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atles改变了英国乐坛与美国乐坛。

现在我们将注意力转向The Beatles。我怀疑有些同学直接跳到了这一课,因为The Beatles那么流行,你们想听一些关于The Beatles音乐的内容。对我来说,这确实是这门课最有趣的章节之一,许多人都知道The Beatles的故事。

50年代末,The Beatles在利物浦组建。作为一个工业城市,英格兰北部的利物浦称得上是中产阶级城市。The Beatles的家境不算贫困,有时他们被描绘得像查尔斯·狄更斯小说里的苦孩子,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不缺吃少穿,在中产家庭的优势下长大,虽然不算富有,但确实是中产阶级。乐队成立后,他们在德国汉堡举行了很多场艰难的演出。之所以艰难是因为那时汉堡的绳索街 (Reeperbahn) 之于欧洲,有点像拉斯维加斯之于美国,所谓「在汉堡发生的事就让它留在汉堡」(可纵情娱乐的意思),因此他们对音乐有持续的需求。德国人想听美国的摇滚乐,不过把美国乐队带过来代价高昂,所以他们从伦敦带来乐队,当伦敦找不到了,就去英国其他地方找。汉堡是一个港口城市,利物浦也是,两座城市之间有许多商业往来,所以去利物浦找个乐队是比较容易的。那时他们把大量乐队从利物浦带往汉堡,The Beatles当然不是第一个。

不管怎样他们得到了这份演出工作,当时他们很年轻,缺乏经验。George Harrison还是未成年,才17岁。那时Stuart Sutcliffe在乐队里,Ringo还没有加入,鼓手是Pete Best。在汉堡,他们每天演出很长时间,晚上要演六场,有时他们不能连续演出,就和其他乐队换著来,大概是一天6场,超过12小时。考虑到一首歌大概是两三分钟长,演出需要知道非常多的歌曲才行,一晚上六小时,一周六天。由于有许多回头客,你得不停地循环加入新的内容。The Beatles在很多方面就像是流行音乐界的研究生,他们一首接一首地学习歌曲,钻研这些歌的细节,他们翻唱的版本非常接近原唱。随后他们回到了利物浦 ,开始在The Cavern Club (洞穴俱乐部)演出。因为The Beatles树立的是一个德国乐队的形象,所以人们总是说,你们的英语真是太好了,John Lennon常爱讲这个故事。

他们一回到英国北部就人气大涨,从未做过乐队经理人的Brian Epstein签下了他们。Brian Epstein的家族在英格兰北部经营著家具连锁店,所有的分店都有唱片柜台。Brian Epstein在利物浦的唱片柜台工作,接手The Beatles是因为他对进军流行音乐界很感兴趣。他让The Beatles去Decca唱片公司试音,因为他们家公司卖出了大量Decca的唱片,应该会给他面子。但是Decca安排的时间是1962年的1月1日那天,我猜新年那天应该没人用录音棚,可以请The Beatles的小伙子们从利物浦过来。他们做了一份唱片小样,Brian Epstein试图在伦敦销售这个小样,但处处碰壁。Decca的老大Dick Rowe说了一句当时非常著名的话拒绝他们,「吉他乐队正在消亡」。他转而与来自布莱顿的Brian Poole and the Tremeloes组合签约,因为到布莱顿的火车车程比到利物浦更近。最终他的名字得以被人们记住还是因为,他是那个拒绝了The Beatles的人。

在城里几乎所有人都拒绝了他们的时候,George Martin最终选择了The Beatles。他是50年代主流厂牌EMI旗下Parlophone厂牌的制作人,George Martin在The Beatles身上看到了闪光点,开始与他们合作。最终Stuart Sutcliffe留在了汉堡,Pete Best被Ringo代替。在1962年底The Beatles有了一首不错的上榜歌曲《Love Me Do》,排第17位。接著1963年的《Please Please Me》《From Me to You》《She Loves You》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最终那一年的年底有了《I Want to Hold Your Hand》。1963年对The Beatles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1963年的夏天,事情进展非常顺利,英国的媒体创造了披头士狂热 (Beatlemania) 这个词。他们的大获成功产生了某种影响力, 1963年许多被称作是节拍乐 (beat music) 风格的英国乐队开始走红,他们当然不能说自己是英伦入侵,因为你不能入侵自己的国家。默西节拍(Merseybeat)也就是节拍乐风格的乐队真正开始走红,不只是The Rolling Stones,Gerry and the Pacemakers和The Dave Clark Five 等乐队都有了热门歌曲。The Beatles以及跟随他们的乐队的成功,实际上开创了英伦流行音乐的元年,占据英国榜单前几名的英国乐队开始多于美国乐队。所以从很多层面上The Beatles在英国本土的成功也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在他们来到美国并征服世界之前,他们对英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让英国音乐人和听众看到,英国音乐可以和美国音乐媲美,甚至更好。

到了1963年的秋天,好事蜂拥而至,他们在伦敦守护神剧院(The London Palladium)参加了Sunday Night节目(类比美国的The Ed Sullivan Show),接著他们受邀为英国皇室表演。John Lennon引出《Twist and Shout》时说了一段著名的话「买低价票的人鼓掌,剩下的人,玩你们的首饰就行了」。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利物浦口音以及各种与自利物浦有关的事情,使得他们相对谦逊的出身和英国式的魅力相得益彰,他们出身平凡,有点和贵族权威之流对著干,他们是某种意义上的弱势方,不像普通伦敦人那般精于世故。但当他们来到美国,我们分辨不出他们的利物浦口音和女王口音有什么区别,我们觉得他们就像詹姆斯·邦德一样,游历世界各地见多识广,比我们聪明得多,精于世故得多。其实他们在英国获得成功的形象和在美国的形象是不同的。1964年The Beatles来到美国,1964年2月9号他们上了The Ed Sullivan Show,这档节目非常有名,要知道当时只有三大电视网,而Ed Sullivan Show的排名相当靠前,特别棒的是,他们连续演出了三周。第一周是2月9号,下一周是在迈阿密,因为Ed喜欢冬天在迈阿密做节目,接下来又录制了一周,所以是连续的三周,并且大获成功。第一场演出非常著名,当时有报道说,在The Beatles上节目期间,纽约市的犯罪率空前的低,无论数据是否准确,这个故事还是经常被提起。George Harrison说,就连罪犯也要停一分钟来看看The Beatles在Ed Sullivan Show里的表演。无论如何,他们靠《I Want to Hold Your Hand》拿到了冠军单曲。在「披头士来了,披头士来了,披头士来了」的宣传攻势之后,Capital Records终于在美国发行了一张The Beatles唱片,就是《I Want to Hold Your Hand》。他们前四支热门单曲由独立厂牌Vee-Jay和Swan在美国发行,Capitol以为在美国没人想听英国音乐,最后他们还是屈服了。实际上Capital附属于EMI,他们和The Beatles所在的Parlophone厂牌同属于EMI。他们终于被迫发行了唱片,并为其宣传,接著The Beatles上了Ed Sullivan的节目,突然间他们红到了没人想过的地步。原来下一个Elvis不是美国歌手,不是民谣复兴 也不是青少年偶像,不是冲浪音乐,不是女子组合,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下一个Elvis是The Beatles,来自一个从未在美国有过如此大商业影响力的地方。

所以当我们说到这些年The Beatles对音乐的影响,我认为应该谈到1963年他们的成就改变了英国乐坛,从此英国艺人能和美国艺人同场竞技,有时甚至更胜一筹。他们不仅改变了听众,而且改变了音乐人的想法。并且1964年他们的到来也为英国其他艺人们创造了一系列机遇,The Beatles来到美国,带来了我们称为「英伦入侵」的东西,但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The Beatles会成为英伦入侵乐队中最棒的那个。大批的乐队涌向美国,他们都梳扫把头,穿西服套装,一口英国口音,媒体一直想写关于The Beatles不再走红的报道,Hermans Hermits才是热门新人,诸如此类。当时没人知道The Beatles会幸存下来,并且变得如此重要。在下节课里,我们会谈谈The Beatles从美国流行乐中学到的东西,以及在1964到1966年间,他们对典型摇滚音乐人形象的颠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