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9月8日吳佩孚登上《時代》雜誌週刊封面,成為第一位登上時代週刊的中國人。照片下面有兩行文字:

「GENERAL WU 」(吳將軍)

「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國最強者)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並成為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

吳佩孚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

之所以選擇吳佩孚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主要取決於當時的歷史環境;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戰爭以吳佩孚的直系大獲全勝而告終。

1923年4月,吳佩孚在洛陽大辦其五十大壽,各省軍政要員前往賀壽的有700多人。

連康有為也發來賀電,還送了一副壽聯:「牧野鷹揚,百歲勛名才一半;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這副壽聯把吳佩孚當時春風得意、不可一世的樣子描繪得相當形象。

《時代》雜誌選吳佩孚做封面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江浙戰爭,所以自然而然地將目光投向最強派系的老大。

雖然當時表面上看直系的老大是曹錕,但是論才幹和威望,目光短淺且虛榮的曹錕,絕對難以和吳佩孚相提並論,這也恰恰是《時代》雜誌為什麼選擇吳佩孚而不是曹錕的原因。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袁世凱、段祺瑞等人論權勢和影響力都絕對強於後起之秀吳佩孚,他們為什麼沒能登上時代雜誌呢?

答案很簡單,《時代》雜誌創刊於1923年,這些人顯赫時候還沒有這家影響極大的雜誌社。

吳佩孚還有一項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澤被後世的功德,那就是保護北京故宮。

1923年北京政府打算拆掉故宮三大殿,建造西式議院。由於吳佩孚的極力反對故宮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因為當時吳佩孚是中國最有權勢的軍閥,正值個人權力的巔峯,甚至被外界認為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第一,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軍閥。

1924年9月8日吳佩孚登上《時代》雜誌週刊封面,成為第一位登上時代週刊的中國人。讓我們看看這位軍人這幾年都做了哪些大事吧。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吳佩孚以六萬兵馬擊敗張作霖的12萬奉系大軍,一戰把張大鬍子打回山海關。此後吳佩孚手握十萬重兵,北到山海關,南到上海灘,盡在其股掌之上。可謂世間風光,一時無兩!

第二,拯救故宮的儒將。

1923年,吳佩孚又幹了一件大事。當時的北洋政府腦子進水,竟然琢磨著要把故宮三大殿給拆了做國會議院,吳佩孚得知之後,分別給當時的大總統,總理,內務總長,財務總長發出電報,認為故宮三大殿不僅是中國的奇蹟,也是世界百國之瑰寶。據說當時這份電報在全國各大報紙刊載,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攻勢,最終保護了故宮文物,也讓這位吳大帥儒將的美名世人皆知。

第三,民國隆重的五十大壽。

到了1924年吳佩孚50大壽的時候,全國各地前來拜壽的各路大佬,外交使節竟然多達六七百人,一代影帝康有為也送來賀壽對聯:牧野鷹揚,百歲功勛才一半;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因此,在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雜誌毫不吝惜的把封面留給了這位光頭將軍。並且做了這樣的介紹:

他是中國最能幹的軍事家。他統治著除滿洲之外的整個中國北方和中原。他任直魯豫巡閱使,北京屬於他的管轄省份。儘管他贊成民主制,但其目的是用武力統一中國。這一政策,使他與滿洲的督軍以及南方的孫逸仙發生矛盾。北京局勢有一個特殊情況,現任總統曹錕曾是吳大帥的敵人,在曹錕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時,吳大帥沒有反對,據說他被「買通」了。他不僅僅是一位軍事天才,還精通文化、科學和文學。他學習很刻苦,近來開始學習英語,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他只給教師一個小時的授課時間:早上4點30分到5點30分。他還以「說話柔和、手段強硬」而著稱。

第四,一落千丈的人生。

可惜世事難料,無情的事實很快就啪啪啪的打了《時代》雜誌的臉,一個月後,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馮玉祥忽然倒戈發動政變,囚禁曹錕,直系軍閥內部出現分裂,吳佩孚此戰幾乎全軍覆沒,他的人生就此進入下降通道。此後十幾年,儘管吳佩孚過的很不如意,但是由於他堅定的抗日姿態,民間口碑一直很好,1939年因病去世後,竟然有許多百姓自發為其送行,甚至有人放聲大哭,當時百姓尊稱他是 「孚威上將軍」。就連蔣介石也給這位北伐是的對手送來輓聯:

「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

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