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為什麼不聽你的?

很多採購人員在談判時往往只顧自己一方,只知一味強調己方訴求,甚至認為自己是買方、是顧客、是上帝,對供應商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無視供應商的訴求,但往往也經常碰壁,有的供應商很強勢,基本「不聽招呼」,採購為此很是苦惱。

講課時經常有人問我,「老師,強勢供應商如何應對?」於是我給他講了《八招應對強勢供應商》,但他們還不過癮,反覆追問,「宮老師,還有什麼招?」

每當這時,我就會問,我說的八招你都用了嗎?沒有!

你有做「供應商感知模型」分析嗎?沒有!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供應商感知模型呢?簡單說就是供應商對你的態度模型。

供應定位模型是採購方根據採購產品的支出大小、IOR等級的程度的主觀定位,是知己的過程,那麼供應商感知模型(Supplier Perception Model)就是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待採購方所採購產品,或者說是對供應商進行該項業務積極性的判定,是換位思考知彼的過程。

供應商感知模型也是以矩陣的方式來表示的:

其橫軸為採購價值大小,採購價值是指採購方採購額佔供應商銷售總額的百分比。大於15%為高,5%到15%為中高,0.8%到5%為低,低於0.8%為可忽略。

其縱軸為吸引力的大小,吸引力是指那些非貨幣因素,包括:戰略一致性、往來方便性、財務穩定性、間接利益的獲得性以及未來業務發展的可能性等等。


供應商據此也把採購方分成四類:

1、維持類:低採購價值和低吸引力(Marginal)

對於這類採購方,給予低的優先權與供應商積極性,沒有發展潛力,此種類型的採購方談判地位很弱。

2、盤剝類:高採購價值和低吸引力(Exploit)

對於採購方或許很重要,但供應商沒有理由發展長期關係,供應商不會付出特別的精力,也不會給採購方優先權,如果供應商確保獲得業務會抬高價格獲得好處。

3、發展類:低採購價值和高吸引力(Development)

採購方業務量可能很小,但供應商認為具有長期發展潛力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而與採購方合作,供應商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建立關係,這個象限合適建立長期、合作的關係。

4、核心類:高採購價值和高吸引力(Core)

供應商根據當前的業務與發展潛力,認為採購方是他們的核心業務部分,供應商會投入明顯的精力來銷售並保持與採購方的業務合作,這個象限合適建立合夥的關係。


從一個樣例來理解這個模型的思想。

舉個例子,一個供應商所生產產品的固定成本7元,變動成本2元,對不同的採購方會有不同的報價。

發展象限:報8元,以求未來的發展和在其它方面獲得利益,可以在這裡少虧,因為採購價值低不影響業績。

核心象限:報10元,薄利多銷,與採購保持夥伴關係維持行業的合理利潤(10%)

盤剝象限:報15元,由於沒有發展前景,在能夠獲得訂單的前提下最大化此次交易的利潤(大於66%)。

維持象限:報25元,此報價不是為了獲得高利潤,因為採購價值小不足以創造業績,而是拒絕交易的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

作為一個採購人,好好想想,你在供應商心中是什麼樣的感知模型?不要獨自再做「上帝」夢了。

本文來源:宮迅偉採購頻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