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亞歷山大帝這此東征的影響要從兩方面來講,一個是對亞歷山大的影響,一個是對印度的影響。

講影響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亞歷山大大帝和他的征程。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葯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亞歷山大東征雖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一定危害,但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亞歷山大死後,亞歷山大帝國分崩離析。

亞歷山大大帝活了33歲,他的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時,印度的統治者是波斯人。

亞歷山大大帝在印度河以東的海達斯佩斯河,和前來抗擊的印度國王波拉斯夾河對峙,隨後一戰徹底擊潰了波拉斯的軍隊。亞歷山大戰後義釋被俘的波拉斯,仍然讓他作印度國王,波拉斯也宣布對亞歷山大死心塌地地效忠。此時亞歷山大手下的軍隊已經厭戰,亞歷山大不得不停止遠征,開始西歸。我們可以設想的是,如果亞歷山大繼續進軍,他將進入中國境內,而此時的中國正是戰國中期。。。

好了,講完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的過程,我們談談這次東征的影響。

首先是這次東征對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過程的影響。

東征印度河流域這一戰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的最後一仗。這次戰爭耗盡了亞歷山大軍隊最後一絲力氣,他們以強弩之末,攻擊了印度印度河流域,但並未深入,也並未擊敗當時印度的主要國家信德王朝。

亞歷山大的士兵們由於連年苦戰,又受到酷暑.暴雨及熱帶病的襲擊,拒絕繼續東行,亞歷山大被迫撤軍。隨後,亞歷山大大帝回到巴比倫後,突然病死,帝國隨之分裂。

所以,這次東征停止了亞歷山大的腳步,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征程進行下去,印度之後就是中國,而當時中國正在春秋時期。。。

我們再講講這次東征對印度的影響。

波斯人和希臘人的入侵,使印度第一次和西方發生了接觸,商業和文化交流的渠道從此打開。波斯人帶來的阿拉米字母,經過演化,在印度變為盧體文字。這種文字在西北印度一直通行到公元3世紀。孔雀王朝時代的建築和宮廷禮儀,據某些學者說,也受到波斯的很大影響。希臘人把他們的錢幣帶到了印度,使印度的鑄幣技術獲得了很大提高。印度天文學家亦從他們的希臘同行那裡學到不少東西。反之,印度在哲學、藝術、數學和醫藥方面也影響了希臘,並進而影響了基督教。

另外,亞歷山大在印度西北部的征略活動削弱了這裡眾多的部落和王國。他也曾嘗試在傑盧姆河以西建立兩個行省,留軍屯守,委派總督,並使河東諸小國受其節制。這一切都為新的孔雀王朝建立較為持久的統一帝國鋪平了道路。

最後,我們還是必須承認亞歷山大大帝是個牛叉的人。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遠徵到達印度河上游。由於官兵思鄉厭戰,加上當地氣候炎熱,疾病流行,亞歷山大被迫決定撤退。公元前325年,返抵巴比倫,10年遠征即告結束。經過10年的東征,亞歷山大建立了西起希臘,東至印度河流域,南括埃及,北抵中亞的幅員遼闊的大帝國。

亞歷山大的征服活動,打通了印度河至尼羅河的通道,促進了東西方貿易、文化的交流。亞歷山大對印度的入侵打斷了摩揭陀王國的發展,給旃陀羅笈多(月護王)以可乘之機。他先是趕走了亞歷山大留下來的駐軍。隨後,又推翻了難陀王的統治,建了孔雀王朝。旃陀羅笈多的孫子就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阿育王(是亞歷山大成就了孔雀王朝)。


前面大家都談很多了,我只講軍事方面的影響!

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率領他的無敵軍團,來到了印度河流域,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在這裡,他遇見了東征中最強大的對手,波魯斯大帝。

在與波魯斯大帝決戰時,他們見識了戰象的威力。據說,在這次大戰中,波魯斯大帝總共投入了200頭大象。這些大象身披重甲,背上馱著城堡般的塔樓,上面攜帶著數名弓箭手和標槍射手。作戰時,戰象排著整齊的隊列向前衝鋒。象背上的人,就向射箭和投擲標槍!

歐洲的重步兵在面對亞洲的輕步兵時,幾乎是戰無不勝的,哪怕面對人數遠多於自己的輕步兵,他們排著方陣,仍然能夠將對方衝散,以難以置信的戰損比戰勝對手!

但是面對象陣的衝擊,這些所謂的重步兵軍團,如同螳臂當車一般,被衝殺的七零八落!

雖然這場戰爭以亞歷山大的勝利結束(步兵和騎兵被亞歷山大擊潰,導致印度軍隊亂成一團)。但仍然給他造成了東征以來最大的損失!確切的說,是戰象給他造成了東征以來最大的損失!

戰後,亞歷山大對戰象的作用推崇有加,除了俘虜的80頭戰象外,他還向當地人購買了70頭戰象。從此,戰象大量的被引入西方。

到了羅馬與迦太基爭霸的時候,戰象被廣泛地應用,簡直達到了無戰象不成軍的地步。

下圖為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迦太基大軍!

而西方的很多國家為了對付戰象,也研究了非常多的戰法,比方說火豬陣、火羊陣等。

假如沒有這次亞歷山大對印度河流域的遠征。那麼,戰象就不會引進到西方,從而改變西方的戰爭方式!


謝邀。亞歷山大東征印度河流域,把一些希臘文明傳播到印度河流域,從而部分程度上促進了希臘文化東漸。不過,這個影響力其實算不得多大。

亞歷山大東征印度河,是公元前330年攻滅波斯,此後又用三年征服了波斯東部的中亞地區後,在公元前327年繼續向東,劍指印度。前326年,亞歷山大在赫達斯比戰役中擊敗印度國王博魯斯的三萬大軍和200頭戰象。但到此時,八年里遠征2.7萬公里的馬其頓軍也成了強弩之末,將士思歸心切,無力再進。亞歷山大沒法違背眾心,面對印度河流域的複雜地形,他無力進行徹底征服與管轄。再加上,他對印度國王博魯斯在戰鬥中表現出的英勇非常敬佩,於是不但沒有吞併博魯斯的王國,反而將之前佔領的領土歸還博魯斯,與他結盟交好。然後,亞歷山大率軍班師,在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倫。

可見,亞歷山大在印度河流域停留的時間並不長久,打贏之後也沒有如何有效統治。而在亞歷山大去世之後,他的部下瓜分了龐大的帝國,繼承亞洲領土的是塞琉古王朝。塞琉古王朝又曾在印度河流域與當時的印度政權交鋒,最後一度佔有部分印度河流域的土地。塞琉古本身屬於希臘化的國家,他們對印度河的影響,比曇花一現的亞歷山大要強的多的。

由此可知,亞歷山大的東征對印度河流域影響有限。如果硬要說,那麼亞歷山大第一次打到印度河,為後來的塞琉古王朝再征印度河趟了路,僅此而已。


感謝邀請與信任

亞歷三大東征從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24年共歷經10年。由希臘向東一直打到今烏茲別克和現巴基斯坦地區,滅了波斯,建立了西起巴爾幹東至印度河流域,面積達五百餘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帝國。其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從政治上來說使東方君主統治和希臘城邦模式相互影響交匯;經濟上形成了亞歐非一體的希臘化世界,促進溝通了希臘、埃及、西亞、中亞、印度之間的貿易;文化上使西方哲學和埃及及西亞數學、天文交匯融合,使希臘的科學得以迅猛發展,東西方的藝術形式與風格也相互造成了影響。


謝邀。活了僅僅三十三歲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時任希臘馬其頓國王,全盛期建立了一個面積五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帝國,由西向東橫掃波斯,印度等文明古國。在印度的統治達二十年之久 留下了不少遺產。

在阿富汗和印度,希臘化(hellenistic influence)最明顯的影響是在相對較晚的希臘—巴克特路亞greco - bactrian王國(公元前250 - 125年)(現代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和印度-希臘王國(公元前180 - 10年)。憑藉古老中國的絲綢之路,希臘文化與印度、尤其是佛教文化雜交,對佛教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創造了一種希臘佛教藝術的文化。其後派遣第一批佛教傳教士到中國、斯里蘭卡和地中海(希臘佛教修道)。在這段時間裡,仿照希臘佛教風格的阿波羅雕像出現了。一些佛教傳統也可能受到古希臘宗教的影響: 菩薩Boddhisatvas的形象讓人聯想到希臘的神聖英雄阿波羅,而一些大乘禮儀(燒香,撒花瓣,以及放在祭壇上的食物)則類似於古希臘人的習俗; 不過,在土著印度文化中也有類似的做法,很難理清其源頭。一個叫梅尼德一世的希臘國王,皈依了佛教,並在佛教文學中被稱為「米琳達」。希臘化的進程也刺激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例如,古希臘天文儀器出現在了公元前3世紀的Greco-Bactrian,即現代阿富汗的Ai Khanoum(原文如此),而希臘的球形地球行星的球體則最終取代了長期以來印度宇宙信仰的圓盤組成的四大洲圍繞一個中心山(Mount Meru),宛如一朵花的花瓣。《亞瓦納加塔》(《希臘天文專著》)和《Paulisa悉達多》的文本描述了希臘天文學思想對印度天文學的影響。亞歷山大大帝即希臘化對印度藝術的影響是深遠的,比如一些寺廟和雕塑,等等。

以上內容轉譯自維基百科(英文版Wikipedia ),缺乏旁證,僅供參考。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古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業績,亞歷山大東征雖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一定危害,但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開始了長達10年的東征之戰。他用以開始遠征波斯帝國的軍隊,由步兵3萬名、騎兵6干名和戰艦180艘組成。波斯帝國卻擁有數十萬大軍,戰艦500艘。而且,波斯帝國面積比馬其頓王國約大50倍,更何況遠東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倫、腓尼基等諸多國家均已被波斯征服,併入波斯版圖。儘管力量懸殊,但亞歷山大善於從本質上看問題。他深知,波斯帝國雖國土遼闊,軍隊龐大,威名猶在,但其勢已衰,內部四分五裂。而馬其頓王國氣勢正盛,銳不可擋。亞歷山大藉助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之餘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氣,一鼓作氣,突破敵防線,首戰告捷,徹底摧毀了波斯人的土氣和抵抗的決心,開闢了向亞洲擴張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戰而降,甚至把亞歷山大視為將他們從波斯人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救星。遠征軍連續作戰10年,行程萬餘里,進行上百次強渡江河、圍城攻堅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戰,建立了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亞歷山大帝國。作戰中,亞歷山大正確選擇戰略方向,合理運用馬其頓方陣戰術,善於組織步兵與騎兵、陸軍與海軍協同作戰,軍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並用等,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留下光輝一頁。亞歷山大東征給當地人民造成深重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希臘與亞非諸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在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

在政治方面,東方的君主專制政治和希臘的城邦體制出現了一種結合,在承襲東方體制的同時,希臘自治城市把希臘民主傳統和商品經濟引入東方。在經濟方面,通過遠征而形成的歐亞非三洲一體的希臘化世界,對溝通希臘和埃及、西亞、中亞以至印度的商業貿易,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這種經濟日後成為羅馬奴隸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過,西方沒有繁榮起來,東方始終是希臘化世界的中心,在文化方面,亞歷山大的征服使東西方文化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衝撞和交融,這使得富於理性和邏輯的西方哲學與古代埃及、西亞豐富的數學、天文學知識相結合,使希臘化的自然科學發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東西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也相互影響,在思想方面,亞歷山大帝國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和胸懷,希臘人從此走出狹小的城邦

亞歷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時間裡統一希臘全境,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征服全境約500萬平方公里,超過東方七國領土總和。特別是亞歷山大在東征期間一度打到印度河流域。如果他再進一步越過蔥嶺,就將進入西域地區,距離中國可謂僅有一步之遙。但他最終沒能跨出歷史性的一步,與中國擦肩而過。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戰國時期,如果亞歷山大能再進一步首先接觸的就是當時的秦國。此時的秦國剛剛完成商鞅變法,國力十分強盛。馬其頓軍團對上秦國虎狼之師孰勝孰敗,不得而知!


哦,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使印度文明由列國並舉到帝國統一。從而推動了印度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

與此同時,帶來所謂的希臘文明~犍陀羅藝術:佛陀的一些寺廟菩薩石像雕刻,融合了希臘式雕刻和浮雕風格……

犍陀羅藝術形成後:對次大陸本土及周邊的中國、朝鮮、日本等亞洲國家的佛像藝術,都起到了深刻的影響~如我國新疆、敦煌、雲岡的佛教佛雕藝術等。


謝邀,古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一公元前323年),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他雄才偉略,勇於善戰,領軍馳騁歐、亞、非大陸,使得古希臘文明廣泛傳播,是世界古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統率希臘聯軍攻入印度河流域,此舉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對印度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