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印度曾封鎖西巴通往東巴的海陸要道,將整個孟加拉包圍。易如反掌的包圍讓孟加拉人至今心有餘悸。

NO.94

一條人文主義狗/文

音/Crystal 圖/地緣谷

點擊收聽本文

1946年,蒙巴頓將軍走進唐寧街10號,等候多時的英國首相艾德禮熱情地上前迎接。

從東南亞戰場凱旋,又受到英國首相的召見,蒙巴頓心情愉快。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首相卻總在介紹英國殖民地印度的情況,讓他始料未及。

蒙巴頓

當時,印度在歷經二戰洗禮的英國手中,已然是燙手的山芋。首相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他希望蒙巴頓能出任最後一任印度總督。

但蒙巴頓卻對政治毫無興趣,他提出一系列無理要求,以逃避首相對他的派遣。其中甚至包括在印度決定任何事都無需請示英國政府。可結果卻出人意料,首相一一答應了他的要求。

1947年,萬般無奈的蒙巴頓離開英國,遠赴重洋,前往印度。

「 包圍到被包圍

在動亂和衝突中,蒙巴頓宣誓就職。而此刻的英屬印度,已瀕臨分崩離析

1600年,通過建立印度公司,英國開始對印度實行商業剝削。1757年,英國在普拉西大敗印軍,印度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後,印度反抗殖民統治運動此消彼長,不曾間斷。

英屬印度

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個政黨「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聖雄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成為該黨指導思想。不久後,穆斯林領袖真納也於1920年脫離國大黨,領導此前建立的「穆斯林聯盟」。 十年後,他們用各穆斯林省份首字母組成了單詞「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對於自己生活區域的統一稱呼。

「聖雄」甘地

不管是國大黨還是「穆斯林聯盟」,都曾反抗或支持過英國殖民統治,其不同時期截然相反的態度決定了英國給予他們的不同政策,而這也無形中割裂了他們背後的群體,印度教信徒穆斯林

印度教是南亞本土宗教,而伊斯蘭教是外來宗教。兩者在幾千年的融合中衝突不斷,這根源於兩種宗教在教義上對立。比如,印度教認為牛是神物,禁止食牛肉,但吃豬肉,而穆斯林則吃牛肉,卻不吃豬肉。

印度半島宗教分布

不僅如此,兩者婚慶典禮也風格迥異。1936年,傑馬勒普爾一個印度教徒舉行結婚典禮,參加婚禮的人群在吹吹打打地經過一清真寺時與穆斯林發生衝突,造成數十人流血。原因僅僅在於印度教徒在舉行宗教儀式時往往載歌載舞,熱鬧非凡,而穆斯林在禮拜時講求清靜。種種宗教分歧不僅左右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在1947年也左右了印巴分治

印度教寺廟

伊斯蘭教清真寺

在英國殖民勢力退出南亞舞台後,曾經的不平衡和衝突在權力真空下暴露無遺,使得印巴分裂趨勢更加明顯。

英國首相艾德禮曾力圖保持印度統一,聲稱對印度懷有濃烈情感的蒙巴頓,也不願意看到印度走向分裂。但此時,左右印度局勢的是國大黨穆斯林聯盟,遭受二戰重創的英國早已大權旁落。蒙巴頓能做的,僅僅是協調

真納、甘地、尼赫魯

在國大黨領袖尼赫魯和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之間遊說,蒙巴頓提出了一套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印度聯邦,即建立一個只負責郵政和國防外交的鬆散聯邦,穆斯林和印度教在這頂聯邦帽子下仍然實行分治

尼赫魯對此欣然同意。但方案中將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劃歸穆斯林實在難以接受,儘管這兩個省份都是穆斯林聚居地,但「印度糧倉」和「黃麻產地」萬萬不能丟。他提出,應將兩省各分一半,才能妥協。

而真納卻不以為然獨立的穆斯林國是他畢生努力的夢想。如果接受了這個聯邦方案,意味著廣大的穆斯林信徒在未來將長期受制於人

談判很快陷入僵局,蒙巴頓深感雙方矛盾不可調和,於是他寫信給英國政府,表明自己最壞的打算,讓印度分裂成兩個國家

1947年6月3日晚上7點,蒙巴頓通過全印廣播電台發表講話,闡述了英國政府戰後對印政策的一貫主張以及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之間的分歧,然後宣讀了《蒙巴頓方案》全文。

受蒙巴頓委託,一個對實際情況一知半解的律師拿出地圖,一番勾畫之後,印巴兩個國家便在他的筆下誕生了。最終,旁遮普省「糧倉」的一半和西孟加拉加爾各答成為國大黨囊中物,儘管失去了兩省的一半,但真納終於獲得了獨立的巴基斯坦,由西巴和東巴兩部分組成。

「 包圍和被包圍

印度國防部曾經評估說:「周邊鄰國中,唯有巴基斯坦會抓住每個時機襲擊印度。」這不僅體現了印巴分治後兩國的緊張形勢,更折射出印度在南亞角力中對自己身處巴基斯坦包圍中的深深憂慮。

印巴分治後,印度獨攬整個半島,巴基斯坦分置東西兩側,對於印度人來說,巴基斯坦是首要敵患,是印度走向「大國夢」的絆腳石。

要想高枕無憂,巴基斯坦必須被肢解。而東巴和西巴嫌隙不斷,也讓印度嗅到了機會。西巴一直是整個巴基斯坦的領導力量,其強勢和獨大引起東巴不滿,對於東巴來說,西巴只關心頭頂的克什米爾,根本不管東巴的死活。而這個並不與自己接壤克什米爾,卻是印巴衝突的火藥桶,只能給自己帶來戰爭。

克什米爾衝突

1966年,東巴新興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點自治綱領。隨後的1971年,他進一步掀起大規模「不合作運動」,公然打出「孟加拉國」的旗號。

謝赫·穆吉布·拉赫曼(1920年-1975年),出生於孟加拉首都達卡,東巴基斯坦政治領袖、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孟加拉國父。1975年8月15日在政變中被害。

這種做法立刻招來巴基斯坦不滿,3月26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強力逮捕拉赫曼和其他領導人。孟加拉國軍隊隨之潰散,紛紛逃難印度。蓄謀已久的印度召開議會,宣布支持東巴基斯坦建立獨立的孟加拉國

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甚至興高采烈地向全國宣布:「孟加拉的戰爭已經變成對印度的戰爭了。」

1971年11月21日,印度試探性地在印巴邊界發起挑釁。12月3日下午,巴基斯坦總統被迫對印宣戰。由此正中印度下懷第三次印巴戰爭全面爆發。在東攻西守原則指導下,印軍迅速向東巴基斯坦城市達卡進發。

第三次印巴戰爭

達卡是東巴的政治經濟中心。印軍從西、北、東三面對達卡實施圍攻,從南面實施海上封鎖。達卡巴軍孤立無援,最終在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

1972年1月19日,拉赫曼獲釋出任孟加拉第一任總統。巴基斯坦被一分為二。佔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孟加拉國

孟加拉的獨立雖然減緩了巴基斯坦對於自身的威脅,但印度終究還是失去了恆河三角洲這片黃麻產地,同時也讓恆河分屬兩國,恆河的航運功能因此受到限制,印度為此不得不借港出海

而孟加拉則一改之前聯合西巴,夾擊印度的優勢地位,蜷身於從印度加爾各答到西里古里走廊,再到東北六邦的三面包圍中,孟加拉灣這一海上通道也在印度本土與安達曼群島架起的「海上鐵絲網」中被封鎖

「 被包圍到突圍

為支持孟加拉獨立,阻斷西巴進攻,1971年,印度曾封鎖西巴通往東巴的海陸要道,將整個孟加拉包圍。易如反掌的包圍讓孟加拉人至今心有餘悸。

獨立後的孟加拉國面積僅有1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卻多達1.6億。這意味著這片土地每平方公里就要容納1250人生活。加之農業技術落後,自然災害頻發,孟加拉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孟加拉國人口分布

而與印度爭鋒相對的巴基斯坦,在後來此消彼長的軍備競賽中逐漸擁有核武器,成為印度不敢輕舉妄動的砝碼,而反觀孟加拉國這些年的變化,除了自然災害肆虐和極度貧困,幾乎一無是處。曾與西巴攜手包圍印度,可如今卻被印度圍困,小小的孟加拉沒有戰略縱深可言,其自身的安全令人擔憂。

多年來,雖然孟加拉國和緬甸在領海邊界、羅興迦難民等問題上存在爭議,關係不暢。但緬甸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不容忽視。孟加拉能否衝破印度包圍圈緬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被印度海陸包裹著,但孟加拉東南部卻與緬甸接壤,這成為孟加拉踏步圈外的唯一通道

孟加拉沿海

印度人曾一心要將印度洋變成印度的內海,真正的「印度之洋」,但這種露骨的野心很快招來斯里蘭卡反感。斯里蘭卡與印度在大洋上的隔閡反倒成為孟加拉國拉攏斯里蘭卡的機會。

孟加拉與緬甸、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位置優越,是天生的印度洋中心,又很少受到印度鉗制,其連通孟加拉灣與印度洋的跳板作用被孟加拉國重視,因為這可能是自己跳脫印度包圍的關鍵渠道

此外,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獨立傾向越發嚴重,也給孟加拉國可乘之機。如果阿薩姆邦和其它五邦果真取得獨立,對印度來說,無異於斷其左臂。到那時,印度對孟加拉的威脅自然而然煙消雲散。

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首都達卡郊區的一座八層建築突然倒塌。1127人在事故中遇難。多年來,孟加拉國事故頻發,基礎設施建設一塌糊塗。人們意識到,拋除被包圍的不利形勢,孟加拉國內的混亂貧窮才是這個國家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礙。

參考資料

淺析有關印巴分治的若干觀點.諶煥義

簡述印巴分治對南亞穩定的影響.黃樂鈞

簽約作者(200-400元/篇)

徵稿,匯聚百家觀點?

mp.weixin.qq.com圖標

更多文章

重慶市為何能取締三峽省??

mp.weixin.qq.com圖標點擊進入中國分析文章?

mp.weixin.qq.com

點擊進入世界文章分析?

mp.weixin.qq.com

專欄專覽

人文地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