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實際掌權人,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按理說她家的親戚也應該權傾朝野,可是慈禧的親戚卻沒有一個手握重權。慈禧的弟弟桂祥曾毛遂自薦上戰場爭功,慈禧爲了讓他老實一點,只用了一招,就讓弟弟變得服服帖帖。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古代王朝中有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就是外戚專權。可是清代慈禧太后執政時,卻從未聽說有此事件的發生,下面咱們就該談談慈禧的弟弟了。

  慈禧太后在家中排行老二,葉赫那拉·桂祥排行最小。慈禧當上太后之後,桂祥也跟着沾了光,承襲亡兄“承恩公”爵位,還是鑲黃旗副都統。可是由於自小太被父母寵溺,桂祥除了學會提籠架鳥滿街閒逛外,幾乎什麼都不會,活脫脫一個“老公子哥”,這也讓一生要強的慈禧對其非常失望,一提到桂祥總是不住的唉聲嘆氣。

  別看桂祥成天提着鳥籠滿大街晃悠,可是人家的“心氣兒”卻高的沒邊,自己的姐姐是當今的慈禧太后,在一起玩的王爺貴胄們,誰不得叫聲“祥爺”?就這樣,在一大幫人的攛掇和恭敬之下,桂祥覺得自己不被封個“王”實在是抱屈。可是清朝有規定,除了愛新覺羅氏子孫外,要想封王必須得立下大功,否則想都不要想。

  此時正值甲午海戰前期,清政府正籌措着與日軍交戰,桂祥翻來覆去想了幾天,覺得自己還算是一個“人才”,因而當即決定要殺敵立功,弄個王爺做做。可是此事不能當面和慈禧太后談,他只能找到慈禧太后的紅人恭親王奕訢,讓他幫自己在太后面前請戰。恭親王奕訢聽的雲山霧罩,以爲這是慈禧太后暗中指派的,因此二話沒說便同意此事。

  在朝堂之上,恭親王便向慈禧提出由桂祥擔任軍中統帥,慈禧太后聽到桂祥請戰,便滿口推脫,因爲這個弟弟幾斤幾兩,她心裏最有數。可是恭親王還以爲慈禧太后跟他玩“欲擒故縱”,便多次請奏,慈禧實在是難駁他的面子,故此只能答應恭親王的請求,讓桂祥擔任軍中主帥。

  桂祥不懂事也就罷了,可慈禧卻知道戰爭並非兒戲,這麼一個不靠譜的弟弟,若是真當了統帥,恐怕三軍都跟着遭殃。不過,慈禧太后有自己的辦法,能讓桂祥乖乖地交出兵權。

  慈禧太后在任命桂祥的懿旨中,特意給桂祥選定了兩名副帥,他們二人分別是薩某和祥某,都是滿人軍官,至於慈禧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咱們還得接着往下看。

  桂祥被任命爲主帥自然志得意滿,在統領三軍時十分神氣。可當軍中帥旗依次豎立起來的時候,桂祥的臉上浮現出了驚恐的神色,接着就是大哭不已,左右副帥不解忙問其故。桂祥這才捂着臉指着帥旗上的三個字讓他們看,原來三杆帥旗並排而列,上面依次寫着“薩”、“桂”、“祥”三個字,而三個字連起來念就是“薩(殺)桂祥”。桂祥十分迷信,況且自己的姐姐慈禧太后又不待見自己,看到帥旗寫着這麼不吉利的話語,桂祥嚇屁滾尿流彷彿大禍臨頭。他趕緊又找到恭親王,請求恭親王再次替自己說話,讓慈禧撤了自己的職位以保全性命。

  其實,這都是慈禧太后設的局,桂祥的德行她瞭解的一清二楚,桂祥能夠請求撤銷兵權也在她的意料之中,不過戲還沒演完,好戲還在後頭。在桂祥灰頭土臉的回來後,慈禧馬上就指着他鼻子一頓臭罵,說桂祥不爭氣難當大任,桂祥自知理虧只能默默聽着,受太后的教訓。自這以後,桂祥再也不敢提“目標遠大”了。

  慈禧太后一生要強,雖手段狠辣冷酷,可是比起弟弟的窩囊,卻要強出千百倍,而慈禧居於高位沒有擅自任人唯親,這也是她一生唯一的“英明”之處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