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老早冬天都是這麼穿的:棉毛衫,然後襯衫(或者不穿襯衫的話穿一個假領頭),然後絨線衫。絨線衫還有粗細之分,細絨線衫穿在裡面,粗絨線衫穿在外面,穿多少、怎麼搭配,看天氣有多冷。媽媽會幫小孩子準備好,喏,明天要零度了,穿三件絨線衫,兩細一粗。除了粗細,還有領子高低之分,尤其結高領絨線衫的時候,還沒完工,媽媽就要拿半成品往小孩身上套一下看看,不然僅憑手感,結出來一旦領口太緊,穿進脫出的時候就喫力了。

上面穿好絨線衫,下面還有絨線褲。這些絨線製品都是家家的主婦一針一棒織出來的,包括絨線帽、絨線手套。自己織又經濟又好康,禦寒的作用也很不錯。而在「結絨線」幾乎銷聲匿跡了好些時候之後,這幾年又流行了回來,比如時尚T臺上模特穿的針織褲,儼然就有當年絨線褲的影子。不過和那時候不同,現在多數產品是機器完成,手工編織就成了奢侈品。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張
絨線傳入中國

絨線傳入中國,約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當時僅用於扎發,故又名毛頭繩。後來,為推銷絨線,西人傳授簡便編結技術,無所謂花式花樣,用絨線編結而成的僅有帽子、手套和圍巾之類,絨線背心編結還是後來的事情,因質輕溫暖,遠較棉背心為佳,故曾風行一時。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張

清末,湖南益陽,來自挪威的傳教士教婦女學習毛線編織

傳到上海以後,上海人把「絨線」稱為「洋線」,又因這種舶來品初到上海,它帶著毛又能禦寒,大家也有稱其為「冷毛」的。

在今天的金陵東路和人民路之間,有一條興聖街,就曾經開著許多的「冷毛店」。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3張

開設了「恆源祥絨線號」的沈萊舟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4張

江蘇吳縣人沈萊舟,在上海曾是洋行跑街,他見這種被老百姓叫「冷毛」的絨線有銷路,便自己開設「恆源祥絨線號」,專門經售絨線,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齊」並保證質量外,還舉辦時裝展銷,推廣絨線編結(買一磅絨線贈送編結書一冊),使上海的一般家庭主婦們買了絨線又學會編結。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5張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6張

民國時期的恆源祥店鋪

邊買邊學,買絨線一定要到「恆源祥」成為當時在主婦中流行的一種風尚。作家程乃珊曾經在文章中寫道:「要說什麼是最具海派特性的上海女人形象,我想,是結絨線。」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張
上海女人的「絨線生活」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女人贊同能幹,總有一句「她一手絨線生活漂亮得不得了」,羨慕程度有若今日上海女人的「她本事真大,喫啥都不肥」。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8張

弄堂裏的王家姆媽、張家阿姨,對一般女孩子的評價,就是看她有沒有「心相」(耐心、工夫)結絨線。「她連絨線都不會結!」是很要遭到一種鄙夷的目光的,意思是這個女孩也笨到家了。而一點不會結絨線的阿姨媽媽會被人家背後講兩句:「我看伊勿是笨而是懶!連結件絨線衫、絨線背心都勿會,伊拉先生嘸沒福氣……」

除了實用的一面之外,結絨線還具備了社交、休閑等功能。上海的弄堂真的是很好的社交場所,女士們在做家務之餘,聚在一起,每人捧一隻絨線活,互相參看參看花樣、針法,鄰裡間的感情也增進了。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9張

老早的舊弄堂裏,阿姨媽媽經常交流毛衣針法和式樣

在許多拍攝上海社會生活一類題材的老影片中,總是可以看到有閑階層婦女,特別是少婦用結絨線來消遣解悶和打發時光的。而且絨線因著其可塑性和循環再生性:小孩長個、花色老式、袖口磨耗,都可拆掉從新開始,很合精明上海女人心懷,故這洋工藝很快就上海化了。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0張

絨線拆了洗,洗了再結、舊絨線摻入一股新絨線,舊花頭換上新圖案……化零為整,如春蠶吐絲,蜘蛛織網,上海人在「36元萬歲」的日子裡,青年男女相愛,還有女方結一件絨線衫作為定情之物贈送男方的。成家的男人,盡管經濟拮據,在外仍能穿得有頭有臉,很大程度上全靠家裡女子那一手優雅的「絨線生活」。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1張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張
著名的編織大家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說,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上海女人最熟知的事不是張愛玲而是馮秋萍的絨線編織法,從花園洋房的太太到弄口煙紙店的小家碧玉,幾乎人手一冊。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3張

01

馮秋萍

馮秋萍出生於1911年,她十歲左右時對美術和女紅產生了興趣,後入上海求德女中,在刺繡、編織和設計花樣等課程中盡顯天分,並在相應的競賽中屢屢贏得頭獎。畢業後任國小教員,順理成章地講授美術、刺繡和縫紉等課程。同時「從西國女士長習編結,積十餘年」,頗有心得。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4張

馮秋萍作品:野菊花式短外套

馮秋萍積極倡導符合時代潮流的新女紅,如其代表作「野菊花時裝旗袍」,是1948年專為上海時髦小姐、少阿麼設計的。旗袍雖在上海灘是常見女裝,但用絨線來編結,卻是馮秋萍之首創。

上世紀30年代,馮秋萍即在行業內外聲譽漸隆,並常被邀請至絨線行與廣播電臺講解和傳播絨線編織技術。據記載,馮秋萍當時「每天下午二點到五點,在義生泰教授絨線編織法外,又於每日上午十二時半至一點三刻,在元昌廣播電臺播音」。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5張

秋萍絨線編結法(畢業照)

1936年12月,她出版了《秋萍毛織刺繡編織法》,將自己設計的花型與款式、使用工具、材料、方法和步驟公佈於眾。1948年又出版了《秋萍絨線編結法》,這本書收錄了她在民國時期設計的不少經典之作。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6張

馮秋萍作品:孔雀開屏式披肩

她的書一類是技法總結類——如將絨線刺繡的方法總結為飛形刺繡法、回針刺繡法、鈕粒刺繡法等12種方法,將絨線編織的針法總結為底針、短針、長針、交叉針、蘿卜絲針等幾十種針法等。另一類是培養興趣和點評時尚類——她說結絨線「既可增加生產又可免除無謂消遣」;「經濟為經,美麗為緯」;「在原子時代的今日,世界一切的一切,均在科學的搖籃裏孕育出更進步的潮流,因此我們的一切亦跟從著時代。」

02

黃培英

當時,馮秋萍、黃培英、鮑國芳並稱絨線編結設計三大家。

黃培英生於1913年,上海川沙人。自幼酷愛絨線編結,六七歲即顯露絨線編結天賦。畢業於民立女中後,負笈東渡,拜日本一對夫婦為師,專攻絨線編結技藝。1928年回國,發明臺針機,次年獲得專利,隨即創辦培英編結傳習所,並參加上海市工商部舉辦的中華國貨展覽,展品獲特等、一等獎,得金、銀質獎章。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7張

1930年代,黃培英獨創的桃、李、梅、薔薇等花型的鏤空毛衣,成為當時女士們時髦外套。1933年,她編寫的《培英絲毛線編結法》一書,發行量高達30萬冊,打破當時出版記錄。

那時她家住霞飛路華龍路口(今淮海中路雁盪路)永業大樓裏廂,大小四間屋,收拾得精美簡明。客廳牆上掛著族兄黃炎培的一幅字,書曰:「靈在心,巧在手,吾宗多才,靡不有天,孫雲錦美無耦,願在地而為茵,願在衣而為紐」。這幾句道盡了黃培英的多才多藝。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8張

不過,她雖是編結專家,自己身上卻無半根絨線,她時常對朋友說:「我懶得很,別人要我編一件倒也罷了,自己則大可省得。」

她家路對面的仁昌絨線號,有好幾開間門面,是當年最大的絨線專賣商店。永業大樓西側另有一家良友絨線店,老闆是馮秋萍的丈夫,店堂間樓上是馮開設的編結學校。仁昌號見狀不甘示弱,隨即與黃培英合作,向來店的每一位顧客,贈送《培英絲毛線編結法》一書,培養編結興趣,廣交絨線愛好者。此書是黃培英在族兄黃炎培鼓勵下編寫而成的,書名亦由黃炎培題寫。有時,黃培英也去仁昌店堂間走走,向顧客面授技藝。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1張
老上海時尚代表

19世紀時,編結工藝由教會傳入後,在山東等地成為家庭婦女的重要謀生手段,其鉤針編織品均返銷英國。而在上海則成為小家碧玉閑暇的休閑方式。編結出來的毛線衣、背心、披肩甚至夾克、舞裙等,極大地豐富了當時的服裝品種。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0張

罩於旗袍之上的毛線衣、披肩與玻璃絲襪、高跟皮鞋等一起妝扮出20世紀30年代上海時髦女郎的靚麗形象。這種中西合璧的穿著方式,成為民國時期「西風東漸」的歷史潮流的一部分。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1張

有人說,閨秀的刺繡總帶點苔深似鎖養在深院的寂寞,而結絨線,給人一種優雅、祥和、安樂的情狀。上世紀20年代的月份牌中已反映出:女人斜斜地倚在沙發上織絨線,手指優雅地呈蘭花指狀,右手無名指上,指環樣套著或艷或雅的絨線,沙發邊一隻落地的「飛歌」無線電,腳邊白白胖胖的兒子在玩,優雅悠哉,一派天上人間、祥和安樂之景。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2張

結絨線是度身定做單件生產,帶有很大的自主性,因而可以在上海無時尚可言的歲月,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聰明的上海女人看一場西哈努克夫人出訪的電影,一出阿爾巴尼亞電影,不出一個禮拜,淮海路上就出現酷似「第八個是銅像」的女主角那身黑白粗花呢大衣,還有莫尼克公主滑雪衫上翻出的毛皮領——都是用絨線結出來的。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3張

即使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許多上海女人對「絨線生活」仍然情有獨鍾,無論走到哪裡,兩根針一團絨線用塊男式手帕一包隨身帶,見縫插針,以至於當時的公車上還有「乘車不準結絨線」的告知牌。

(綜合:《上海女子的「絨線生活」》作者 仲富蘭,《結絨線,最具海派特性的上海女人形象》,《老上海結絨線第一人 • 黃炎培的族妹 • 黃培英》作者 食硯無田)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4張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虹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黃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普陀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長寧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靜安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盧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徐匯區 儂還認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詳的地名》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4張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公眾號 第24張

看懂上海粉絲羣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羣(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羣」字樣)。

等儂來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上海女人老早都會結絨線 | 看懂上海
點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