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去一趟鹅国为什么那么难?

NO.495-如何前往鹅国

作者:陈坚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开辟北极航线是近年来北方国家的热门话题。不过,开发这条冰上丝绸之路并不简单,多国在此折戟沉沙。

但当我们把眼光向南转移时,又会惊喜地发现南极航线的开辟由来已久。这样一条极地航线的开辟对于人类开发极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一个资源丰富,鹅口众多的国度

尽管目前还没有很高的商用价值,南极航线的开辟却是极地开发的重要案例,借鉴价值很大。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看看南极航线的开辟是如何成功的,南极航线又是如何运行的。

探险家的乐园:帆船探险时代

早在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托勒密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假设,便天才般预言:南半球肯定会有一块陆地与北半球对应,以维持平衡。他在《地理学指南》上的印度洋南部画出了这片跨越地球「底」部的大陆,命名为「未知的陆地」。

托勒密体系的宇宙图

在文艺复兴时期,托勒密的典籍被「发现」,人们对这片南方的陆地充满了好奇,这里被传说是恶魔往来的幽灵之地,许多超自然现象与这里挂钩。这类观点一直影响人们至今,例如,曾经很多人认为,希特勒的德国精英部队去了南极,并在南极建立了一个地下城市。

德国确实有一个新施瓦本计划

不过不是去建地下城市

而是寻找战略物资鲸鱼油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后,凶险的巨浪再也阻挡不了探险家们的热情,他们驾驶著帆船,以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为目标,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奇。

其实我们地图上看到的南极洲

有一部分是冰架而非大陆

外围浮冰更是数不胜数

1772~1775年,著名的库克船长率领近200名船员,三度进入南极圈,并成功驶至南纬71度10分海域,库克不知道,他的船队所在区域是南极湾,离南极洲海岸仅有250KM。

但由于冰山的阻挡,极端恶劣的天气,精疲力竭的库克被迫返航。他在《南极与环球之行》中悲观地认为南极并不存在。此后,因为库克的武断,人们在半个世纪内都几乎对南极丧失了兴趣。

绿色是库克船长探索南极的航线

此后的探险家们,仅仅是断断续续地找到了一些南极圈内的岛屿,但这些都没有超过库克南航的纬度。直到地磁理论的提出,该理论认为磁又称"地球磁场",是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它的磁南极(S)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

为探索地磁理论,自然科学家纷纷鼓吹起了南极探索之旅。

在当时民众对科学探索的狂热支持下,1840年,美国探险家威尔克斯率领四艘军舰开始新的探险。但他和船员都悲观认为此行一定失败。军舰在布满冰块的南极水域艰难跋涉,最终在被认为是南磁极所在的区域附近只看到了茫茫海洋。

查尔斯威尔克斯

但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

在考察过程中,威尔克斯舰队与法国探险家迪维尔的船队相遇。威尔克斯误以为法国人要窃取他的探险机密,于是下令避开迪维尔,全速前进,没想到误打误撞地登陆了一片未知的土地(南极洲的东北部),并命名为威尔克斯地。

仅仅十小时后,迪威尔也登陆南极洲,将周围的水域命名为为迪维尔海,并以其妻名字将此地命名为阿德雷地。

南极洲分为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

法国人幸运得踩中了南极磁点

他们当然是以迪蒙迪维尔为荣的

从千年前的猜想到威尔克斯(尽管也有学者认为威尔克斯并非是第一个发现南极洲大陆的探险家)的发现,南极从未离开人类思想的视野。探险家们靠著简陋的船只,最终击败了恶劣的自然,发现了这一块「恶魔和幽灵的往来之地」。

阿德雷企鹅,是南极最常见的企鹅

名称来源于南极大陆的阿德雷地

伟大时代:探索,征服与科考

在威尔克斯发现南极后,欧美掀起了探索南极、征服南极的浪潮。由于在这一阶段,工业革命已经展开,机帆船、气球、无线电、摩托得以应用,英雄们凭借著这些工具开始了征服南极的航程。

当时的新型帆船

19世纪末,挪威生物学家博赫格列文克率领的9人探险队在维多利亚地附近登陆南极。因为航船陷入冰群,探险队被迫在南极大陆越冬。

维多利亚地离威尔克斯地也是很近的

探险队在低温、干旱、数月不见阳光的极端恶劣的条件,只能靠企鹅肉和海豹肉度日,但终究是熬过来了。这次探险,告诉人们南极洲并非如此可怕,同时也为此后的南极科学考察积累了经验。

同样是动物

为什么有的就要被吃

有的就要被宠

在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分别冲击南极点成功后(后者因为准备不足,探险队在返程途中全部罹难),各国开始逐步利用新技术进行大规模极地探险与征服。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南极的价值,就立刻把探险变成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博弈,甚至有七个国家提出了南极领土要求。

斯科特的悲剧

变了味的南极探险行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资源掠夺、疆域扩张的政治色彩。这种争夺在新技术的应用下,越演越烈。为了保留人类世界的最后一块净土,确保各国对南极洲的尊重,各国于1959年签署了《南极条约》,冻结了所有有关领土所有权的主张,规定只能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以确保南极的和平意义。

南极条约纪念邮票

此后,南极进入科学考察时代。

尽管南极以极端的天气闻名,但对于科学家来说,南极则是一本记录了上千年演变的无字天书。而卫星遥感和探空火箭等新技术的发明,都为南极考察提供了便利。因此,在南极条约签署后,南极科考站纷纷建立。

鹅国人民突然就迎来了现代文明

南极大陆98%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体覆盖,其形状中间高四周低,如同戴了顶帽子,被形象誉为"冰盖"。而冰穹A,则是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其气候条件极端恶劣,是最佳的天文观测站址之一。

Dome A (冰穹 A)

它与经线交会的南极「极点」、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南极必争之点"。

看看中国拿下了几个

我国南极科考起步虽晚,但规划有序、后劲十足。

1984年,为了谨慎请见,新中国首先赴气温较高的乔治王岛建立长城站。随即在考察了苏联青年站、日本昭和站等地后,又于南极洲的拉斯曼丘陵建立中山站。中山站是世界上最适合监测极光的场所之一,可以一天穿越两次极光带。

长城站

从天上看是这样

矗立在冰穹A西南方向的中国昆仑站,则是人类南极科考史的里程碑。在多年准备后,中国科考队耗时3个月左右时间,在「高点」建立了昆仑站。

昆仑站

从天上看是这样

2014年,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中的泰山站建成。而我国正计划在南极罗斯海,建设第五个科考站。可以说,未来的南极科学探索之路,依旧十分漫长,南极仍有许多宝贵的资源等待著我们合理利用。

泰山站主体

南极航线:跨越冰山来见你

由于极端的天气和开发目的的特殊性,南极航线与商业航线有著截然不同的独特之处。

根据航区和任务的不同,我国南极航线可分为「单站」航线、「一船两站」( 青岛一南极长城站一南极中山站 ) 航线和环球航线。

「单站」航线主要分为南极长城站航线和南极中山站站航线。

都是来看这个的

上海、青岛一南极长城站航线主要处于太平洋航区,东西跨度较大,是较为安全、经济的南极航线。其航线内较危险的区域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和德雷克海峡。因此,在西风带的航行中,大多是在智利内水道航行从而避免西风与巨浪的影响。

上海、青岛一南极长城站航线

上海、青岛一南极中山城站航线可分为上海、青岛—澳大利亚—南极中山站两个航段。上海、青岛—澳大利亚航线与商业航线一致,而在经过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后,则需向南越过航行条件复杂,多大风巨浪的西风带才能抵达中山站。

上海、青岛一南极中山城

「一船两站」航线则是建立在「单站」航线基础上之上的延伸,区主要分为青岛—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青岛三个航段。在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注意不是中山站—长城站,因为西风带阻碍不可能逆风航行)中,西风带依旧是极大的挑战,大风大浪、海冰很容易触碰船舶。

青岛—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青岛

环球航线在是在青岛—长城站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去程与青岛—长城站航线一致,返程需绕过德雷克海峡,好望角。环球航线是最长的南极航线,却也是较安全的航线。其航线与商业航线有较多重合性。

环球航线

总体来说,南极航线和北极航线具有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极航线和北极航线都因为气候原因,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资源划分历来都是重点问题。因为《南极协议》的签署,南极洲表面风平浪静,但暗地里资源的争夺不可忽视。

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技术上,开发南极的经验,都完全可以用来借鉴开发北极。

雪龙号破冰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

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

目前已31次赴南极

参考文献:

[1] 赵强,王祥涛. 从南极科考论穿越西风带航线选择. 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3.

[2] 王殿昌,施国强. 南极航线和航区环境概述.海洋预报,1994.

[3] 王祥涛,赵强. 从第 25 次南极科考论穿越西风带航线选择.极地研究,2010.

[4] 李小波. 南极探险史与南极地名.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

[5] 九岩探险. 南极探险与考察历史.九岩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6] 百度百科. 南极昆仑站/南极中山站.百度百科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EN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