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按照每年600万大学生的数量计算,现在中国有将近2500万大学生,这还不包括日益增长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么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一定也是商家追捧的对象,从大学旁边的小摊小贩再到学校跟前的酒店宾馆都是大学生们热衷于消费的地方

  刚上大学的时候,一直以为每个月1000块的生活费已经很多了。用到后面才发现似乎并不够,除去必要的吃饭和日用,如果不做兼职,感觉并不宽裕。后来了解了下其他人的生活费,虽然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一起来看看你们属于第几级吧,看完在评论区记得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分配生活费的啊

  等级一:温饱型

  这个等级的月消费一般在800至1500元,日常消费的场所在学校的超市和餐厅,维持着正常的吃饭和开销,不敢生病,甚至来个大姨妈都要心疼一波钱

  等级二:小康型

  这个等级的月消费额度在1500--2000元之间,这类学生的恋爱基本可以维持,但主要还是去学校的餐厅吃饭,一个月之内偶尔还可以和朋友出去K歌和吃饭!

  等级三:小资型

  这个等级一个月的消费额度大概是在2000--3000之间,在大学校园里这样的学生并不多见,基本上大学里能过得起小资的人非富即贵,这个人群可以实现想吃啥就可以吃啥的自由,旅行的时候也不用受到“穷游”的捉襟见肘,如果谈恋爱的话可以过得很不错!

  等级四:富贵型

  这类学生在现在的校园里面可以说是大熊猫般的稀有,月消费额度在3000-5000之间,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买买买”的生活,特别是不开心的时候“买就对了”,女朋友不高兴的时候“买就对了”

  等级五:富豪型

  啥也不说了,月消费在5000元以上,甚至比一般的工薪阶层挣得都多,这个境界已经实现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在他们眼中钱已经不是制约他们的工具了,日常生活过的比较舒坦,如果你舍友中有这么一个富豪,请抱紧大腿!

  最后,其实生活费有多少并不是很重要。相比起有更多的生活费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用已有的生活费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哪怕没有很多生活费,但是可以用刚好够的钱买一点自己喜欢的小零食,实在不够用的时候去体验一把兼职,生活也算够味。在消费大军面前,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