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最大的寵臣就是和珅,乾隆皇帝在位的時候,和珅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來乾隆退位給嘉慶,自己坐上了太上皇,不過自己的這個兒子嘉慶其實非常難受,不僅要忍受乾隆,有時候還要看和珅的臉色。

  嘉慶明明是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爲何還要忌憚一個和珅呢?在乾隆退位坐上太上皇后,嘉慶覺得自己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也該親政了,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父親乾隆當皇上當上癮了,根本不想將權力下放給嘉慶,所以嘉慶名爲皇帝,實際上和太子的時候沒有什麼區別,畢竟大清的軍國大權全部掌握在乾隆的手中。

  和珅作爲乾隆的寵臣,自然是一直受到乾隆的喜愛,不管是嘉慶做太子還是做皇帝的時候,和珅在朝中都擁有非常大的權力,說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毫不誇張,那個時候就連嘉慶都不得不看和珅的臉色行事,生怕他給乾隆打小報告,如果乾隆不高興,輕則挨頓罵,重則就是廢除皇位,所以嘉慶對這位君臣還是十分忍讓的。

  他無法怪罪自己的父親,於是他將所有的怒火都集中到了和珅的身上,和珅作爲臣子,他十分明白乾隆的心思,但是卻不明白嘉慶的心思,乾隆已經是晚年了,新皇帝是嘉慶,再說乾隆幾年之後歸天,大權必將落在嘉慶的手中,如果自己在嘉慶面前不知收斂,那麼有朝一日嘉慶一定會嚴辦自己。

  其實和珅也不是吃素的,作爲一個老道成熟的政治家,和珅非常明白自己的處境,所以他利用乾隆對自己的信任,在大清佈滿了自己的爪牙,就是防止嘉慶對自己下手。不過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一定會對和珅下手,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和珅是嘉慶的一個威脅,雖然嘉慶在資質上不如和珅,但是嘉慶從小就學習帝王術。早就明白了,如果不把和珅這個威脅除掉,那麼自己的人就無法上來,這樣大清的大權就不能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乾隆一走,嘉慶立馬掌握了大清的實權,他親政後的第一步就是除掉和珅,他利用朝中大臣收羅和珅的罪狀,將和珅打入大牢,不過他在抄家的時候發現和珅的家產富可敵國,這也是他要查辦和珅的一個原因。因爲當時清朝的國庫存銀不多,正好可以宰了和珅這頭肥豬來充實國庫。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和珅有點像乾隆留給嘉慶充實國庫,樹立威望的政治犧牲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