常流血是由陰道異物引起的。

常見異物:

衣服鈕釦、蠟筆、果殼、毛髮等。

檢查:

膀胱造影顯示尿道後方異常陰影。

治療:

需到正規醫院的小兒婦科,局麻或全麻下用小號窺器直視下鉗取異物;局部使用紅黴素軟膏,口服抗生素等。

▎3.外陰陰道炎(特異性感染)

臨牀表現:

外陰刺激症狀,外陰痛癢,陰道分泌物增加,排尿困難等。

可有溼疹樣外觀,外陰紅腫,局部潰瘍,陰道口粘膜充血發紅,常伴膿性分泌物。

常見病因:

主要由滴蟲,黴菌,大腸桿菌,病原蟲等病原菌感染引起,需檢查白帶常規,細菌培養確診。

治療:

如有皮損合併紅腫可在醫生指導下,局部使用抗生素,保持外陰乾潔很重要,懷疑有蟯蟲者需予驅蟲治療。

▎4.性傳播疾病

常見病因:

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感染等,兒童多爲間接感染,新生兒分娩過程中經軟產道感染,陰道分泌物培養確診。

治療:

一旦確診需要及時,足量,在醫生指導下規範使用抗生素。

女寶寶婦科需重視,希望父母們摒除錯誤認知,加強婦科護理,爲小公舉們撐起一支保護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