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確弘揚國威,但是請問除了「賠本賺吆喝」,給明朝帶來了面子之外,哪裡帶來了其他的巨大利益?且不說後來的人是否真的對「鄭和下西洋」進行了醜化。但從鄭和下西洋事件本身而論,給明朝帶來了哪些影響?

政治方面

這應該是鄭和下西洋最明顯的影響力領域。當時的明帝國,依舊是海上的霸主。將主宰歐亞大陸一個世紀的蒙古人驅逐以後的明朝,國力強盛。鄭和船隊所到之處,將明朝的國威傳揚當地。

明成祖朱棣派遣鄭和的原因就是「統御四夷」以及「震懾敢與中國抗衡者」,採取「不恭者生擒、暴掠者殲滅」的原則。鄭和的船隊最終也的確是成功了,所到之處,並沒有發現能夠威脅到明朝的敵人。

文化方面

的確是說「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明朝與海外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交流,但是具體表現在了什麼地方呢?還是將明朝的文化、禮儀傳播到了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地區。

經濟方面

這是鄭和下西洋最大的弊端也是最致命的弊端所在。鄭和每下一次西洋,根據明朝史料中的記載,所耗費的財富就相當於當時明朝每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要知道,明朝的賦稅水平一直是非常低的,明朝國庫並不充盈,如此巨大的開支對於龐大的明帝國來說,負擔其實相當繁重。

如果巨大的支出有巨大的回報也就算了,但是鄭和下西洋採取的是「厚此薄彼」原則也就是中原朝貢制度向來的原則,鄭和的船隊帶去了大量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然而換回來的卻也是數量稀少的珍珠、香料等土特產以及外國進貢的動植物,比如被當做「麒麟」的非洲長頸鹿,就是從榜葛剌(孟加拉地區)傳入明朝。

更何況,下西洋是明成祖的決定並非鄭和,後世的文官當真敢太過放肆麼?所以題目中所說鄭和下西洋帶來巨大利益不真,後世文官進行醜化也失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