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同一地方,兩個賣方賣同一種產品,一邊提高一定價格,另一半保持價格不變。兩邊總銷量會不會提高呢?


如果做過網店的運營管理,或者是資深網購。

就不會問這個問題。

促使消費者購買的動因太多。

價格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消費需求決定消費金額的上限。

誰解決的需求越多,誰就賣得好。

而需求是多種多樣的。

比如我和吳彥祖一起賣白菜,我就是白送,也未必能趕上他的成交量。


這個實驗我是做過了,而且證明了不單總量會提高,而且關注也會提高。

過程是,從前我做的是地方特產,本地出外打工的人很少知道網上有自己的特產賣,而初期的特產,也通常是本地比較出名的,有品牌的,包裝的產品(我做的是地方特產,食品方向),卻沒有想到許多農產品啊,農產品再次加工的其他產品。

而當時候,想要銷量集中在一間店,所以,另外的副店,會不同程度的低價,或者高價。所以幾家的價格是不同的。結果是,所有店鋪都會有銷量,而期望的總店銷量也會更高(可能是精力集中在裡面的緣故。)

再說下,總店是我的,副店是我同學的,他們店鋪銷售出,是需要給他們提成的。她就曾經問過我,不怕我上一樣的東西,會搶生意嗎?

所以我當時候就留意過你這個問題。我復盤以後,覺得是這樣的:

1、首先我當時候的本地人對這些產品不熟悉,覺得網上沒有得買,所以搜索習慣比較少,或者是曾經搜索結果太少,也就不想搜索了。意味著,多店做統一產品,(最好就不同的價格,圖片咯),容易變成成行成市的形象。

2、因為是初期,購買一次,可能覺得沒有比較,肯定在二次,有可能去其他店購買來看看質量,所以可能會提升總體的復購率。假設你只有一家店,可能一次購買覺得接觸不良,就直接不會第二次買了。但是如果有其他家,你覺得會試試第二家,所以肯定比一家店更多。

3、多店賣同一產品,會增加客人的記憶。比如某個產品沒有需求,所以沒有留意,忽然發覺大家都在做,就會下意識感覺到存在,可能是潛在轉化的機會。

4,多店同品,增加了更合理價格的測試。比如一樣的蘿蔔乾,一家8元,一家10元,一家12元。可以看評論,那些被覺得貴或者那些被覺得便宜的概率比較高。但是因為你這個產品質量是一致的,所以可以測試產品在消費者中那個覺得是期望的價格。

暫時是這麼多了~


蟹邀。

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探索。但可以來對消費者做一個預期的心理假設。我們先來對題主的假設再添加一些先決條件,同一個地方,同一個產品,一邊價格提高一邊價格不變,且兩方賣家除了價格不同其他各項品牌宣傳市場活動等都是一致的,同時必須保證提價這個消息能夠傳達到該地所有的消費者耳中。

現在來看,如果這個產品是日用品,也就是說這個商品本身就是售價低廉、經常使用、購買頻率較高的日常必需品,一般而言,此類商品對消費者而言不會做過多挑選,要求的是便捷,所以基本不會引起銷量的大幅波動,消費者購買還是根據其自身的便利性來決定。

如果這個產品是高檔耐用消費品來,即本身售價高、且經久耐用的高品質商品,對於此類商品而言消費者購買會經過審慎的考慮,綜合商品的質量、信譽及服務的好壞等等都是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前面先決條件說過,除了價格,其他所有外部環境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信息完全對稱的空間,那麼一方價格的提升很有可能會促使消費者進行購買,因為害怕另一家保持價格不變的也會提價。

以上結論是做的簡單假設,沒有經濟學依據,不喜勿噴。

另外,就和其他知友說的那樣,題主的假設絕大可能是不會出現的。

如下圖,假設此時A賣家和B賣家所有產品、市場活動、品牌形象等是完全一致的並且隊消費者而言信息是完全對稱的,從便利性上而言,兩個商家各自擁有這個鎮的其中一半的消費者。那麼從商家的逐利性而言,只會有一方企圖通過降價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雙方陷入價格戰。而單單只是提升價格只會促使部分消費者流失到競爭對手家,所以商家一般不會這麼做。


以前就有一個故事啊。

一個鞋商病故,兩個兒子爭遺產反目成仇,哥哥店開哪,弟弟就在對門開;哥哥賣200元的皮鞋,弟弟賣100元。

直到後來,發生火災,人們才發現了兩家店的庫房是有地道相連的…

現實生活中,這種策略可以用,但是要用到位,例如,你在火車站,熱門景區這些地方,賣非必需品時能用,因為遊客本身對你的產品可買可不買,但是價格起到了吸引作用,銷售量會增長,因為這裡的消費人群不是固定的,流動性很大。

如果你在社區周邊用這方法,那就是殺雞取卵的行為,因為人群流動性小,市場存在飽和。


瀉藥。題主的這個思路,其實放在商業邏輯叫「價格錨點」。

你去快餐店吃飯。看見一隻新出的漢堡,售價18元;一份薯條,10元;一杯可樂,售價8元。覺得挺貴。再往下看,一份超級套餐,包含上述的漢堡、薯條、可樂,加一起15元。你趕緊買了套餐,覺得佔了便宜。其實那隻被標價18元的漢堡,就是為了讓你覺得15元的套餐便宜得逆天。

同理,如果你想賣掉1999元的手機,你只要在它旁邊放2隻手機,1隻1000元,另一隻5999。其他2隻手機只不過是讓你覺得1999的手機很合算而已,叫價格錨點。

而你另一邊提高的價格,不就是想讓消費者覺得另一邊價格不變的產品撿到了便宜嗎?

這種策略是有效的,但是還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制定不同產品或不同型號的的價格組合,照題主這樣一抓腦袋是不行的。

因為,你的這個策略裡面有個商業邏輯錯誤,此策略不能用於一模一樣的產品。我們知道同樣的產品就跨省跨區之間的竄貨都不可以,又何況是放在同一個地方。

至於為什麼相同產品不能跨省跨區竄貨,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評論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