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寶馬和戴姆勒宣佈合併旗下共享出行業務


我認為這或許說明要真正玩轉重資產、重運營的分時租賃,還得靠主機廠出馬。

戴姆勒的car2go、寶馬的ReachNow(美、中)/DriveNow(歐)作為主機廠背景的共享汽車平臺,相對於Uber 、Lyft以及國內的滴滴、美團這類互聯網科技公司,以及神州、一嗨等租車公司而言,具有多方面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

  1. 車源層面,依託車企自身的完善產品構架,主機旗下的共享汽車出行平臺幾乎可以無障礙地擁有自身專為共享汽車定向研發的全系車輛資源。
  2. 運營層面,網點開拓、充電/加油、洗車、處理違章等方面,與主機廠遍佈全球各地深入三四五六線城市的經銷商、服務商體系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強大的硬體運維、服務保障能力非常規互聯網企業所能比擬。
  3. 智能終端與車輛管理系統方面,硬體層面能實現與車輛並行研發,匹配度高;數據層面,能夠與車企自帶的車輛大數據監測體系無縫對接,系統搭建和相關的數據管理服務對於許多車企而言都是現成的。
  4. 如在我國,還有一層,那便是車企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參與者(不少還是巨無霸國企、央企)與各級gov.機構在爭取專屬停車位、專用運維場地等公共資源時強大的談判、議價能力。

以上優勢無論互聯網科技企業還是租車公司,短期內都無法與之比肩。BB的聯手出擊打造的新巨頭,必然會讓Uber 、Lyft等同行倍感壓力。

最後是思考題:新的公司究竟該叫啥名字?CarNow?Drive2GO?GoNoW?


汽車公司涉足共享出行,或者說,涉足出行業務,是業務的一種延伸,也是因為自己本身是有一些天生存在的優勢,當然也有自己的劣勢。

首先說優勢:

1)自己本身就是生產車的,所以在車源方面有天然的資產資源優勢;

2)出行業務的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覆蓋面,本身有4S店等等資源,可以迅速的鋪開;國內的首汽旗下的一個共享出行品牌,與首旅如家是一個集團的,直接利用同一集團的資源,在上海將共享出行的車放在酒店的停車場,這不僅僅是解決了車輛的覆蓋,還解決了客戶的來源問題,因為酒店的客人,很多都是差旅客人和旅遊的客人,用到共享出行工具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3)可以幫助自身做汽車的銷售;德系的車商這幾年,日子過得並不是特別好呢,所以國產的一些汽車廠商在海外做併購;共享出行的業務之中,客人會體驗到具體廠商的車,體驗好的話,是會購買的,並且也能提升自己的品牌效應。

4)需要應對來自新興玩家的威脅,因為Uber、Lyft、Grab和滴滴這類平臺起來之後,逐步是可能涉足汽車生產的;神州租車就直接收購了一家汽車公司呢,實現了控股;雖然那家汽車品牌的車,我開著很不習慣,也不怎麼看好;但是這個不見得其他的玩家弄不到好的汽車廠商。

劣勢:

1)造車,運營共享出行的項目,不是一個產業呢,造車的經驗基本上是用不上的,如何弄個合適的團隊來運營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2)共享出行的項目基本都是燒錢的玩意兒,如果是汽車廠商來全資投入,能燒錢到什麼程度是難以把握的,至少我不覺得,在燒錢一直看不到頭的時候,他們會一直堅持下去,看到春天的到來。

3)還有一個就是C端流量從哪裡來的問題,這個跟前面兩個是密切相關的,團隊怎麼樣,以及願意砸多少錢;也可能砸錢,都砸不出來。


雞肋項目找人分攤成本,結合優勢試圖翻身,僅此而已。
這是傳統汽車廠商,又都是德國的,在應對新興力量的挑戰,他們有些共同的利益,當然要聯合已扼殺新興挑戰者了,在傳統領域,他們顯然是競爭對手。簡單一點,就是他們都當大哥好多年了,不能讓新來的小弟把他們都挑了,多沒面子,以後還怎麼混,當排除其他威脅外,彼此之間還是要爭老大的啊!


瀉藥…說明主機廠思路開始變革了,其實一直在變,不過幅度小,目前絕大多數主機廠普遍都沒有新方向去發展,日系的新能源還是不錯的。寶馬和戴姆勒在新能源領域同樣沒有出眾表現,進入共享還是有些許想法的,但感覺沒有決心啊,要不還合併。寶馬自身可能與旗下車型豐富程度不足有關吧,畢竟賓士本田豐田都能兩座到七座,宜家宜商都好用,共享的主力,決心大了的話自己上馬七座mpv不就行了,看到共享前途不太明朗,沒有投入大的賭注。

要是共享角度出發,國際可能寶馬略感普通些,到國內平民租用少,商務用的多。平民日系能多一些吧。


這個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因為優質資源可以集中使用,壞事就很容易因為品牌效應造成一家獨大,排擠其他公司發展,市場的多樣性沒有了,對消費者不是好事


沒接觸過寶馬的DriveNow,公司旁邊倒是有Car2Share。租的車都是Smart,總得來說延續了Smart的一貫風格。花一輛車的錢買半輛車,Car2Go很貴啊,比神州,一嗨什麼的都貴。而且還小啊,除了方便自己上下班沒了。但是就這點事你打車不就行了麼。宣傳的是比打車便宜,同時跟租車公司比他們不用你出油費。實際上結算是這樣的,我給各位大寶貝們介紹一下。

計程車是按里程收費的沒毛病吧,他們也是按里程。按里程計算的話也確實比計程車便宜,兩座的車1.2/公里,四座的車1.5/公里可問題是你他媽還收我租金了,把租金加進來都他媽能打五輛車一起跑。滴滴行政級別的車直接約倆,導航走錯車道了,下車換另一個,非常穩。

和租車公司相比,確實不用你交油費,他們有自己的加油卡。你要是順路去加油站加上就可以,這點跟租車比也沒有什麼不方便。可是我想問一下曾幾何時有人的車跑1公里需要加1.2元錢的油嗎?那自打盤古開天地以來有人跑1公里需要加1.5元錢的油嗎?

而且,這東西是你在哪個停車場租的,還給哪個停車場。有一種分時租賃叫EVCard是那種所有的停車場你都可以還車,如果停滿了在附近還車也可以。哈?戴姆勒還是寶馬,屁股撅的太高了點了。

總的來說,長途出行或者用幾天時間的車我看不出Car2Share比租車公司有什麼價錢上的優勢,也看不出有多方便。短途出行沒有可能比計程車更快更便宜。

我到現在都沒太明白,到底哪種人有哪種需求,需要這種租車服務?

這哥倆合在一起全球31個城市,2萬臺車。你看看這數,是不是太慘了點了。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幹不下去了報團取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