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是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此四公子仁人而奮士,剛毅而勇武,以輔助蘇秦合縱六國功業起身,其後各有所展。現把魏無忌的生平分享給大家,不足之處,敢請斧正。

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庶出子,是魏安釐王的同父異母弟。魏無忌雄才大略,是難得的天縱英長,也是四大公子中最出色的一位。蘇秦合縱六國之時,魏無忌作為魏國特使代表魏國輔助蘇秦,此後慢慢的有了名聲。

魏無忌養門客三千,禮賢下士,聲威顯赫,除了秦國敢攻擊魏國外,其餘諸侯國皆不敢加兵於魏。長平大戰後,秦昭襄王派軍圍攻趙國都城,列國畏於秦軍兵威,皆不敢發兵救之。當此之時,魏無忌竊符救趙,擊殺了魏軍主帥晉鄙,率魏軍求趙,最終秦軍敗退,趙國得已存續。

平原君趙勝是魏無忌的姐夫,答應魏無忌救趙後,趙國再發兵助魏無忌登上魏國王位,以結成魏趙韓三晉老盟,共同對抗強秦。但是之後趙軍三敗秦軍,趙國怕魏無忌當了魏王后,魏國強大到威脅趙國老大的地位,故不再送魏無忌歸魏,而是在趙國把他養起來。

魏無忌恨趙國無義,自已有國不能歸,有能力不能伸展,於是在趙國醉生夢死的客居了十多年。這十多年裡,秦國不停的攻擊魏國,魏安釐王不斷的派使者請魏無忌歸國掌軍抗秦。最終魏無忌還是門客的勸說下是魏,打算合縱各國共同伐秦。魏無忌振臂一呼,各國皆派出大軍合縱攻秦,此次合縱的主帥是魏無忌,各國又都飽受秦國欺凌,故三軍將士用命 ,在河東郡打敗秦軍,並打到秦國函谷關下而歸。

魏無忌戰勝秦軍,聲威更甚。於是秦國使用反間計,在魏國流言魏無忌要當魏王。當哥哥的國王始終對魏無忌防備有加,深怕魏無忌奪位自立,因此魏無忌回國後被收回了上將軍兵符。磐磐大才,無以伸展以救母國,於是魏無忌把自已的兵法寫成,然後天天娛情與酒色之中,最後油盡燈枯而亡。


戰國四君子,又稱戰國四公子,通常指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和春申君黃歇。本文通過幾個方面我們一睹他們的盛世美顏。

一、出身

信陵君魏無忌。

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也就是說,魏無忌是魏昭王魏遫的小兒子,是魏安釐王魏圉同父異母的弟弟。

孟嘗君田文。

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

說的是,田文的父親是靖郭君田嬰。田嬰呢,又是齊威王田因齊的小兒子,齊宣王田闢疆庶出的弟弟。

這裡關於田因齊和田闢疆多說兩句。齊國這兩位君主在位時,都很有作為:威王設置「稷下學宮」,宣王光大「稷下學宮」;威王重用田忌、孫臏打了著名的桂陵之戰,留下圍魏救趙的成語,宣王更牛,趁著燕國「子之之亂」,一度吞併了燕國。

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

太史公在《史記》裏沒有說他趙勝的譜系。實際上他是趙武靈王(推進胡服騎射改革那位)的兒子,是趙惠文王的弟弟。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

楚國公室,有熊氏,有羋氏,有屈氏,唯獨沒有黃氏。《史記》說他「遊學博聞,事楚頃襄王」,由此觀之,黃歇算得上白手起家。

至此,戰國四君子之三,魏無忌、趙勝、田文都是貴公子出身,田文跟當時王室稍疏遠些,但也三代同源。只有春申君黃歇出身一般。

二、功績

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之前,梁惠王時,秦國已變法崛起,而魏國在秦國東出的第一個障礙,終梁惠王一世,與秦國的戰事連綿不絕,魏國國力日見衰退。

因此,信陵君之時,魏國實際是一個風雨飄搖、勉力支撐的態勢。

在這種艱難情勢下,信陵君禮賢下士,為魏國招攬了許多人才。

在戰略上,又能奉行合縱策略,甚至不惜叛國也要救援趙國,竊符救趙解邯鄲之圍。在趙國住了十餘年後,又在門客的勸說下救援魏國,又一次帶領合縱國的軍隊打敗秦軍,當時統帥秦軍的是名將蒙驁。

在秦國崛起之後的戰爭史上,以弱當強,讓秦軍兩次喫癟,信陵君稱得上軍事家了。

對了,信陵君還有《魏公子兵法》傳世呢!

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也是頗賢能的:禮賢下士——養門客三千;講義氣——庇護遭受範睢報復的魏齊;有識人之明——拔擢名將趙奢。

平原君人生還有一件重大的事情:邯鄲保衛戰。他毀家紓難、身先士卒,終於等來信陵君的救援,為趙國續了命。

但是呢,太史公評價他,用了一個詞「利令智昏」。說的是什麼事情呢?引髮長平之戰的導火線——接收韓國的上黨郡——平原君是支持接收的,並且也是實際執行接收的。

而邯鄲被圍,正是長平之戰的直接惡果。幸虧秦國將相不和,趙國才沒有被一波推平。

孟嘗君田文

田文這個人呢!論禮賢下士戰國四公子沒有比他做得更好的。

舉個例子:跟賓客談話,屏風後安排人記錄賓客住所及家庭成員情況,談話結束,客人還沒到家,孟嘗君的禮物已經先期而至。簡直超級暖男有沒有——這裡給「舔狗」們提個建議,「舔狗」不能時時候著微信等女神的回復,你得馬上付諸行動,像孟嘗君這樣。

但是,損害母國利益,也沒有田文這樣做得絕的。趙勝是利令智昏,只是貪心;信陵君竊符救趙、擊殺本國大將晉鄙,是很惡劣的叛國行徑了,但從大戰略角度考慮實際上團結了魏國能團結的盟友,反而延長了魏國的福祚。

田文呢?首先是秦惠王要讓他當秦國宰相,他就巴巴地去了。結果受到秦國勛臣的排擠,又倉皇地逃走了,留下個成語「雞鳴狗盜」。

如果這只是心中沒有祖國的話。後來齊湣王要殺他,他帶著他的私人武裝集團逃到了魏國。在魏國,他四處活動,最終聯合秦國、趙國、韓國、燕國、楚國幾乎滅了齊國。也就是說樂毅滅齊背後是田文的魅影。

當然這事兒,自大的齊湣王有錯在先。但因一人遷怒於一國,這個國還是自己的祖國,田文這個人呢,實際就是個格局狹小、睚眥必報的小人呢!

春申君黃歇

黃歇的功績四個字總結:援趙滅魯

信陵君帶兵解邯鄲之圍之時,平原君趙勝也親自帶隊前往楚國求救。一番交涉之後,楚國由黃歇帶兵赴援。在多國合力之下,一舉打敗秦國,解了邯鄲之圍。

公元前256年,楚王又派黃歇北伐攻滅魯國,將魯國納入楚國版圖,置蘭陵令。

援趙滅魯之後,黃歇在楚國的威望達到頂峯:門客三千,都奢侈之極。不過盛極而衰,當時秦國滅國之戰的步伐已經停不下來,公元前249年秦國正式滅掉了周。

於是東方諸國和楚國做了最後的掙扎。公元前242年,楚、齊、燕、韓、趙、魏六國聯軍攻打齊國,一度攻到函谷關下。但當秦國奮全國之力開關迎戰時,各懷鬼胎、號令不一的合縱軍一觸即潰。

而黃歇是這一戰的合縱長。

三、結局

信陵君回到魏國後,因當年竊符救趙的事情本來就和魏王有隔閡,秦國又使了離間之計。於是,實際上,信陵君成了閑散人員。

而信陵君也心灰意冷,借酒澆愁,攬妓解懷。就這樣過了四年,酗酒縱慾而死。

到了漢朝,高祖劉邦少年間聽說信陵君的事蹟,頗為仰慕;當了皇帝之後,出巡經過大梁,都還會去祭拜信陵君的墳墓;到高祖12年,又為信陵君置5家守墓,一年四時祭祀灑掃。

平原君活到趙孝成王15年,是善終。他的子孫繼續活躍在趙國的勢力中心,最終趙國滅國時也隨之榮枯。

孟嘗君田文。

齊湣王死後,齊國復國,孟嘗君這時獨立於諸侯——相當於一支獨立武裝。齊襄王畏懼孟嘗君的手腕和影響力,就與孟嘗君連和,至此孟嘗君算是又回到祖國懷抱。

不過他死後,子孫不爭氣,都爭著要繼承遺產,然後就被齊國和魏國合力滅了。太史公在這裡加了一句:孟嘗絕嗣無後也。

春申君黃歇。

率領六國攻秦失敗之後,黃歇就成了頃襄王心中的牛夫人,地位一落千丈。

而到楚考烈王病重之時,黃歇又被國舅爺李園暗算,被伏擊斬殺、再被滅門。


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上列四君仗義疏財,招賢納士,以品性賢德著稱,聞名遐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