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有句閑話:「正月喫頓酒,月半餓起首」。啥意思?為了正月裏喫頓酒水,儂月半就要餓肚皮!可見,備年貨對上海人來講有多重要。

個麼過去,阿拉上海人儕是哪能備年貨的呢?阿拉總結了一套「六字口訣」,方便記一記。

01

「排」

為啥要先說「排」呢?

老底子計劃經濟,儂自家伐用備年貨的,儕是政府配給,而且不但要憑票證,還要連夜排隊。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張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張

比方講,年前每家人家都會領到一張集合式大票證,得小心剪成郵票大小一張張,分別購買大黃魚、小黃魚、凍鵝、凍鴨、冰蛋、冰糖、花生仁、香瓜子、幹發肉皮、粉絲、桂圓等。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3張

年貨票

上海人過年少不了一道討口彩的冷盤:四喜烤麩,這個也齊全,做這道菜必備的木耳、金針菜、香菇等,也是憑票供應。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4張叫叫「蛋妹」,但從年紀看,叫「蛋阿姨」更加合適

「蛋妹」

當年,糧票相當珍貴,郊區的農民往往消耗更大而不夠喫,於是就衍生出一個「行當」:農村的女孩子包著頭巾,挎著一籃雞蛋集中在十六鋪碼頭周邊,在馬路邊聚集,有些領市面的市民,就拿著富裕的糧票,十斤糧票可換一籃雞蛋,過年就足夠了——這些糧票換雞蛋的,大家叫伊拉,「蛋妹」。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5張

商店、菜場人頭攢動,那時候,店家短斤缺兩、以次充好的倒基本沒有,如有爭執,多數是由先來後到,插隊加塞引起的。

排隊儕是有「竅檻」的,一塊磚頭、一隻小菜籃頭儕是「花頭」——佔位置最有用咧!後頭來的人,上路的承認儂,儂後來了,位置照樣還給儂;弄弄伐上路的也不少,「尋相罵」就是這樣來了,沒辦法,在物質短缺的年代,人的內心總歸會有一些恐慌,獨怕人家買到了,自家「喫虧」了。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6張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7張

依然清楚記得,即便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為了準備一頓年夜飯,爹爹、姆媽還會老清老早去小菜場排隊。有辰光,小菜場還要認識人,否則,雞、鴨、魚、肉未必能買到自己稱心的原料——當年在小菜場裏斬肉的,逢年過節,小金庫真是「麼克麼克」(洋涇浜上海話,意思同英文的「much」)。

02

「曬」

鹹肉、火腿、鰻鯗,陽臺上掛出來的年貨,來了老底子,大家是要拿來「別苗頭」的。啥人家品種越多、越豐富,絕對是會引起鄰居、朋友羨慕的。假如啥人家陽臺上、窗檯上,年貨辦得已經看不見人了,說明這家人家是有點路道的。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8張

老底子,對上海人來說,過年備年貨是一樁大事體,也是一樁技術活。年貨不光要會備,也要會藏,更加要會曬——滿陽臺曬出來的年貨,也是上海人家過年的一道最生動的風景。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9張

03

「醃」

一塊豬後腿,不能用生水洗,切開幾條深縫,抹上粗鹽花椒,揉巴揉巴,就穿上麻繩吊在陽臺上。過年前的弄堂裏廂,從陽臺裏、窗檐下、晾竿上,處處琳琅滿目。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9張

如果今年只請一桌客人,用半隻雞、半隻鴨做做冷盆,已是很拿得出手了,剩下兩個半隻就醃一醃,掛到廚房窗外的鉤子上。讓人感到有餘裕的生活真好。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9張

還有鄉下頭親戚送來的鰻鯗,也要用竹筷撐開肚皮。有外婆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鰻鯗只有被西北風吹過,纔有獨特的、鮮香交織的味道,不需任何調味,喫之前,上鍋蒸一下,再手撕成條,鮮味渾然天成。

04

「浸」

「浸」是江南人家必不可少的大事,尤其如果家裡是寧波人,有三樣東西是必浸的。

糯米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9張

過年沒有水磨粉,喫湯團就會成問題。為了讓水磨粉更加細膩嫩滑,那糯米至少要浸兩日兩夜。

浸透的糯米,要磨成水磨粉,就要用石磨。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9張

那個年頭,不是家家都買得起石磨的。往往十來家人家中,纔有一家是有磨的,於是鄰舍隔壁大家先簡單碰個頭,商量出個先後秩序,輪著用。主人家竟也沒有什麼優先權,怎麼方便就怎麼流轉。輪到哪家,把磨搬來了,也僅有一兩天時間。無何,只好連夜推磨。

糯米浸透、晾乾,還好做啥?八寶飯!

八寶飯是上海人大年夜圓檯面上的壓軸點心,沒有喫餃子習慣的上海人,喜歡端上一整個八寶飯,放在圓檯面正中,蒸得半透明的糯米,晶瑩剔透顆顆飽滿,中間一顆大蜜棗,在裊裊的熱氣裏依然醒目。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9張

筷子一戳豆沙就滿溢出來,拌上糯米送進嘴裡,還要吮乾淨筷子上的豆沙。在年夜飯的雞鴨魚肉和山珍海味之後,頗感膩味的腸胃,在這道甜點的撫慰下,得以安穩地休整。

年糕

年糕不但香糯、有嚼勁,還有好口彩,年糕年糕年年高。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5張

浸年糕的水一定不能用立春後的井水,否則會開裂脫皮,煮熟後那股嚼勁也沒了,之中的道理,和水裡的微生物有很大的關系。

個麼上海人浸啥年糕呢?當然是寧波手工年糕!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6張

每年冬至一過,寧波人便家家戶戶開始籌備做年糕。米是當年的新米,做出來的年糕就是自然色,一點沒有添加劑。小辰光課本里還有一種叫法,「千人糕」,以此來教育小孩子,珍惜他人的勞動,珍惜糧食。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上海開埠時大批寧波人來滬,也就帶來了寧波年糕。後來,寧波人都成了上海人,寧波年糕也就有了上海味道。年糕一直活在上海人的記憶中,每年過年喫年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筍幹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說到「水筍燒肉」,不光上海,江南一帶到了過年一般家庭都會燒上一大鍋,寓意新年新起點,完美節節高。

家裡長輩是蘇州人的話,購置年貨總先買筍幹,就是因為回家好早一點發起來。發筍幹需較長時間浸泡,所以蘇州人有「一亂勿亂,先浸筍幹」這句俗語。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筍幹發好切好,燒肉香氣四溢,越燒越入味,五花肉吸足了筍乾的鮮香,筍幹又浸透了肋條的肉脂,真是甜鹹鮮香,肥美可口,象徵越來越富足的小日子。

05

「發」

上海人叫「發」,實際上是「泡發」。哪些年貨需要「發」呢?乾貨居多,比如海參啦、乾貝啦、白木耳、黑木耳啦,還有呢,就是上海人過年圓檯面上一定會出現的——海蜇頭。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有人講,海蜇頭是過年最好喫的一道菜,這也是因為過年大魚大肉多了,涼拌海蜇頭因為它的爽口,而讓人覺得特別。尤其是小辰光伐像現在,隨時都能喫到海蜇頭,那時候,海蜇頭也是要憑票的,而且只有過年能喫到。

06

「磨」

年糕、水筍靠切,糯米就要靠磨了。除了這些前面講過的,還有一樣要靠磨,迭額就是芝麻。磨好芝麻做啥呢?寧波人家儕曉得,做黑洋酥餡心!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當年,南貨店偶爾有黑洋酥幹品出售,而且芝麻的含量很少,磨得太細,口感「沙嗒嗒」。而配給的年貨中,有「雜糧」一類,一般也就是赤小豆和芝麻二種,你可以任選一種,寧波人家一般都選擇黑芝麻。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把芝麻碾碎並非易事,有些老上海甚至還留有小辰光的「痛苦」記憶:外婆家有一套石頭搗臼,很重,但是好使,據說外公用了幾十年了,從餘姚鄉下頭帶到了上海,用了很多年,石頭已經被磨得光亮。

外婆家不叫「磨芝麻」,而用了一個字「sang」,小一輩是隻能寫而讀不出。外公一邊sang芝麻,小朋友一邊用調羹把芝麻舀進去,為了芝麻不粘石杵,加芝麻就要及時,動作一塊,調羹就撞到了石杵,不巧調羹真的被砸斷了,免不了被外公一頓批評。

黑洋沙餡必須使用大量的豬油,並與芝麻、綿白糖放在一起,用力捏成團。豬油又分兩種:好的整塊的叫「板油」,四四方方,結實緊湊;不好的呈片狀的叫「網油」,時斷時連,筋筋剌剌。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板油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網油

過年一般用「板油」,先將它切成小片,再用手撕開(好的板油裏是有纖維的);再將搗好的芝麻酥放入拌勻。然後搓成一個個的小圓子裝盤,到包湯團的時候可整體放入。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磨水磨粉、磨芝麻、捏黑洋酥餡心,這些都是體力活,所以,到了今天,自家屋裡廂做黑洋酥湯團已經很少了。

(本文參考了鄭健老師的文章《老底子哪能辦年貨》。如果對老上海文化感興趣,推薦關注這位「老法師」的微信公眾號:畸筆叟,bigpumpkins)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6張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虹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黃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普陀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長寧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靜安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盧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徐匯區 儂還認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詳的地名》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6張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6張

看懂上海粉絲羣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羣(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羣」字樣)。

等儂來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阿拉年貨備點撒? | 看懂上海
點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