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干政為患最烈、流毒最深者非唐朝莫屬,自大宦官李輔國、魚朝恩執掌兵權以來,閹黨通過對禁軍的絕對控制,頻頻幹預國政,最終竟發展成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力。宦官們在擇立皇帝時,往往會選擇柔弱易制的皇子或王爺,以此來鞏固權位,為此還把一位「傻」王爺扶上位。

不過讓宦官們大跌眼鏡的是,這位看上去傻裡傻氣的王爺,其實是個聰明透明、嚴厲果決的主兒,上臺後馬上變臉為明君,讓宦官們連呼上當。這位「傻」王爺,便是唐朝第十六任皇帝-唐宣宗李忱。那麼,李忱為何要裝傻呢?一切還要從唐武宗的駕崩說起。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因服用丹藥中毒,在病牀上奄奄一息,正準備立長子李峻為接班人時,卻被宦官集團搶了先。原來在武宗在位期間,宦官集團備受打擊,如今見皇帝馬上要歸天了,便想著擁立自己中意的人選接班,以便恢復舊有的秩序。大宦官馬元贄等人斟酌半天,最終決定擁立皇叔、光王李怡為接班人,原因是此人「癡呆弱智」,很容易控制,是再理想不過的對象。

光王李怡是憲宗第十三子,由於母親鄭氏在宮中身份低賤(叛臣家眷,入宮後做了郭貴妃的侍女),所以自幼便被兄長們欺辱,漸漸地便養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以至於宮裡宮外的人都說他是個傻子,但其實根本不傻(「帝外晦而內朗,嚴重寡言,視瞻特異。幼時宮中以為不慧。」見《舊唐書·卷十八下·本紀第十八下》)。

憲宗被宦官暗殺後,皇三子李恆登基,是為唐穆宗,並尊母親郭貴妃為皇太后。郭太后天性善妒,經常排擠其他的嬪妃,如今當上皇太后,更是跋扈囂張的不行。李怡的母親鄭氏本是郭太后的丫鬟,後來卻得到寵幸並誕下皇子,尤其讓郭氏氣憤,所以時不時地給她們母子「小鞋」穿。李怡為求自保,便開始裝啞巴,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是一副癡呆、愚笨的形象。

所以,穆宗及其子敬宗、文宗、武宗在位時,李怡在宮裡宮外的形象,就是個傻裡傻氣的王爺,不僅同輩的兄弟姐妹笑話他,就連晚輩們也拿他逗樂解悶。文宗在位時,曾多次在十六宅(唐末諸王聚居的第宅)舉行宴會,席間經常拿李怡取樂,引誘他說傻話,並戲虐地稱呼他為「光叔」。諸王也跟著起鬨,尤其是皇弟李瀍(即武宗李炎)最來勁,對李怡最沒有禮貌。

歷大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羣巨遊處,未嘗有言。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武宗氣豪,尤不為禮。引文同上。

一時裝傻很容易,但一輩子都裝傻卻很難。所以等到武宗即位後,回想起李怡先前的種種表現,便開始懷疑他外示愚癡、內懷奸詐,恐怕另有所圖,漸漸地便對他產生戒備之心。好在武宗年富力強,根本沒想到自己的身體會這麼快的垮下來,加之李怡既是長輩又是庶出,按理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所以猜忌歸猜忌,卻一直沒有對他下手。

武宗沒有處置李怡,便給了企圖「變天」的宦官們可乘之機。話說,當宦官們從王爺堆中把傻裡傻氣的李怡拎出來時,這幫閹豎高興得不得了,然而等到李怡剛當上皇太叔、監國(此後更名為李忱),便馬上換了副形象,由癡呆愚笨而變為威嚴果決、雷厲風行,簡直比武宗還厲害。

這幫閹豎看到李怡露出了真面容,腸子都悔青了,但既然木已成舟,也是無可奈何,只好自認倒黴(「及監國之日,哀毀滿容,接待羣僚,決斷庶務,人方見其隱德焉。」引文同上)。

武宗在李忱上位的同日駕崩,後者隨即登基為帝,是為唐宣宗。宣宗在位13年間,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對內澄清吏治、從諫如流,抑制皇室和宦官的勢力,並蠲免賦稅、鼓勵生產;對外則西敗吐蕃、北破回紇、南征安南,並收復河湟故地,重振大唐軍威。宣宗在位時期,唐朝一度中興,他也被後人譽為「小太宗」。由此可見,宦官們的一次無心之失,竟然給唐朝帶來一位英主,這錯誤犯得實在是超值。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


唐宣宗可以說是戲精本精了。這裡的戲精是褒義的!!!居然可以裝傻子整整36年,並且演技好到欺騙了所有人,不管是太監宮女還是皇帝們還是各種妃嬪,「幼時宮中以為不慧」。

但裝傻誰不會,唐宣宗厲害之處就在於怎麼捉弄都保持自己「傻子」本色,不理不睬。在舊唐書上這麼記載,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文宗時期的「甘露之變」更是讓宦官勢力上升到一個新臺階。從此以後「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北司即宦官們的工作場所。為了保證自己權力的延續,宦官自然是不允許皇帝是個厲害人物,插手皇帝家務事就成了必然。唐武宗在仇士良和魚弘志的擁立下登基,但他不是那種軟蛋皇帝,畢竟是造出了會昌中興的局面,他在位期間一定程度遏制了宦官勢力,宦官們能開心嗎!那他們肯定會在下一任皇帝人選中挑一個非常沒用的。於是,在唐武宗要掛的時候,宦官們選擇了一個傻子即位。這樣就可以為所欲為了!結果沒想到這個傻子是裝的,舊唐書這樣說唐宣宗即位後的情況:及監國之日,哀毀滿容,接待羣僚,決斷庶務,人方見其隱德焉。

這反差也太大了吧!唐宣宗即位後顯示出了驚人的政治才華,勵精圖治,人稱「小太宗」,他統治的時代便是「大中之治」。在位期間,他抑制皇親,平反了甘露之變中被陷害的官員,打擊宦官勢力,這些原來擁立他的宦官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能不後悔?能不嚇一跳?活生生自己斷送自己的權力之路啊!


我們來看一下他的身世,他是唐憲宗庶出的兒子。

唐宣宗,憲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於大明宮,論輩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論年齡卻比唐敬宗和唐文宗還小一歲。他在穆宗長慶元年(821)三月,被封為光王。

會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彌留之際,把37歲的光王李怡立為皇太叔,並更名李忱,成為新的皇位繼承人。

他是唐朝歷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順宗以後的11帝中壽命最長的一位,他死於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歲。

另外,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較高聲譽的一位,《資治通鑒》載:「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其母親只是一個身份卑微的宮女,由於自己的身世,當時的唐宣宗甚至認為自己不是當皇帝的命,遂故意裝傻,等待時機。

他在位期間勤儉治國,減少賦稅,愛民愛子,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使腐敗的唐朝出現了中興的時期。

如此英明的皇帝,在繼位前一直被世人認為是傻子,其實,唐宣宗並不傻,只是為了保命,故意裝傻,其實他心裡清楚的很。

他從小就鬱鬱寡歡,不善與人交談,往往終日一言不發,一次唐宣宗入宮覲見太后,正好趕上有人行刺,所以人們都認為他被嚇傻了。這也成了它裝傻的一個好理由,也無人懷疑。當唐武宗繼位後發現這位皇叔有問題,就想除掉當時的唐宣宗,就在這時,宦官仇公武把他救出了宮。

公元846年,唐武宗病危,宦官仇公武又把唐宣宗接回宮中,在一些人的擁護下稱帝。本來仇公武只是想讓唐宣宗當一個傀儡皇帝,因為他並不知道唐宣宗當時只是裝傻,而等到唐宣宗即位後,掌管朝政有模有樣,頓時傻眼了。

宣宗勤於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歡讀貞觀政要。他重新整頓吏治,並且限制皇親和宦官。他把死於甘露之變中的除鄭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經想根除宦官,但鑒於甘露之變的前車之鑒,未能有所行動。


鳥非不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前半生為保性命,裝瘋賣傻,實為不得已,是金子總會發光,當鋒芒畢露時,方知英才。


因為他們之前以為他是弱智,結果不是,不好控制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