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的噩梦1966邢台大地震[复制链接]弗拉基米尔

参谋往下看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14:26:40|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P>1966年3月8日,一道紧急命令传到解放军空军某部直升机部队,直升机奉命紧急起飞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当他们向南飞临邢台地区上空时,飞行员看到地面上的村镇房倒屋塌,满目疮痍,已成为一片废墟。号称是有著5000年历史的古城多少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66年初春的一次大地震使邢台一夜出名,人们也在这场震撼邢台的灾难中认识了什么是地震。43年前的噩梦1966邢台大地震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由北向南穿城而过,把邢台分为东西两区。邢台市以东是广袤的华北大平原,大平原沃野千里,人口稠密,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1966年初春二三月之交,大平原上春寒料峭,麦田里农民已经开始做著春耕的准备。而此时。邢台地区农村出现了一些怪异现象,光天化日之下老鼠搬家,村中的狗狂吠不止,河里水位上升,冬眠的蛤蟆破冰而出,大地也在微微颤动,似乎是春回大地的复苏。3月7日,干旱多日的大平原上下了一场雪,灰蒙蒙的雾皑笼罩著大地,天地间似乎潜藏著几许不祥的气息。地震前夕 反常先兆3月7日,夜里月隐云中,大地突然变得异常平静,只有村庄里的狗叫个不停。黑沉沉的大地下面正悄然孕育著一场可怕的灾难。3月8日凌晨5点29分,黎明前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突然间,电光伴著雷鸣,大地剧烈的震动,倒塌的房屋砸向熟睡的人们,数千人再没有醒来,而被惊醒的人们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对于几乎没有什么地震常识的人们来说,一片黑暗,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有的人甚至以为是原子弹爆炸。不久,太阳终于从满天辚云中露了出来,照亮了大地。惊魂未定的人们看到的是一场浩劫之后的悲惨情景,昨日的村镇房倒屋塌成为一片废墟,被埋在瓦砾之下的人数以千计。 一本《邢台地震照片集》中,收集了许多受灾村镇的照片和资料:「隆尧县白家寨3320间房屋倒塌了3300间,全村2500多人,死亡200人、伤276人。牛家桥全村1981间房屋倒塌了1965间,伤亡380人。毛儿寨公社杜家庄1800间房屋倒塌,全村1500人,死450人、伤350人。」最惨重的是位于震中的马栏村。那天清晨村里只有几个拾荒的农民提前出门,躲过一劫,大震过后的马栏村房屋全部毁坏,全村1800人被埋入瓦砾,伤亡近千人。现在村里人回想当年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地震突袭 天塌地陷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突然间天塌地陷,平坦的大地裂开了一道道大缝,犹如一张张血盆大口,将地面上渺小的房屋都吞了进去。地面强烈地震动和摇晃著,房屋中睡梦里的人们还没有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做梦还是真的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就已经被压在一片瓦砾之中。马栏村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困在废墟之中,只有等待救援,有些伤势较轻、埋的比较浅的人自己努力从废墟中爬了出来,有的人连哭都不会了,表情木然地坐在地上。马栏村的袁桂锁在那次大地震中失去了包括女儿在内的6位亲人,后来他成了一位地震测报员。当时发生地震的时候,袁桂锁惊醒了,他连忙喊自己的妻子,妻子还说。「怕啥,地震好年景!」但是意识到事情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简单的袁桂锁,连忙起身一看,屋里挺明亮,结果是因为整个房顶都飞了起来。还没有等袁桂锁反应过来,他已经被压在一根大梁下面了。袁桂锁被别人救出以后也营救出不少乡亲,但他的女儿却被埋葬于倒塌的房子下。袁桂锁被挖出来后,看见整个村子全变成了一个土疙瘩,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听见隐隐约约的哭声,他赶紧和支部书记一起组织救人。在支部书记领导下,开展了滚雪球式的抢救方法,就地挖,你挖我,我挖你,像这样挖人进行到八九点钟,基本上活的人都救出来了。袁桂锁被救以后,一直在抢救别人,而他的女儿八九点后才被挖出来,已经死了,他家里的其他人也都葬身在废墟之中。村庄受灾 夷为平地滏阳河堤上裂开的大缝又宽又深,长达数百米。这些地缝一张一合,有的延伸到村民的房屋里,甚至把落入其中的人挤死。马栏村村民段全印亲眼见到弟弟落入地缝而亡。据段全印回忆,地震时周围一片隆隆响,屋里地上有一条大缝,弟弟段全科从炕上下来,一下掉到缝里了。本来扶著旁边的桌子还能爬出来,但是那条缝太宽了,而且还来回挤,结果他亲眼看著弟弟被吞没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之中。由于经历过那次可伯的地震、现在还有一对大难不死的老夫妻睡在一个用角铁制作的防震床上。防震床顶上有铁架支撑的护板,可以挡住塌下来的房梁。虽然铁架上锈迹斑斑;但43年来他们只有睡在这张床上才稍感安全。这种防震床现在邢台地区还有许多。大地震过后,县里立即派出干部职工下乡救灾,胡宝海就是其中之一。当他来到村里时,村庄已经被夷为平地,老人和小孩都披著被子坐在院里,有的人还在流血,没有哭声,到处都是死一般的寂静,所有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吓傻了,失去了基本的反应。村里地上有一条1米多宽的大裂缝,那就是段全科葬身的地方。除了这些令人恐怖的裂缝,地上还多处喷水冒沙,形成一个个喷泉和沙丘。麦田里面冒著黑水,是地下的黑污泥水掺著黄沙,好像蚂蚁窝一样蹿出来,麦地里到处是沙滩,马栏村冒出来的沙子,震后整个村建房都没用完。  农民脚下的土地改变了模样。千百年来这一向养育著人们的大平原到底是怎么了?古今奇谈 地震之谜地震到底是什么?古人说,「地震好年景」,但为什么却带来了如此大的灾难?</P>北京城的北部有一座地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地坛是四方形。两层四方的土坛摞在一起共8个角,应是四平八稳之意。过去皇帝每年到此祭拜,祈求江山永固,四海升平。然而,虔诚的祭拜并不能阻止灾难的发生,我国本身就处于地震高发地区,因此,千百年来,地震就没有断过。过去,当地震发生时,历朝地方官员也会给皇帝呈报灾情的奏折,这些奏折详细记载了地震受灾的情况。中国民间对地动(地震)的解释是,地动就是鳌鱼在地底下翻身引起的震动。古人认为,陆地是被一条大鱼驮在背上漂浮在海中,大鱼一动就会山摇地动,造成地震。有许多古代碑刻记载了历史上的地震灾害,旁边都有鱼的图形。邢台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马栏村村北有一口井,曾被怀疑藏著大鱼。地震前,井水呼噜呼噜一个劲儿冒泡翻花,大家都以为是掉了一条大鱼进去。于是村里的青年突击队把井舀干、下井一看,却什么也没有。</P>马栏村的村边有一条河叫滏阳河,原来是华北平原上一条黄金水道,50年前从这里还可以乘船直抵天津卫,当年河面宽阔,舟船如梭,全然不是今天的模样。这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隆尧县白家寨、牛家桥等村镇都座落在这条河的岸边,难道真是河中有鳌鱼在作怪吗?专家关注 科学解释在我国地震高发区的地图上可以看出,华北平原中部的地震高发区确实是沿著滏阳河的走向延伸到渤海边。滏阳河流域,是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以东的狭长的断陷盆地,被称为束鹿凹陷,是地震构造活动很剧烈的地区。而3月8日的邢台地震震中区是在滏阳河与小漳河之间一条长17公里、宽5.8公里的狭长地带。其实,3月8日前,这里就小震不断,频繁发生的小震引起了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科技人员的关注。在大震来临之前。他们已派人来到了邢台地区。段宝梯就是其中之一,她在随之而来的地震中手指负伤。3月7日上午段宝娣等科技人员赶到邢台,下午五六点钟到达耿庄桥,连夜把地震仪器架设好了,直到凌晨两点才躺下,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也就在他们刚刚睡著的时候,大地深处传来了隆隆巨响,已架设好的测震仪指针开始疯狂地摆动起来,大地震来临了。北京,昆明等地震台记录,这次地震为6.8级,烈度为9,震源深度为8公里。当时段宝娣就发现这次地震和别的不一样,摇晃特别厉害,还没有等她反应过来,就感觉被埋在下面了。还是床旁边的一个大立柜救了他们一命,她和同伴从大立柜下面爬出来,隔墙已经倒在了床上,屋顶也没有了,他们就踩著塌墙爬了出去。出去以后段宝娣才发现手裂开了,一块肉贴在手上,都露出骨头了,她这才感觉到钻心的疼痛。虽然段宝娣在地震中手指负伤,但一直坚持工作到任务结束。通过对地震的实地观测,考察队对这次构造地震的形成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根据专家对震源机制研究的结果,邢台地震的原因在于东面的挤压力和南北的张力造成了当地的地形突升突降。地震震源投映在地面,断裂由西南向东北,在这个断裂两边是做右旋运动。这次大地震震中位于隆尧县以东,地震波及整个华北地区,地震有感范围,南至河南项城,北至承德,北京有明显震感。黎明时分,地震余波震动了中南海,也惊动了彻夜工作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奋不顾身 抢险救灾3月8日凌晨,周总理正在昼夜办公,当时就感觉到地在颤动,他发现问题严重,马上要求相关部门迅速报告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在8日上午河北省送来的最初灾情报告中,周总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命令。调集北京军区驻军和空军直升机部队立即赶赴灾区进行抢救,并与灾区通电话询问灾情,部署救灾工作,指示要认真抢救,尽快恢复生产。周总理在地震袭来的第一时间,就成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的主帅。虽然那场大地震被称作「邢台地震」,但受灾最重的是隆尧县。3月8日当天,63军就成立了以军政委蔡长元为总指挥的前线救灾指挥部进驻灾区。3月8日凌晨5点多钟,下令马上集合部队,带上铁杴赶往地震区抢险救灾。部队驻地离隆尧有近40里,战士们仅用了两个小时就赶到了受灾地。驻邢台地区各部队以最快速度奔赴灾区村镇,马上投入了救灾抢险。战士们人抬肩扛、托起房梁、清除瓦砾,抢救那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甚至奋不顾身地钻进倒塌的屋顶下,抢救出压在里面的受伤群众。战士们在救人的时候不敢用镐,不敢用铁锹,全部用手去挖,手上都是血。当时还下著小雨,战士们的身上又是泥又是血。解放军战士们的及时赶到和增援。挽救了许多群众的生命。3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新华社关于邢台地区发生地震的消息。3月11日《人民日报》也报道了邢台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并且发表了社论《灾区的英雄人民是难不倒的》,在报刊的第二版还破例刊登了一篇关于地震的科普文章,使人们对地震有了初步了解。前车之鉴载入史册1966年邢台大地震过后,震中白家寨的房屋成为一片废墟,人们先是搭起临时的防震棚度日,不久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村里盖上了新的砖瓦房。如今,当年受灾最重的白家寨的农民已经住上了第3代砖瓦房。而寓意著1966年那场灾难,高19.66米的邢台地震纪念碑依然屹立在那片土地上,碑上的汉白玉浮雕记录了当年抗震救灾的情景。</P>然而43年前的邢台大地震并不是一次单纯的天灾,它标志著我国华北地区地震新的活跃期的到来,如同打开了一道地狱之门:1967年河间6.3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直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才骤然停歇。邢台大地震还催生出北京西长安街旁的一座高大建筑,那就是中国地震局。1971年国家地震局应运而生,它是十年动乱时期成立的为数不多的国务院新的机构。国家地震局的成立,标志著我国的地震研究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75年;地震科研人员根据邢台地震总结的经验成功预报了2月4日在辽宁海城发生的大地震,使当地人民逃过了一场重大灾难,也使我国地震测报工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今43年过去了,邢台地震的阴霾渐渐远去,生活还在继续。在隆尧农村,农民享受著平静的生活,夜间都市里依然灯光灿烂,城里的人们不再感到恐惧,邢台地震也作为中国地震研究的里程碑,被载入史册。</P><P>&nbsp;</P>[本帖最后由 弗拉基米尔 于 2009-3-8 15:17 编辑]总理第一时间赶到邢台.jgp.jpg(14.58 KB, 下载次数: 23)

内务部长曾山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达震区进行慰问.jpg(27.9 KB, 下载次数: 20)

邢台大地震.jpg(36.39 KB, 下载次数: 34)

邢台大地震.jpg(44.33 KB, 下载次数: 18)

001.jpg(27.3 KB, 下载次数: 14)

002.jpg(27.13 KB, 下载次数: 23)

003.jpg(20.53 KB, 下载次数: 25)

004.jpg(20.05 KB, 下载次数: 20)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