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賈天鈺接連兩天的漲停,江淮汽車已經很久沒有受到資本市場如此的追捧。引起股市大幅震動緣於一則外媒報道的德國大衆汽車將收購江淮股份的消息,而雙方也並未明確否認存在收購股份一事的模糊態度,更是引起外界的浮想聯翩。

  4月9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安進在出席江淮品牌日活動時,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不要聽信外界傳言,但其未對大衆股比調整一事予以正面迴應。

  路透社4月10日援引三位知情人士消息稱,大衆汽車正考慮收購江淮汽車的大量股份,並已聘請高盛擔任顧問,目前大衆的收購計劃尚處於初期階段。

  一時間,外界關於大衆收購江淮的各種傳言甚囂塵上。有消息稱,大衆希望借收購江淮汽車的股份爲突破口,增加談判籌碼,以“曲線救國”的方式,最終達到增持另外兩家在華合資公司一汽大衆、上汽大衆股份的目的。另有消息稱,關於收購及公司股比調整的事宜,目前話語權不在江淮汽車手中。針對上述傳言,經濟觀察網記者向雙方進行求證,江淮汽車方面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和掌握相關信息。

  大衆方面則迴應稱,“大衆汽車集團歡迎中國汽車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並密切關注其對我們的業務以及合作伙伴所產生的影響。爲確保在中國市場不斷取得成功,我們樂於與合作伙伴探討各種可能性。大衆汽車在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將建立在與合作伙伴共同協商的基礎之上。”但未對收購股份一事予以否認。

  受此事件影響,江淮汽車股價於4月10、11日接連兩日漲停,9日-11日連續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以上。隨後,江淮汽車連發三封公告予以澄清,稱“公司與大衆汽車未就報道中提及的股權收購事宜進行正式的商務談判,也沒有關於股權收購的方案。公司與大衆汽車在新能源乘用車合資合作的基礎上,雙方一直就進一步深化合作進行探討,雙方未形成任何正式的方案。雙方能否形成合作、具體的合作方式以及可能涉及的審批等事項,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12日開盤後,江淮汽車股價一度飆升9.78%,逼近漲停。但截至12日收盤,江淮汽車股價下跌2.17%,報7.2元,總市值136.32億元。

  醉翁之意不在酒?

  股比限制放開後,大衆在中國市場的“野心”已非常明顯。一個月前,德國大衆汽車集團CEO迪斯向媒體透露正在就提高在華合資車企股比進行談判。但之後,上汽集團隨即發表聲明予以明確否認。對於上汽集團的表態,外界普遍推測一汽-大衆纔是大衆集團此次增持的目標,之所以“繞道”收購江淮,也是爲增加大衆在股權談判中的籌碼。

  根據大衆汽車2018年財務數據,2018年大衆汽車在中國合資公司的營業利潤爲46.27億歐元,相當於大衆集團2018年全球139億歐元營業利潤的35%。在2018年的稅前利潤上,一汽-大衆的稅前利潤貢獻最多爲48.51億歐元,同比下降1.1%,上汽大衆的稅前利潤爲45.88億歐元,同比增加0.7%。

  雖然一汽-大衆是大衆在中國最賺錢的合資企業,但也是其持股比例最少的合資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在一汽-大衆的股權架構中,一汽股份持股60%,而外方合計持有40%股份。而在上汽大衆及江淮大衆的股權架構中,中外雙方的持股比例均爲50:50。

  相比於南北大衆,成立最晚、主打新能源合資的江淮大衆,也是目前大衆在華的三家合資公司中實力最爲薄弱的。而其中方合作伙伴江淮汽車在乘用車市場的孱弱局勢,更削弱了後者的話語權,這對大衆來說,調整股比的成功機率無疑更大。甚至有消息稱,江淮汽車內部對於大衆控股的提議也表示贊同。

  但想要控股擁有國企背景的江淮汽車並非易事。自推動奇瑞與江淮整合的“大安汽”計劃不了了之後,江淮汽車於2015年完成重組上市。其中,江淮汽車的大股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其23.55%的股份,而後者則由安徽省國資委100%控股。

  發力新能源

  事實上,在寶馬增持華晨寶馬股比之後,誰將成爲第二家被外資增持股比的合資企業,一直備受關注,而江淮大衆也在候選人之列。相比於商用車較爲穩定的發展,江淮乘用車至今尚未走出困局。從體現在財報中不斷擴大的虧損,到乘用車銷量的“跌跌不休”,新能源汽車成爲江淮乘用車板塊唯一的驕傲。但據江淮汽車發佈的最新銷量快報顯示,其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增速也再度出現下滑,截至今年3月累計銷售1.5萬輛,同比增長28.26%,遠低於行業109.7%的增速。

  江淮在新能源領域能撐多久?是否會如同其此前在SUV領域的發展一樣?有觀點認爲,江淮新能源前期強勁的漲勢在於其較早入局並踩準了發展的時機,但在入局者衆多、政策頻繁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對市場競爭者的要求逐步提升,江淮的實力再度面臨考驗,江淮大衆或將是其最後的“救命稻草”。

  作爲一家爲大衆在中國推動電動車戰略而專屬設計的新能源合資公司,江淮大衆於2017年底正式成立,集研、產、銷於一體。按照雙方的規劃,未來幾年將投入約60億元人民幣,用於產品、互聯、大數據、渠道、研發上的合作。據悉,江淮大衆思皓品牌首款車型E20X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大衆的加入,無疑爲江淮在工藝品質、產能消化、資金、技術平臺、品牌等方面帶來諸多裨益,江淮自然不會錯過如此重要的合作伙伴。

  但在江淮大衆內部人士看來,江淮在新能源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尤其是在電池管理系統(BMS)方面。據悉,江淮於2015年與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霆動力”)共同組建了生產、研發BMS的合資公司,而華霆動力CEO周鵬此前曾在特斯拉擔任研發總監和動力系統總工程師,在BMS方面借鑑了特斯拉較爲成熟的技術方案,在研發算法上和特斯拉程序算法同宗同源。

  在新能源方面江淮自己也在積極排兵佈陣。爲了增強產品競爭力,江淮採取“增程保價”策略,爲旗下E系列以及今年將推出的4款i系列新能源產品增加續航里程。爲擴大產品矩陣,江淮新能源已構建出S.A.F.E四大產品系列,覆蓋A00級、B級、轎車和SUV,分別滿足三線及以下城市和鄉村代步、出租網約車,及一二線城市家庭用車及政府採購需求。目前江淮第八代技術、第三代產品首款車型江淮iEVS4已開啓預售,預計將於上海車展上市。

  按照規劃,2019年至2021年間,江淮將推出A432、S432、S811等3款全新車型,優化升級7大車型,iEVA60、iEVA432、iEVS4等5款新能源新品,以及4款年度車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