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早已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給會擺弄手機的人帶來了無盡的方便。但人舒服下來就是容易作,我就硬是讓自己過了沒有共享經濟的一週。

▲就是要不方便

事情是這樣的,有天下午去找朋友,剛出地鐵就發現手機沒電了。當時我就想找個共享充電寶,然後就意識到要掃一個共享充電寶,首先要有一個有電的手機。

出租等不來,叫車不可能,走過去不知道路,我只好在風中先懵著。就在這時,地鐵口出現了一位貴人:摩的師傅。

「XX路XX小區XX棟。」

「十五塊錢,送dou門口。」

「走。」

如釋重負,還比叫車省時間。

關鍵時刻還是要靠現金!我想著這共享經濟也沒啥,再加上老依賴手機也不好,於是就決定要「拜拜小黃車, 滴滴微信支付寶;美團快點餓了麼,拿走拿走別客氣」一陣子。

一週之後,我覺得自己過的還不錯。有一些不方便產生;但總體來看,生活也沒有很糟,相反,省了點錢,省了點時間,精神狀況也有點改善。

出行

對出行的影響最直接,我日常的通勤就是共享單車+地鐵,偶爾叫車。沒了共享單車,就變成了走路+地鐵,偶爾摩的/打車了。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摩的和計程車只能靠緣分,所以還是走路的多。但新的出行方式,並沒有花更多的時間。一方面,在車少、耗損多、有私鎖等情況復現的當下,找共享單車本身也很費事,很多時候只是走一路,還要生一路氣。另一方面,步行需要花費的時間會敦促自己出門要趁早,千萬別磨蹭,也間接縮短了準備時間。

不過需要坐車的時候就真的是噩夢了,有天晚上在永寧門等不到計程車,我就只好從那裡走回了信號廠。

步行

兩天後我又碰到了相似的情況,於是「無共享經濟計劃」迎來了第一次破功:一邊想誰愛走誰走去,一邊找了一輛車。那個時候就想到市政自行車了,以前我因為有樁退了這個業務,但現在就覺得它雖然有樁,但不難找,而且車基本都能用,第一小時還免費,真是種種好,目前朝三暮四的我已經重新辦理了這項業務。

不過出行的負重增加了。尋常只需要帶上手機,兩張卡和一張應急鈔票,現在卻多了錢包和充電寶。明顯口袋裝不下,就要背個包兒,背個包兒只裝這些太空了,就要再把書、相機、筆記本甚至計算機都放進去背著。出門兒回來卻懶得整理,最後包越來越重,直接導致不想出門(但還是不想整理)。

飲食

不叫外賣比想像的難。

叫外賣是因為懶,也是因為品類多,給「中午喫啥」這個超級大難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行解,同時用手機找食物也是午間休閑的好辦法,最耗時間的莫過於湊滿減,雖然身體沒有動,但是鍛煉了腦子啊!

離開外賣後,到飯點兒就懵了,不然就是去食堂,但我又怕人多,等大家都散了就又剩不下什麼;要說出去喫,住處周圍餐廳本來就不多,不少還因為各種離奇原因被我列入黑名單,可選的極少,兩天就膩了,最後一到喫飯就發愁。

▲看著很糟糕但其實特別好喫的菲律賓菜

確實被外賣慣著了,開始的時候不知道喫啥就不好好喫飯,有時就麵包牛奶一頓就頂過去了,還有天直接喫了一桶士力架,飲食亂到懷疑自己沒有自理能力。到後期有所改善,知道買幾個雞蛋備著補充蛋白質,去超市買點水果蔬菜做簡單的沙(素)拉(拼)等等,喫的還算健康。畢竟,很多外賣完全就是用油泡出來的啊!

支付

離開共享經濟,順帶著也離開移動支付。

▲刪掉支付寶

但花錢最重要的其實是方便,在掏手機成了習慣後,離開移動支付其實很困難,尤其是在收錢的人還不配合的情況下。我總是會被問到「就不能用支付寶/微信嗎」,偶爾還被嘲諷「都什麼年代了還用現金」。 一些地方甚至以「麼有零錢」為由不接受現金,作為逆來順受慣了的西安消費者我也是隻能多說幾句才能把錢花出去。難不成不買嗎?

用現金有個好處是它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花錢如流水」,早上出門一張紅票,喫過午飯就只剩下幾張散鈔,到了晚上更是所剩無幾:於是花錢也變的謹慎很多。而動態二維碼卻只會讓人誤以為家裡有礦然後瘋狂花錢。

▲難得看見的「本店只收現金」

購物

一不做而不休,最後乾脆連網購都說再見了。科技成就肥宅生活,給了人動動手指就愜意享受便捷的日常。我住的地方往返沃爾瑪不過十來分鐘,但自從有了京東到家這種服務之後就基本不去了。

離開共享經濟的這段日子,就不可避免得去跑超市。逛超市時會有一種「喫虧了」的感覺,總想著在網上能買到更便宜或更好的東西,最後逛完出來就只買必需品和半價的水果。

但其實現在實體店的價格還是很美麗的的,有次碰到某G品牌瘋狂打折而且折上8折,在等朋友如廁歸來的間隙完成試穿,花不到一百七買了一件原價近八百的大衣,便宜且高效。

使用手機

共享經濟的產物讓我在手機上消耗了更多時間,也承受了更多的精神壓力。比如點外賣這件事,找食物就花上半天,下單之後又守著手機看進度,一旦超過頁面上的時間就給店家或外賣小哥奪命連環call,最後常常為這些事情焦慮。

但現在這些產品和服務都不用了,煩惱馬上就去無蹤。一段時間下來,出門甚至基本能離開手機。一來二去,也不那麼喜歡手機了。以前手機一沒電就會變的非常焦慮,總是要馬上找地方充電。但現在就好很多,心態成了「反正也沒有人聯繫我,就算有,他們等等也無妨。」非常輕鬆。

▲不如拆了這個沒用的手機

總結

如前文所講,離開了共享生活,雖然會有一些不方便,但整體看並沒有讓生活變的很糟糕。反而還有一點點好處。

共享經濟確實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由於其並沒有對基本的供求關係和市場規律形成挑戰,尚未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決定性的地位,對我們的影響其實也沒那麼大。幾年前沒有這些東西時我們時怎麼過來的,現在一樣能那麼過去。

遠離它的日子也讓我留意到共享經濟隱藏在「便捷」背後的負面影響。

「便捷」的好處是能夠即時滿足,但其弱化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讓我們形成了依賴。叫車方便了,我們不再規划行程;外賣方便了,我們對食物的需求逐漸變成果腹。而與此同時,為了獲得這些產品和服務,我們可能付出了更多的時間、經濟和精神成本,但明亮且不斷變化的手機屏幕卻讓我們忽略了這件事。

還有一點,我覺得離開共享經濟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做了個「隱形人」,滿足了我一顆中二心:無論是網上下單、移動支付、在滴滴/ofo上出現行程等,都讓我們產生了「數字痕跡」。而使用現金/公交卡、徒步去超市/餐廳讓我有一種自己「遁形」了的感覺。

在個人隱私越發被重視的當下,通過避免使用各種掃碼或在線服務減少自己的「數字痕跡」,也算得上是一種保護隱私的辦法。

不過隱私有多寶貴呢?

有天去喫火鍋,同行的人上網一搜說:「買這個,相當於打五折」,我直接就從了。

作者 | 阮唐

版式設計 | 霹靂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