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一家百貨公司曾經就人們穿褲子的習慣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處於叛逆期的年輕人的褲腰平均高度要比其他年齡段的人羣低5英寸。

這源於他們喜歡鬆鬆垮垮的腰帶,最好能露出幾分內褲才顯得騷氣。

一個男人從沙雕走向成熟有很多標誌,把上衣扎進褲腰裏、讓內褲得以迴歸是標誌之一。

年輕的時候,男孩們對自由不羈的嚮往同樣體現在穿着上,總是追求一種衣袂甩甩,走路帶風的感覺,即使是穿襯衫,也不願把衣角束縛進褲子裏。

《少林足球》中的有志青年醬爆,襯衫上緊下鬆、衣角隨意的裝扮很能凸顯氣質。加上一句“我從來沒有放棄,成爲一個偉大作曲家的理想”的豪情宣言令人感動。

這似乎纔是青年人該有的模樣。

從學校畢業後,生活要求一個男孩必須完成向男人的蛻變。

內在的提升智者見智,但外在的東西往往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標準。在職場中,如果你是律師、商務、保險或證券從業人員,那每天西裝革履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普通的崗位,也不能穿得像個“社會閒散人員”。潮牌再潮,水垮垮的總不像樣子,正裝襯衫總得備兩件吧。

當然,如果你是敲代碼的,就當我沒說。

大學時期的馬雲同樣肆意。襯衫最上面的兩顆釦子是一定不能扣上的,衣襬搭在褲子外面,大拇指自然地插進牛仔褲裏,帥氣的造型使我想回到過去,在他剛創業的時候給他打工。

左二爲馬雲

變化來自創業之後。出席各種場合,襯衫是一定用腰帶扎進褲子裏的。與此同時,馬雲也完成了從“馬老師”到“馬爸爸”的蛻變。

在我剛畢業的時候,我特意買了一件職業裝。

去面試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把襯衫塞進褲子,試圖掩蓋掉一身的學生氣。

後來我被保安大哥攔在了門口,他說:這裏不能推銷信用卡,請你離開。

把衣服扎進褲腰裏會給人一種“成熟”、“專業”的感覺,這源於社會長久以來達成的共識。

以最近屢次登上熱搜的劉強東爲例,東哥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是把上衣扎進褲子裏。這也給我留下一種印象:在年齡相近的企業家中,東哥是最顯成熟和敬業的。

即使在最近的某個事件中,他在溫香軟玉的賓館中被警察突然帶走,腳上穿的是拖鞋,但上衣還是扎進了褲子裏,足見東哥是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

人到中年,代謝放緩,各種酒場應酬開始讓人越來越疲憊。靈魂還是那個靈魂,身體已經成長爲普拉斯版。

範迪塞爾就很頭疼,碩大的肚子在那,內褲都提不上胯了,再把衣服扎進褲子裏會面臨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腰帶該放到什麼位置?

首先不能把腰帶綁在“赤道”上。

先不說雅不雅觀的事,就是正常的腰帶有沒有這個長度都不好說。這時候的解決方案一般只有三個。

方法一,把腰帶“藏起來”。這種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素有“地球最帥80後”之稱的金委員長。

如果你仔細去看委員長的每張照片,你就會發現,委員長穿襯衫的時候,從來不會把衣角塞進褲子裏,即使出席國際重大會議,也是如此。不僅不塞進去,還要在腰部開個“衩”,行動起來更爲飄逸。

這種裝束目前只有委員長及其家族能駕馭得了,其他人很難穿出其風采。而且這樣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大肚子會把衣服撐起來,導致衣服下襬懸空並向周圍延展,極易走光。

方法二是把腰帶置於肚子下面,範迪塞爾就是這麼做的。

這種解決方案還普遍存在於美國警察身上。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美國警察無論在電影裏還是在現實中,都是一副大腹便便的形象。腰帶也總是弧形下垂,上面彆着刀槍棍棒等一堆東西。看上去是挺唬人的,但總讓人懷疑他們能不能追上歹徒。


洪金寶大哥這個腰線也只能如此。

不過這個方法會有一點不方便。因爲肚子很大,因此形成了上寬下窄的狀況,所以免不了褲子會往下掉。我們時常能在各種場所看到中年人提褲子的場景。

方法三是努力地提褲子,把腰帶放置赤道線之上。


這樣的好處是,只要腰帶微微超過赤道線,就可以穩穩地提起褲子,完全不用擔心會掉下來。而且坊間有“腰帶越高,官階越高”的說法,所以有一批人對這種穿法很是熱衷。

不能忽視的是,中年人的肚子在不斷增長,所以腰帶的位置要不斷往上提,最終穿成“抹胸褲”。

年輕人耐操,但中年人是脆弱的。特別是當他們頭髮變得稀疏,肚子開始挺起來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能抓住一箇中年人身體上的弱點,懟得他們無言以對。

他們也渴望通過“抹胸褲”來遮掩掉自己的啤酒肚,但似乎這一切都是徒勞。

年輕人鄙視那些挺着肚子的油膩大叔,在地鐵上一定要遠離他們,辦公室裏也把他們看成猥瑣的代表。

但一個必將發生的事實是,年輕人總有一天也會把衣服扎進褲子裏,並看着自己慢慢挺起來的肚子而無可奈何。

馬路有話說:

中國大媽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因爲她們有廣場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