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歷史認識論是歷史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指人們依據預先確定的目的,按照既定的價值取向,利用歷史事實所遺留下來的各種客觀信息,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反映和表現歷史發展客觀運動過程的一種活動,它是一個包括信息獲取、儲存、加工、變換、反饋等諸多環節的思維操作過程。

嚴格說來,歷史本體論是關於歷史本體即客觀歷史進程的理論認識,也即歷史理論,而史學方法論則涉及手段問題,因而歷史認識論成為歷史哲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正因此,它成為當代國內外史學理論界集中重要之點。

歷史認識論是歷史哲學中重要問題之一

起源

歷史認識論的興起,源於西方思想界對歷史哲學的傳統形態及其理論觀點的不同體認。在義大利著名歷史學家克羅齊看來,歷史哲學的研究對象不是歷史本身,而應該是史學史,因此,歷史哲學是「有關歷史認識論的研究」。

主體和客體

主體

主體即歷史認識者,包括歷史學家、社會精英層和全體社會成員等不同層次的人群。主體意識結構要素:哲學觀點(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倫理觀、價值觀等)、政治立場、知識基礎、生活經驗、情感、性格氣質等,都會對歷史認識起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客體

首先,客體是認識論中的範疇,它不同於本體論中的客觀實在。歷史客體,是歷史認識論中的範疇,它也不同於歷史存在。所有紛繁複雜的歷史現象、歷史事物,當它完全與歷史認識的主體相隔離的時候,它就不是歷史客體,它對主體沒有意義。歷史客體,是主體所認識到的歷史存在,是歷史存在的一部分。

作為歷史存在的一部分,它具有不以主體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性,主體不能歪曲或改鑄;作為主體的研究對象,它不能脫離主體而成立,和主體處在相互依賴、相互作用之中。在承認歷史客體的客觀性的前提下,我們應強調歷史客體是被主體所設定、所選擇的產物,它是主體本質力量的表現和確證。

其次,歷史認識的客體是一種中介性的史料客體,而不是真實的歷史實際。一般說,作為歷史存在的一部分而進入主體研究結構之中的,叫做歷史客體;作為對歷史客體的一種反映,以文字描述的形態而存在的史料,就叫它史料客體。

主要觀點

狄爾泰、文德爾班、李凱爾特、柯林武德等人對歷史哲學都持有與克羅齊相似的看法,英國學者萊蒙在《歷史哲學:思辨、分析及其當代走向》、柯亨在《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個辯護》中更是明確地闡釋了歷史認識論的理論框架和基本觀點。

歷史認識論既承載了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傳統,又為現代歷史哲學提供了一種「方法論上的契機」,不僅在代表性人物上新人輩出、流派紛呈,而且在研究內容上汪洋恣肆、新見迭出,標誌著西方歷史哲學由近代形態轉向了現代形態。

特徵與本質

特徵

歷史認識論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注重對歷史理解、歷史性質、歷史認識的研究,因而具有鮮明的批判性和方法論意蘊。歷史認識論的這一特徵,是在批判與顛覆在西方長期居於支配地位的黑格爾思辨的歷史哲學過程中形成、確定和不斷深化的。在歷史認識論看來,黑格爾思辨的歷史哲學具有嚴重的理論缺陷,過分推崇用哲學觀念去思考歷史。

按照柯林武德在《歷史的觀念》中的說法,在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中,最引起人們強烈地反對和敵視的莫過於就是把歷史過程當作是一個邏輯過程。與之相對,歷史認識論認為,要研究歷史事實,首先要研究歷史記載的性質。因為人們是通過歷史記載去認識客觀的歷史,但歷史記載並不是客觀的,而是歷史學家一定價值觀念的產物。歷史學的這種特殊性造成了歷史認識論的必要性。

本質

從本質上看,歷史認識論的興起意味著歷史思維方式的根本改變,在黑格爾那裡,理性似乎是高高聳立在祭壇上讓人頂禮膜拜的神像,是一種新的迷信,而歷史認識論則是質疑這個祭壇上的神像,要打破這種新的迷信,強調通過邏輯分析、哲學批判廓清隱藏在歷史記載背後的歷史真相和歷史事實,要把對歷史的形而上學的思考轉向對歷史的性質的思考和對人的認識能力的探討。這也正是狄爾泰所宣稱的要建立一門批判哲學——「歷史理性批判」,即批判性的研究,使歷史學成為一門具有相對自主性的學科,從而不斷提高人類認識自己及自己所創造的歷史和文化的能力。

與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認識論反映了歷史哲學走向深處的需要,對現代哲學、歷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為歷史服務」的歷史唯物主義而言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一門歷史科學,同樣在理論研究和闡發過程中滲透著科學的理論方法。科學的理論同科學的理論方法是相適應的,缺乏科學的方法是寫不出科學的理論的。無論是在馬克思早期代表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還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合著的歷史唯物主義成熟作品《德意志意識形態》以及馬克思最主要的著作《資本論》中,馬克思在探討歷史及其規律的同時,系統地運用從抽象到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等歷史認識的基本方法,並在批判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過程中,展示了強烈的批判意識。正是因為歷史唯物主義與現代歷史哲學「相似」或「相通」的一面,英國歷史學家裡克曼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與歷史認識論的方法是一致的。

價值與影響

歷史認識論在對傳統歷史哲學進行摧枯拉朽的打擊的同時,對現代西方歷史哲學乃至現代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方面,歷史認識論的創立突破了20世紀初以來的「歷史主義的危機」,強調歷史研究直接進入歷史學家的「工作作坊」,歷史學家要作為主體與歷史客體之間的「對話」,從而建立起「從內部」探索歷史的方法論體系。

另一方面,歷史認識論不僅關注歷史認識主體的素質與能力問題,而且關注歷史認識主體的時代影響和社會性問題,即歷史認識主體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從歷史認識主體出發,進而探討歷史認識主體所處的社會及其歷史與需要,歷史認識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理解歷史、解釋歷史的新的視域、新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李士坤,《歷史認識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03月
  2. 光明日報,歷史認識論的當代價值,news.gmw.cn/2017-06/05/,2017年06月05日 15版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9頁
  4. 邵華,《宜賓學院學報》,徐復觀的歷史認識論,2018年第1期2-9頁
  5. 陳挺,《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馬克思哲學視域中的歷史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效應——基於《回到馬克思》的文本學解讀,2014年第6期5-7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