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凯元中医师-

服药须知 -凯元中医诊所

http://ahmiao777.pixnet.net/blog/post/145233818

面、线、点反应:
中药服用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这与病人的体质、习性和环境有关。情形约略如下:
⋯⋯  一、用药数剂后症状即见改善,无任何不适反应。

二、有一部分人服药后,不是病情逐渐好转,而是感觉加重,如头晕、困倦无力或更加疲倦,不思饮食、腹痛腹泻、周身反大痛大热、小便痛甚、口中异常气味、口苦.酸.淡.辛.甘等,遇此情况不必担心,这是用药后调整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坚持用药则会病情好转。

三、服药后有腹痛、腹泻或排便增多,小便多而浊臭,甚至胸中烦躁、满口起疱,咽干喉痛、咳嗽痰多、呕吐痰涎、目涩或赤、周身面目浮肿,汗出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以及原有症状如疼痛加重,以及鼻出血等等不同反应,许多患者以为是负作用而停药,这个是不对的,因为这是调节中的反应,中药是一种整体治疗的方剂,有病除病,无病益体,药到病所,必须限去除病邪,邪不排除至体外,病岂能根治?遇此现象不必惊慌。

四、少数患者服药后有嗜睡的现象,这是功能由紊乱趋向正常的一种补偿性反应,原本患病日久,年久失修,机体过于疲惫,服药后机体开始协调起来,转入恢复阶段,故出现嗜睡不醒,这是病在康复的标志。有此反应者可缩短疗程,使身体可较快的复原。

五、总之服药时可能引起一些不适感甚至剧烈反应,颇似【变证蜂起之负作用】,使得病人惊惧,乃至中断服药,迷失正确的治疗方向。建议服药后不论有效无效,间或加重,必须坚持服药。

 

 

一般中药煎药方法步骤要点 (水药) by Athena Lu-Yong

l   先用冷水浸泡:每剂中药,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通过冷水浸泡之后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浸泡不得用开水,那样可导致中药表面的蛋白质、淀粉很快受热凝固或糊化或使之形成胶体,使有效成分难以溶出阻碍药效。

l   水量适当:用水量以浸过药物1至2厘米为宜。

l   用瓦斯煮法-要先用大火煮开,沸后改用小火缓煎成一碗服用。

l   用电锅煮法-依药材去加水,内锅加几碗水,外锅就加几杯水。电锅煮药需要准确地抓内锅水量以免药水剩余过多。

l   用煎药壶煮法-以水满过药材,按下开关等到开关跳起即可倒出药水服用。

l   煎药次数和药汁的过滤:一般以一包药煮两次为宜。特殊煮法依照医生嘱咐为准。『感冒药』一般是水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即可服用,不可久煎(煮)以免药效挥发流失,煎完趁热过滤服用。可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清澄不会喝到渣。

l   服药方法:一帖(包)煮两次,请煮一次喝一次,早晚饭后温服。以每日一剂为宜,特殊状况除外(如:急重症)。

l   对煎药器皿的要求:最好用砂锅或陶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最为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量质高,陶瓷砂锅也可使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沈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用电锅、煎药壶煮,以内锅是白铁锅或陶瓷锅为宜。

l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即把药水滤出),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l   煎好后的中药不宜室温保存过久,宜当天煎煮当天服用。如果不方便煎药请煮好后放冰箱冷冻。要服用时请隔水加热后服用,以免药效流失。

l   外加配合物添加物:生姜(老姜)厚度大小一片以50元台币铜版为标准。酒类以一饭碗量为标准,于药头添加,药尾不用再添加。冲泡药粉是配合水煎药水下去服用,所以每次(药头药尾)都需要配服一包。

l   PS. 服药期间忌生冷、燥热、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样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服药后避免喝茶(红、绿、清、熟等茶汤),以免无效、变效、喝白工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