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歷史上,王爺無疑是高高在上的,而在不同的朝代對待王爺們的態度和政策也是大不相同的,而有趣的是明朝和緊隨其後的清朝兩個朝代在對待王爺的態度上完全相反。在明朝的時候王爺不準進京,而清朝卻不讓王爺出京,那麼這兩種手段到底誰更高明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明朝制度存在着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明朝時將王爺們分封到各地,而這也會導致各地的藩王擁兵自重。當初明朝將王爺們分封出去就是希望這些王爺可以維護一方的安寧,不過爲了維護領地藩王們就必須要訓練精兵,結果這些王爺們都有了強大的實力,加上天高皇帝遠,中央對他們的控制力也會下滑,正因爲如此朱棣才能發動靖難之役。

  而清朝的時候制度就和明朝完全相反,王爺們通通不能離開京城,王爺們每天都生活在皇上的眼皮底下,這樣就不會出現明朝那樣對王爺控制力不足的情況。但是將王爺們都放在京城,也會讓這些皇室宗親可以輕易地干涉朝政,所以清朝皇子間的鬥爭也是最爲激烈的,而且這些皇親國戚中也有不少貪腐之人,所以其實清朝的制度也並不那麼完美。

  但是相較於明朝的制度,清朝對待王爺的另一項政策可以說是全方位領先,那就是清朝除了少數的鐵帽子王之外,世襲的爵位是會慢慢降低的,最後也會變成貧民,而明朝的時候皇族所有的後代都會有世襲的爵位,而且他們也會從朝廷那裏領取俸祿,活脫脫就是朝廷的吸血鬼,這樣尾大不掉的皇親國戚也是明朝末年衰敗的原因之一,因此整體來看還是清朝對待王爺的制度更勝一籌,不知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