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我们先看看三教九流:

1、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

2、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3、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

三教九流有好多版本,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我们承不承认,阶级高下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存在的,在这个三教九流的排序中,一流佛祖二流仙,排位是高于皇帝的。

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说,佛祖和仙都是管人思想的,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思想。皇帝的政令能颁行多少年?

能颁行五十年就不错了,就算周朝第一个皇帝发布的政令,执行到周朝最后灭亡,也不过八百年而已。但是老子的五千言,一直陪伴影响了我们2400年。

所以佛道排名在皇帝之前,是有道理的。其实这个「三教九流」的打油诗,编出来的时间不会很长,因为佛教是外来的,在它出现之前是没有的,道家是我们的本土宗教,它影响我们的历史更长久。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吴老师写《西游记》的时候,蟠桃会那段(第五回),清晰的点出了参与蟠桃会众仙家的座次,我们一起看看原文:

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

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大圣笑道:「可请我么?」

仙女说:「不曾听得说。」

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尊席,有何不可?」

仙女道:「此是上会会规,今会不知如何。」

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西天佛老按照蟠桃会的座次属于五方五老之一。三清、四帝与上中下八洞神仙在一起。吴承恩写书的年代,基本是这个认知。

老子一气化三清

道家在历史中很长时间内很兴盛,《西游记》中孙猴子和坏道士斗法有很多处,佛道儒这个「三教」,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慢慢形成的。

三教教主功不可没!

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老子和《老子五千言》,这部我们错读了2400年的伟大经典,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到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五千言?

现代版的《道德经》和郭店竹简版还有马王堆版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些不一样的地方简直是判若云泥或说天壤之别!那么这个阉割或者说误传《道德经》的人是谁?

2400年间,无数的仁人志士莘莘学子,手里捧著假本老子五千言,「穷经皓首」,愁白了头发,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现在真本出土了,原来我们不能成仙得道的原因是读了假经,这种愤恨和怨怒总要找个人发泄出来,无数的砖家、叫兽、研究家们举起了手中的大棒,瞪大了眼睛在史料中寻觅!

总要找个人出来批斗,暴打他一顿,他死了没关系,最起码骂得他体无完肤,让其遗臭万年,在群情激奋中一个人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河上公

河上公,是历史上真正的隐士,其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但是其姓名生地无人能知。《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方仙道的开山祖师。

好!

目标锁定

开火

河上公你写的《道德经章句》,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是造成我们2400年错读乃至误读道德经的罪魁祸首,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你而起,你致使后世2400年的道家少出了多少神仙,你拿命来吧!

在群情激奋中,只有我一个人保持清醒。这里边有误会,需要我慢慢的解释,很多事情的起因其实不能归罪与河上公,他只是用自己的理解给《老子五千言》做了批注,他怎么会知道,我们后世失却了原稿?

很多事,听我慢慢道来吧!其实很多事情和古今思维的不同有关,是我们自己想问题出了偏差!

孙猴子有本事,齐天大圣啊!玉皇大帝却派他去当「弼马温」,负责养马做个马夫,真是丢了大人了,孙猴子不造反才怪,我同情他支持他!

这是最一般最普遍的群众思维!

其实这个思维是错的!

不是群众人多你就是对的!

古人看《西游记》绝不会有你今天的想法!

在古代车船是很重要的,你想过没有?不管是在人间还是天上,马都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弼马温」这个职务不是闲差,而是属于玉皇大帝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的车务主管负责人,所有领导的小车司机的「总调度」,这个职务很靠近领导,很容易升职成办公室主任,很容易进常委班子,我说的对吗?

养马,就是管车管出行,到了今天领导的法拉利、劳斯莱斯幻影都归你调配。孙猴子没从业经验不懂这些,玉皇大帝根本就是重用了孙猴子!他没有对不起孙悟空的地方,是我们的思维认知和古代的差异造成的。

这种现代思维造成了我们带著有色眼镜去看古人,去看古人,去看河上公,去看老子五千言,很多事不是一句话一个喷嚏形成的。

我为河上公做无罪辩护!

首先、他做注后,他想不到我们丢失了原稿。

其次、老子这五千言就不是一个版本,因为马王堆帛书版就出了甲乙本两套,它们和郭店楚简对照,也会有出入,也许当时河上公做注的时候,他手里就不是一个版本。

第三、有些事是天意。佛道儒三教教主的道经,佛经,儒学经典到了今天,都有篡改或遗失,但并不影响后世成佛成圣,有时候慧心和灵机可以弥补这些损失。断臂的维纳斯也是维纳斯,断臂也掩饰不住它的美丽!

第四、我们的现代认知桎梏和古文解读能力太弱。

比如《太一生水》,这个独立的篇目,在郭店楚简中重新出现,在世上它失传了整整2400年,到了1993年10月出土,也许这一切都是天意吧!

我个人把这个独立成篇的《太一生水》是当做「纲」来看待的,有了它,《道德经》不管是现代版,还是郭店楚简版,或是马王堆帛书版,很多东西一下子就通了。

《太一生水》这个篇目,讲解了宇宙乃至万物的生成和衍化,讲解了宏观万维内的一切现象,那么剩下的老子五千言,都是「目」,都是在《太一生水》这个「纲」的里边,都在它的涵盖下。

现代版《道德经》加上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再加上郭店楚简版《道德经》,老子没有一个字讲了超出《太一生水》之外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在《太一生水》这个框架内发生演变。

老子没说过太一生水之外的宇宙衍化与发展,一切都在这个框架内,老子五千言都在其内,这就是我理解的「纲」与「目」。

但我和河上公是一样的,我破译的《道德经》,只是我的理解,只是我的认识,老子可以说我的五千言即是真理,我不能说我的破译就是真理,我只能带著大家一点一点的接近真理。

毕竟即使郭店楚简也是残篇,我们不可能百分百的找齐它,能出土这些我个人觉得已经是「天佑中华」了,我们还能看到2400年前文物上的确切文字,还能学习这些埋在古墓中毫无后人篡改修正的原汁原味的经典文字,已经是天之大幸了。

我们还能受2400年前古人文字的熏陶,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现在就来破译「纲」的伟大作用!

对,你没看错,就是现在。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

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

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河上公、王弼、傅奕严格来说都算篡改阉割《道德经》的「背锅人」,但是他们另一方面也宣传了《道德经》,没有他们,也许世人早就忘却了这部千秋经典。

我们先看看现代普及版吧!

《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们只看这一句中粗体字的部分。

我发马王堆帛书版来对照下:

大家看红字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普及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帛书甲版: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静),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争),故无尤。(无「与善仁」)

(红字处以示不同与普及版)

短短的一句话,现代版和帛书版就有七处不一样!有三处是截然相反的定义,这就是后世为什么读不懂《道德经》的真正的原因!

我们先从这里入手吧!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静)

这才是对的。

水善利万物而有争(有静)。

其实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也挺好。

「静」这个地方也是「争」才能得来的!

因为后面一句,处众之所恶!

「静」就算这个「静地」是个位置的话,也是「众之所恶」之地。

「众之所恶」(帛书版)不是「众人之所恶」(现代版)。

我个人觉得,「众」比「众人」用的更好,更包罗万象,一下子你大脑的桎梏就打开了,因为老子说的是「上善」而不是「水」,最起码不是人间的水才对,只不过老子在人间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去形容,人间最接近或者说最像这个物质的只有——水。

类似的还有一句:吾不知其名,强字曰道!

我知道天地间有一个东西,它是万事万物的宗祖,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同寿与日月同辉,我实在没有办法去形容它,为了让你们理解,我强行搜索枯肠给它强加了一个名字叫道。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我编的)

上善似水但非真的水!

老子是用人间的水,给上善打了个比方,除了人之外,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所以处众之所恶!更完美!更精到!

夫唯不争,故无尤。(现代版)

夫唯不静(争),故无尤。(帛书版)

是这段水之言的总结语。现代版和帛书版意思是完全相反的,现代版的语言意思是不争,就没事。

帛书版的语意是:争!你只有「不静」(不静不就是动嘛!)争,你就没事!

这个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这是完全相反的语意,我们2400年都错读了这些最最精华的东西。

醍醐灌顶!

有争有静才是水!!!

水要是不争不动,又如何「处众之所恶」?

水善利万物而有争(有静)这才是水的本性啊!

夫唯不静(争),故无尤。这才是水的真性情,或者说:大内在!

帛书甲版: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静),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这些水特性加起来,我们就看清了「几于道」是怎么回事,要怎么说,怎么做,老子写的很清楚。

「正」也比「政」更高明,范围更大,疆域更宽,有助于你打开大脑的桎梏。正善治,用的更好!

中国字是不能瞎用的,古文言简意赅,更是不能乱改,比如:人得「一」为「大」,

大得一为「天」,

超出天外才叫「夫」

丈夫不是现代词「老公」,「大丈夫」这个词不是一般人能够配得上的。

古文不是精准到字,有时候是精准到「笔划」的,在这里我就不浪费笔墨展开了。有兴趣的诸君打开《老子说常清净经》及其注解,看看「道」字,经文对这个字是一笔一划讲的。

我前文说了,我在老子五千言中找到了「纲领」,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就是《太一生水》。

各种版本的《道德经》,包括帛书版和郭店楚简版的其他文字,都是「目」,都是对《太一生水》的阐述,道德经的所有文字,都在《太一生水》的范围内展开。

现在我们拿著我们刚辩读的这段上善似水,到郭店楚简《太一生水》这篇文章中去找它的根脉。

郭店楚简的《太一生水》图片

郭店楚简的《太一生水》图片,局部字体放大版

我们古代是书画同源的,有时候字就是画,有时候画就是字,这是我们独有的演变,这是春秋战国中期的楚国文字,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大家看「太一生水」这四个字的「水」字,直接就是画了个水的波纹,它更像画多一些,像字少一些。

帛书甲版: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静),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上善似水的「似水」,到底该像什么水才对?

冰水还是茶水,难道是白开水!这些都不对,它应该是太一生水的水才是真正的正解。

《太一生水》篇校订版正文: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凔热。凔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凔热之所生也。凔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圣,(是明太一也。)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积于弱,谓上下之道也。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也其字也,清昏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辅。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这里边说:

太一+水(辅佐),共同生了「天」。

太一+水(辅佐)比天大一辈,它们两个是天的父母或称源头。

再然后(不知多少万年或一刹那吧)

天反辅太一

天作为独立的个体又「反」回来「辅佐」太一

太一+天,生成地

再然后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这个「太一生水」,才是老子打了很多比喻想要说的水,它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水出生比天还早!得到这个水得做多大的神仙?

它的重要性你说呢?

帛书甲版: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静),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老子用了一段话,废了很多笔墨,就是告诉你「太一生水」才是真的「宗祖水」,得到它就是得道,老子也讲了得到或者说靠近它的方法,那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最后老子说,你得去行动,按照水的本性做,去吧孩子,按照我说的做,没问题的(故无尤),你没啥可顾虑的。《太一生水》就是你的后盾,因为: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圣,(是明太一也。)

你明太一,它是万物母,天地都不能把你怎么样,君子知此之谓圣,这不就是《西游记》中的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

太一生水》是极度极度重要的纲领篇,2400年间从未出世,能看到此篇的人,真是天大的福缘,2400年间修行之士,既没有马王堆帛书版佐证,也没有郭店竹简中这个纲领篇,捧著阉割篡改的经文穷经皓首到天明,实可悲可叹也!

有个这个纲领篇,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现代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帛书版: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是「昆」字,后世我不知道是谁给昆加上了三点水,是王弼还是河上公,或者是王二麻子都没事。

因为我们有「天一生水」这个纲领篇,作为最高的纲领。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这个「昆成」改成了「混成」,也没错啊!

因为太一他老人家就是生了水嘛,也许人家加上这个「三点水」是有意提示你点醒你呢?

这个纲领就如同现代法律中的「宪法」,所有的法规都是围绕它来的,用《太一生水》这个最高的纲领,就可以修正《道德经》中的很多因为传抄、阉割、避讳、失误等造成的错误。

至于《太一生水》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老子所著,我们还能不能出土更早的文献来佐证,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此文的见解与见识,已经达到了老子或者说太上老君的高度,它足矣只到老子五千言中的其他文字,这就够了!

就算他是张三、或王二麻子写的我也认了,凭我个人对古文对老子的认识,这篇文章一定是老子写的,别人也写不出来!我当然也希望看到老子亲笔写的五千言,就像一个书法爱好者,谁不想看看《兰亭序》的真迹呢?

但是目前我们只能从马王堆帛书版,或者郭店书简版中去抽丝剥茧,一点一点的接近真理!

我相信,我做的事是有巨大价值的,感恩我从前遇到学到的一切事物,我恰好练形意拳,我恰好会酿酒炼药,我恰好喜欢中医,我恰好爱用毛笔写字,我恰好喜欢读书,我恰好接触了《老子五千言》。我恰好想用我的底蕴揭开2400年老子的真实语义!

愿解如来真实义!

人最难是活个明白

跟著我,一起活个明白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