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中最爲活躍的經濟增長點,但近些年外在的市場壓力以及內在的同行惡性競爭讓民營經濟漸顯頹勢。

 

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困難多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資料顯示,2015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2000萬家。生產成本的增加、資源環境的約束、勞動成本的上升等諸多問題讓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直是市場的運行機制,對於大多數民營企業來說,目前正處於發展初期階段轉向發展中期階段關鍵的時間節點,轉型成功與否往往關係着企業的自身命運,是“新生蛻變”還是“慘遭淘汰”,一直牽動着民營企業家們的心。

 

我國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着受市場經濟制約、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的問題。對於時下民營企業處境難的問題,今年4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對於中小企業面臨的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國家將按照競爭中性原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標準,主動服務中小企業,實行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等多項措施打造公平便捷營商環境,幫助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多部門助力 通暢民營企業“參軍”渠道

 

在經濟新常態下,各方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轉型升級。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明確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

 

在民用高科技領域如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製造技術和材料技術等向軍用技術輸出可進一步推動我國軍工能力結構的升級,全面提升核心能力和基礎能力水平,實現由機械半機械化軍工向以信息化爲主導、機器大工業爲基礎的數字軍工轉變的同時,軍事技術向民用領域嫁接轉移,也有效帶動了民用通信、無人機、智能汽車、機器人、物聯網等大批新興產業。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正是蘊含着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也是爲民營企業如何轉型升級指明瞭方向。

 

2016年我國有130000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只有2000多家進入軍工行業。由於政策法規構建系統不完備、銜接不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體系未跟上,市場機制不健全等種種問題導致民營企業進入軍工行業有壁壘。隨着各部委、軍隊及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政策和措施,積極優化營商環境,不斷通暢民營企業“參軍”渠道,幫助民營企業尋找“民參軍”渠道,組織“民參軍”企業與軍工央企進行對接,建立軍民融合產業園,啓動軍民融合專項產業園,大力支持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民營企業進入軍工領域的道路越來越寬。

 

以西安爲例,衆所周知,西安是軍工資源大市、軍工產業重地,近年來,西安大力實施工業突破戰略,持續加大軍民融合發展力度,提出了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的建設方案,構建“一區兩園四基地”的總體格局。目前,高新、經開、航空、航天4個開發區聚集了全省軍工和民口60%以上的生產企業、90%的科研院所,建成了兵器工業基地、軍工電子信息產業園、船舶產業園3個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基本形成了以軍帶民、以民促軍、軍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羣化發展格局。翱翔小鎮、空天小鎮、兵器小鎮等一批軍民融合特色小鎮建設,成爲西安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新亮點。2017年僅西安市,民參軍企業達到400家,軍民融合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除此之外,西安市政府爲軍民融合企業和金融機構“做媒”,爲項目和資金“搭橋”,深化產融合作,拓展融資渠道,破解融資難題,打通軍民融合通道,促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由此說明,政府在軍民融合中扮演兩種角色,一是直接幹預軍工企業的併購活動,參與有關軍工企業改革、併購的重大決策;二是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通過法律、經濟等間接的方式影響軍工企業。簡而言之,這種以法律法規爲保障、以發展軍民兩用技術爲核心的大戰略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開通了快車道。

 

以自主科技爲引擎 借力軍民融合轉型

 

國家的政策扶持,僅僅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成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靠企業自身技術實力說話。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列的德力西集團也是最早在軍民融合產業中“喫螃蟹”者。

 

德力西集團最早以熱繼電器起家,憑藉着多年的艱苦創業,從單一低壓電器產業,發展形成以上海高低壓成套電氣設備生產基地、杭州儀器儀表生產基地、柳市低壓電器元件生產基地的“金三角”產業構架。2002年,溫州德力西集團憑藉着自身技術實力,開始爲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生產電器產品。20031016日,隨着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飛向太空,德力西揚名海外。此後,德力西又助力“神舟六號”飛向太空。“神五”、“神六”成功上天成爲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談論自己企業產品質量時的驕傲。

 

對於德力西集團來說,軍民融合意味着既承擔國防義務,也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這是“雙贏”的選擇。胡成中表示:“企業家更要有國際化視野,勇立潮頭,扛起使命擔當。”胡成中是民營企業家的典型代表,事業起步雖低,但眼界遠大,靈活有主見,戰略意識很強。也正是這一點,德力西才能從當時近5000家溫州低壓電器小工廠裏脫穎而出發展壯大。

 

同樣以小店起家的宗申產業集團是一家在工業領域底蘊深厚的傳統製造業民企。從1982年投資開設的一家摩托車修理店起家到現在發展成爲一家總資產及年銷售額均突破200億元的多元化企業集團,業務遍佈歐洲、美洲、中東、東南亞和非洲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樣的大企業也面臨着產業轉型的問題。

 

面對轉型,宗申產業集團現以逐漸退去傳統製造的“外衣”,向新能源(油轉電)產業、以水上飛機爲主的通航產業和以航空發動機爲代表的軍民融合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宗申產業集團自主研製的軍民兩用產品——航空活塞發動機,先後掛載於彩虹、翼龍無人機試飛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宗申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左宗申表示:“公司在覈心技術的研發方面投入巨大,不管是在點燃式重油發動機技術,還是航空活塞發動機高空適應性設計技術方面,都已到達國內領先水平,航發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航發國產化的逐步實現是確保‘民參軍’能力架構的重要保障。”未來宗申產業集團產品將不斷向其他軍工領域延伸。

 

近些年,有很多通過進入軍民融合領域、科技升級發展壯大的民營企業代表,如江蘇德明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改性酚醛保溫系統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建築保溫、國防軍工等行業,公司董事長範平一說:“軍民融合對我們民營企業發展來說是一個大機遇,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商機和市場,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與尖端技術單位合作的機會。”

 

湖北晟起模具科技公司抓住軍民融合的機遇,利用自身優勢,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完善內部質量管理體系,成功完成了一批航海航空零部件樣品的生產,得到了客戶的認可。軍工訂單的增多,使得晟起模具的業務重心從民品逐漸轉移到軍工領域,軍工產品達到了90%以上,今年一季度,公司產值比去年增長60%

 

北京現代產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彭劍彪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軍民融合發展作爲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全局,是大勢所趨。伴隨着國家鼓勵軍民融合發展政策的不斷出臺,社會資本參與軍工領域的熱情不斷高漲。未來在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的環境下,我國的軍民融合進程將不斷加快。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將會成爲推動各區域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也意味着這是一次發展的時代機遇。軍事工業往往集聚了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力量,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方面擁有一批重大核心技術,具有技術領先優勢;地方區域具有空間、資本、人才等資源,軍民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協同創新將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從而助力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

 



峯會主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推動園區轉型


參會報名請點此鏈接》》


中企君薦讀



三十年正芳華,青春正好——《中國企業報》成立30週年特別奉獻


2018兩會特別報道——《中國企業報》採訪報道了近百位部委領導、院士和企業家代表委員,還重點採訪報道了近百位擔任地級市市長書記的代表委員。


聚焦全國兩會——中國企業報2019兩會專題報道


----------------------------------

本文系《中國企業報》原創,編輯:米果。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如您需要修改獲取授權,歡迎後臺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爲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