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口岸大楼前的停车场地,将是未来罗湖站及过境区位置。

【星岛日报报道】(星岛日报报道)圣诞佳节刚结束,大批市民经不同口岸来往本港及内地欢度节日,当中深圳湾口岸在今年假期期间出入境人数升势凌厉,逐渐进逼启用最久、最繁忙的罗湖口岸。据悉,深圳当局近月开始重新规划罗湖口岸的设计,并率先在深圳罗湖口岸上入手,建议把港铁东铁线北延过深圳河,以及预留接口位置与香港在内地做「一地两检」。港府表示,待接获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正式建议后,有关部门会研究建议的可行性及效益。曾就此向内地提供意见的前规划署署长凌嘉勤指,港府不应丧失机会,尽快展开联合研究。

罗湖口岸启用三十五年,口岸各设备及配套难以应付日益激增的人流,加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今年出台,亦令深圳重新思考如何加深与香港合作。据了解,深圳当局有意重新规划罗湖口岸及邻近一带区域,锐意改造成连接粤港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将集结铁路、城际、城轨及口岸于一身。

  据悉,深圳当局计划率先在深圳罗湖口岸上入手,建议把港铁东铁线北延过深圳河,以及预留接口位置与香港在内地实施「一地两检」,并且在内地口岸连接深圳铁路两条线路包括十七及十一号线,意味深港两地的交通接驳将会无缝交接,互相接通两地的市区。现时市民由港铁东铁线罗湖站前往至深圳的铁路平均需时约十一分钟,若果可以落实相关方案,市民的时间可大幅缩减一半至五分半钟,而内地亦有意将加强深圳站的各项交通服务,欲打造成港深两地的高铁枢纽。

  从深圳当局的设计概念模拟图所见,港铁东铁线将会伸延至内地罗湖口岸,内地当局亦会整合内地口岸外的地方,包括整理及准备口岸左边的侨社相关土地以及停车场,以腾出更多地方进行内地相关铁路扩建。本报记者早前到罗湖口岸视察时,发现内地当局有意整合的停车场土地十分临近内地关口,只需步行约数分钟,至于该地的面积大约一个香港大球场,惟停车场现时相当残破,地上有不少地砖被掘起,亦有不少杂物堆放在不同角落,相当凌乱。

  曾就设计提供意见的前规划署署长、理大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凌嘉勤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内地罗湖口岸毗邻大型的公共汽车及火车站、和谐号以及城际交通等,方便市民前往珠三角地方以及不少人北上,故罗湖口岸现时仍是最多出入境人次的口岸。

  但他提到,现时市民经罗湖口岸过关后,再转乘其他内地交通工具如和谐号或公交巴士站,期间的步行体验很差及混乱,加上当年的口岸设计已经不合符现实的标准,以及未能满足现时的服务水及要求,内地政府是时候思考重新规画及改善交通,特别是口岸的接驳交通,「提升口岸的方便性,令口岸与城区的地铁系统尽量结合,空间的条件就在深圳,而不是香港。」

  他解释,香港的限制很多,口岸位置临近米埔湿地,基本上以保育为主,意味香港的罗湖口岸不可能进行高密度、大规模的发展,故深圳考虑到香港的情况后,转而在内地方面进行改善工作,将东铁铁路的终点站引入内地口岸,亦在内地实施「一地两检」。他强调,现时深圳湾口岸亦是采取相关做法,在内地罗湖口岸实施一地两检并非新做法,会相对在香港实施的程序会较容易,对于港深两地更是双赢的局面,方便市民通关,港府不应丧失机会,两地应就罗湖口岸的规划设计尽快展开联合研究。

  政府发言人回复本报查询时指,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就改造罗湖口岸及深圳火车站的方案向特区政府提出任何建议;待接获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正式建议后,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会研究建议的可行性及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