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份,吉利發佈“智擎”動力系統,標誌其邁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僅僅一年之後,在新加坡上市的幾何A發佈會上,安聰慧就指出新能源時代吉利必成引領者。

  從步入新能源時代到要做引領者,這一個過程比亞迪用了10年時間,而吉利卻僅僅用一年時間就要做領導者。

  在發佈會上,吉利這麼形容幾何A,稱它是“東半球最好的純電轎車”,吉利再一次用極爲失真的宣傳方式來宣傳自己爲數不多的成績,在發佈會上我們只是看到了安聰慧對幾何A命名的解釋以及對未來新能源市場的看好,對幾何A憑什麼能稱得上“東半球最好開的純電轎車”這一說法並沒有做出根本性的解釋。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認爲比亞迪的比亞迪秦可以稱得上是全球最好開的“中國產”純電轎車?畢竟要講噱頭的話,每個車企都能用不着邊際的誇誇之詞來轉移產品中心。

  我很疑惑的是,幾何A憑什麼稱得上“東半球最好開的電動轎車”?至於安聰慧所說的要做新能源時代引領者,恐怕不是一句口號就能做到的。

  我並不是爲比亞迪站臺,而是客觀事實的闡述事實,國內新能源領域,比亞迪依然是不可撼動的老大,吉利這個初入茅廬的新能源小生,此前憑藉着帝豪EV以及吉利自家的曹操出行的確小獲成績,但是在真正的新能源市場,無法稱得上“引領者”,要做“引領者”更無從談起。

  數據顯示,比亞迪2018年全年新能源銷量達到24.78萬輛之多,包含插混以及純電銷量,其中高端產品唐系列,中端宋、秦系列產品銷量表現不錯,而且比亞迪還是國內最大的電池生產商,不僅僅擁有完善三電技術,而且還擁有一整套的新能源產品基數積累。

  再看吉利,截止到2018年吉利新能源銷量僅爲6.8萬臺,從去年開始也纔剛剛佈局動力電池公司,而且目前還沒有擁有獨立的三電技術,至於完善而且成體制的新能源產品矩陣,吉利還缺失明顯,在目前吉利體系上銷售的新能源車型僅僅只有博瑞、帝豪兩款車系。

  從銷量、技術、佈局上來說,吉利都與比亞迪有着巨大的差距,雖然說吉利轎車賣得好,但新能源領域的成績真的與比亞迪有所不足,這點必須承認。

  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無非是電池、電機、電控。目前在電池方面比亞迪完全實現了自我生產甚至可以對外銷售,但目前吉利的動力電池仍然需要寧德時代提供,譬如說最近上市的幾何A號稱東半球最好開的電動車,動力電池依然不是自產,這點於自產自用的比亞迪相比比之不足。在這點上比亞迪完全可以碾壓吉利,先做好電池在說話。

  那麼在電機以及電控方面呢?相信用過比亞迪唐、秦亦或者宋的人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比亞迪的確在電機以及能耗方面做的足夠出色,至少在國內如此,你問問幾何A的那臺永磁同步電機是外購的還是自產的?不過我告訴你比亞迪的永磁同步電機早已實現自我生產,擁有整套的核心技術。

  電機、動力電池都遠遠不比上比亞迪的吉利,我甚至都不知道有什麼優勢能告訴大家幾何A是東半球最好開的電動車。

  當然也好理解,畢竟吉利幾何A最大的優勢在於外形設計,吉利用極大的精力來宣傳自己的幾何A有多麼科幻的配置以及多麼科幻的設計語言,老一套在博越上“最美國產SUV”的套路繼續在幾何A上進行重複,但絲毫不提核心技術以及平臺技術。

  而繼續深究之後我們才發現,這臺全新的幾何A號稱“專屬平臺”,其實是在帝豪GL的基礎上油改電而來,同樣的車身尺寸以及同樣的軸距,而且大體設計也能找見端倪,連純電原生平臺都算不上的幾何A,用什麼標榜自己要成爲新能源“引領者”?

  而最後再來說一點,與帝豪GL軸距、輪距、寬度、甚至懸架形態高度相同的幾何A,真的是原生平臺生產而來?沒有爲三電專設的電池包、電機以及線路佈局,真的能稱得上最好開的電動車?

  從扭力樑後懸架以及大鼓包電池就能看出來,又是一個油改電普通再爲不過的新品,而吉利卻要用其搖旗吶喊。

  電動車最重要的是三電,比亞迪用了10年時間才做好三電技術,雖然吉利的買買買可以縮短研發週期,但是真正佈局新能源市場不久的吉利卻要座引領者,無論是銷量還是核心技術、運營經驗上來說,它可能都只停留在營銷層面。

  相比於踏踏實實做電動車的比亞迪來說,吉利是有點步子大了,得注意別閃着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