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宛菁-油画展【洄澜光影】

展期:2016/07/02 –08/28

开幕:2016/07/02 (六) 16:00

时间:周二至周日11点至18点

地点:金车文艺中心 南京馆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号3楼)

主办单位:金车文艺中心 南京

服务电话:(02)2562-8629

官方网站:http://kingcarart.org.tw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执画笔,兼具理性与感性的温宛菁

对外婆的追忆犹如对光影的迷恋,循著童年的记忆,以油画创作诉说东部净土简单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执画笔

       艺术家温宛菁,大学念的是生命科学,研究所专研解剖学暨细胞生物,原想步踵达文西描绘人体的精微结构,但直至研究所毕业,却未画出任何一张人体素描。之后,一直窝在冰冷的实验室里,手持解剖刀,在萤光显微镜下解析细胞的生命奥秘。某日,偶然重拾幼时的涂鸦兴趣,后师承旅画家沈辩教授,运用彩笔试图纪录肉眼所见的生命,而成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画笔,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艺术玩人」。近年,又因关注东部发展与原住民生态智慧,而常回到母亲的故乡 —花莲,追逐灿烂的阳光,留意寻常的美景;更恣意挥洒画布,企盼记录一些感动的痕迹。

 

对于外婆的依恋.对于光影的迷恋

       温宛菁台北人,但从小就和台湾东部有著不解之缘,对于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种深刻的迷恋。记忆中,艳阳下,东部外婆家的树木与光线交织而成瞬息万变的投射,总能让她蹲在树荫下痴迷许久;而对于外婆的依恋犹如对光影的迷恋,外婆过世后,院子里的草木就成为一种对人的追忆,宅院里斑驳墙面上的海棠花在光与影、虚和实之间摇曳,仿佛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处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弹性。

 

       外婆是道地的传统客家妇女,十九岁时随著外公从西部到后山打拼,大半辈子就这么在花莲凤林小镇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约,寡言多能,喜欢莳花养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赛似的在前后院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时常跟著任教职的母亲回凤林宛菁,在那儿度过了无数个寒暑假,就连小时候得了肠病毒,也是回到这个小镇上休养。于是在这幢日式宅院绵生的记忆里,外公的兰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与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独特的美感与生命历程

       在油画作品中,艺术家想要表现的不是壮丽辽阔的东部风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记忆中的花莲生活,是从吃完中餐开始,趁著外公睡午觉的当儿,邻家玩伴会聚集在兰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却爱一个人踩著脚踏车,跑出小镇乱晃,有时来到中央山脉山脚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态的大树底下观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织的虚实心境。

 

       借由对于童年的回忆以及对于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过的足迹,画出当下心情的悸动。她说:「庭院里墙头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随风飘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贵不显眼,但却坚忍不拔,我的画作中那种宁静其实是在诉说外婆给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过世时,宛菁感觉顿时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灵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见那位安静的坐在屋子里,将世界隔绝在外,专注踩踏著缝纫机的外婆。对于宛菁来说,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从理性科学到感性美学

       温宛菁从小就喜欢涂鸦,小学到高中,常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得奖,但由于家族亲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类组。从中兴大学的生命科学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学暨细胞生物学,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础医学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个性总是让她非常忙碌,几乎镇日窝在实验室里埋首做研究。直到几年前的某个假日,妈妈请她陪著一位学生去「拉丁区画室」学画,没想到启动了她学习油画的兴趣,因此而遇见了油画启蒙老师—沈辩。相距这件事之前,宛菁最后一次拿画笔是在大学时的国画社挥毫,无疑的,油画媒材对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触。只要周末得空,她就会赶到画室习画。老师指导的不只是绘画创作上的技巧,还有对于美的感受和认知,还常下书单让宛菁多方面接触艺术领域。拿起油画笔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于是就这样陆陆续续画出了记忆中的依恋。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让她在画中揣摩了许久许久,终至感动到落泪;第二件作品「外公的兰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实验室生活之暇缓慢地完成的。

 

 

 

 

 

 

 

 

 

30岁那年的低潮与转机

       实验工作有段时间非常忙碌,以至于很久没去画室习画。某天,老师捎来一个令宛菁惊喜的消息,没料到搁置在老师家的画作居然被某位画廊经纪人欣赏,并问是否有意愿办个展。温宛菁和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时,只是一笑置之,但时隔半年后,因为夜以继日的实验工作和心理的压力,让宛菁的身体不堪负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时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时的实验失败。顿时,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为自己会一直顺遂的走这条喜欢的路,没想到在这时候遇到了瓶颈!人生的低潮让宛菁有些丧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涌上心头,她开始认真思考是否要让30岁的自己做点不一样的事情,于是便规划了自己崭新的人生方向——先画出心中的感动吧!

 

与东部的机缘,被踢离原本的轨道

       在研究所灰心丧志的那段时日,宛菁心中的郁卒难解,于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东部海边沉潜,蒙受灿烂阳光的抚慰。没想到因此慢慢地与东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连结,而开始认识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托写了东部的部落故事,后来因为东部发展条例的讨论而变成义务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赶实验,晚上则是赶去参加「东部议题」校园巡回的分享讲座;而在NGO组织里认识的老师也邀请她一起做宜花东的能源研究。诸多的机缘让温宛菁被踢离原本的轨道,尝试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认为自己并没有放弃生物医学研究,只是单纯的希望透过展览,将这些年对于东部的光影、亲情的追忆呈现出来,将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