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舸

  (作者畢舸,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資深評論員;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張黑洞照片,把視覺中國“吞噬”了。從給黑洞照片打上版權,到被網友扒出網站明碼標價出賣國旗、國徽、故宮等圖片。視覺中國接連被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新華社點名批評。4月12日凌晨,天津網信辦連夜約談視覺中國,責令全面徹底整改。視覺中國網站負責人表示,管理上存在嚴重問題,將全面徹底整改,在此期間暫時關閉網站。

  視覺中國被曝在圖片版權交易過程中存在種種不規範行爲,確實不假。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現象是否僅僅只存在於視覺中國一家圖片版權商業交易網站?圍繞視覺中國“版權黑洞”爭議所指向的圖片行業亂象,又當以何種方式予以糾錯?

  圖片版權交易被視爲下一個市場風口,視覺中國作爲上市公司,其營收連續兩年接近40%的增長,擁有超過60%毛利。而國內其它知名圖片版權交易網站如東方 IC、全景網等,同樣擁有不錯的增長業績,東方 IC還因此被今日頭條戰略投資,就是因爲其巨大的商業潛力。

  然而,在圖片版權交易高速增長的同時,頭部企業視覺中國卻引發了衆口一詞的“吐槽”,這並不是因爲公衆認爲版權不重要,而是源於圖片版權交易行業本身的諸多規則不明,導致了種種亂象。理清這種混亂的狀態,比吐槽視覺中國更爲重要。

  首先是圖片版權所有權的混亂。不少人將本爲職務行爲拍攝的圖片作爲私人版權,交易給圖片版權代理商。在關於視覺中國的相關新聞跟帖中,有人稱,自己所在公司被視覺中國認定圖片“侵權”,而這些圖片明明是公司內部活動所拍攝的。還有一些圖片版權不明,或者屬於公共版權,但一些圖片網站在圖片上打上自己的水印,就據爲己有了。這種源頭上的版權不明必然帶來大量版權糾紛。

  其次是某些圖片交易平臺過度榨取版權利益的混亂。有的商業平臺在國外網站廉價買圖,在國內索要高額收費。更有爆料稱,某些圖片版權網站通過打官司索賠所獲得的收益,甚至超過了維護客戶的收益,就此演變成“版權訴訟生意”。因此,這些網站特別熱衷於版權訴訟,且索賠金額往往上萬甚至數十萬。類似於視覺中國、東方 IC之類的機構擁有龐大的專業訴訟資源,相比之下被指侵權的自媒體及其他小型企業,很難拿出對應的資金、精力和其他資源與之對抗,因此許多自媒體和企業只能選擇接受其高額索賠標準的“和解方案”。

  三是司法認定標準存在空白導致的混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2018年就圖片版權訴訟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審理的網絡圖片侵權案件中,同一原告分別起訴不同被告,以及不同原告分別起訴同一被告的系列案件數量較多。以商業營利爲目的,依託專業機構進行維權的方式越來越明顯。

  但是,現行法律對於著作權的界定及賠償等還有一些模糊地帶,如何確定損失範圍,往往只能依賴於法官對包括侵權情節、作品的類型、主觀過錯程度、原告作品的獨創性程度、被告經營規模等因素自行裁決。這有可能帶來法官的自由裁量範圍過於寬泛,出現同一類案件判決賠償標準懸殊的現象。

  視覺中國爭議背後的圖片行業亂象,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的地步。國家版權局4月12日表態稱,各圖片公司要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合法合理維權,不得濫用權利。國家版權局將把圖片版權保護納入即將開展的“劍網2019”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秩序。

  圖片版權交易是知識產權保護與轉讓的一部分,其正當性無可置疑。但也要看到,圖片版權交易不能被異化成少數商業平臺的暴利生意,這需要有關司法、行政部門與市場的共同推動,對現有法律可能存在的某些立法、執法及管理盲區加以修正,釐清圖片版權所有者、代理商、使用者的各方合理邊界,從而讓這一行業走向良性發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