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

看久了會寫詩的


背詩

複習


05.16

2019

05.14

每日背詩 | 江村即事

05.13

每日背詩 | 詠虞美人花

05.12

每日背詩 |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夏日遊南湖

宋·謝薖(kē)

麴塵裙與草爭綠,

象鼻筩勝瓊作杯。

可惜小舟橫兩槳,

無人催送莫愁來。



註釋

1、南湖:在今江西撫州市附近。

2、麴(qū)塵:麴,酒麴,麴塵是酒麴上所生的菌,其色淡黃。

3、象鼻筩(tǒng):筩,同“筒”,指用毛竹做的又粗又直有類象鼻的飲酒器具。

4、瓊:赤玉,亦用以泛指美玉。

5、莫愁:詳見文中解釋。


簡析

這是一首頗能見出作者真本色的詩,我們來看一下:


“麴塵裙與草爭綠。”


“麴塵”就是釀酒的過程中,酒麴上所生的菌,其色淡黃,故詩歌中常用以代指淺黃色。那麼這句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不少穿着淺黃色裙子的仕女都來到南湖遊玩,而南湖正值夏季,芳草鮮美,綠色鋪滿,所以站在某處瞭望,是的,作者一定站在某處相對比較高的地方瞭望,就會覺得裙子鮮豔的淺黃色彷彿在和綠草爭奇鬥豔一般, 這裏的“爭綠”可以如是理解,首先淺黃色從色譜上相對和綠色比較接近,再加上陽光的照射,所以綠色的青草也會敷上一層黃色,同時在綠色的反襯下,仕女所穿的淺黃色裙子看起來也會顯得更綠一些,是故作者選用了“爭綠”一詞。


“象鼻筩勝瓊作杯。”


從第一句我們可以看出來,作者其實是站在某處高處瞭望的,那麼他僅僅在瞭望嗎?不是的,他應該和三五個知交好友,選擇了一處臺子,排擺好嘉果美餚,一邊痛飲美酒,一邊向南湖瞭望,注意,作者在這句詩中特意強調他們痛飲的酒器,並非精緻小巧的美玉做的杯子,而是毛竹做的又粗又直有類象鼻的竹筒,那麼這又是爲什麼呢?

在中國歷史上,我們看到的文人形象大都是受過良好的教育,說話溫文爾雅,行事不急不火,彬彬有禮,中庸平和,然而也不能說沒有“異類”,比如魏晉時的“竹林七賢”,比如本詩中的作者謝薖,當然謝薖的程度是遠無法同“竹林七賢”相提並論的,不過也並不排除他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也表現出相同的特質,今日在南湖聚飲的謝薖就是如此。試想一下竹筒的容量多大,一竹筒一竹筒的飲酒,這得多大的酒量啊,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牛飲”嗎?景陽岡上打虎的那位武二郎,也不過就是喝了十幾碗酒,結果酒壯英雄膽,楞是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那麼現在謝薖諸人,更是用遠比碗大的竹筒飲酒,不發生點事纔怪呢,那麼接下去又發生了什麼呢?


“可惜小舟橫兩槳,無人催送莫愁來。”


只是可惜,只是可惜,我乘坐來此的小舟就橫在那裏,卻無人搖動兩槳,爲我,爲我們大家,把那位善唱歌謠的美女“莫愁”催送而來,否則,有美酒暢飲,佳人伴唱,今日之樂,其樂幾何,那真是人生莫大之快事了。



看來人的本性真的是沒有太大的區別啊。即便是文人,古代的高級知識分子,當他們在酒精的助推下,首先想到的也是美女,自古英雄美女雙絕配,才子佳人亦是雙絕配,有才子沒美人總是多多少少會讓人覺得遺憾的。不對,不對啊,作者在第一句中不是說“麴塵裙與草爭綠”嗎?那些穿着淺黃色裙子正在草地上行走的女子不也是美女嗎?這麼多美女,亂花漸欲迷人眼,作者爲何還想讓人用小舟把“莫愁”美女催送來呢?


此無他,那些穿着淺黃色裙子的美女,不是別的,而是仕女。仕女是什麼呢?就是那些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以及服侍她們的丫鬟婢女,這些人再美,也是動不得的,所謂“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再說大家閨秀長期生養家中,亦缺乏民間女子那種楚楚動人的生機、活力和靈性,這就難怪作者在酒酣醉眼之中,特別懷想起那位民間美女莫愁了。


最後簡單述說一下中國古詩詞中沒少出現的美女莫愁。據說她有兩個來源,我們傾向於採信她原是石城的女子,石城就是今天的湖北鍾祥,那兒到現在還有個莫愁村,有一首古詞就是歌頌她的,那詞說:“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雙槳,催送莫愁來。”現在明白了嗎?謝薖的後兩句其實就是對這首古歌詞的再加工,只不過反這首歌詞而加工的,原詞的意思是有人駕着小艇,搖着雙槳,去把莫愁催送來,而謝薖則一變而爲自己的期冀,期望有人能那樣去做,言外之意當然無人那樣做了。


不過雖然無人那樣做,謝薖能發如此之奇想,居然想讓人搖着小舟把莫愁送來,亦足以顛覆我們心中早已形成的過於呆板、僵硬的文人形象,活脫脫的刻畫出他真情流露、灑脫不羈、不加掩飾的個性特點,而這樣的文學作品在整個文學史上都是相對比較少見的,所以酒在某種程度上又確實是個好東西,酒後吐真言,酒確實能讓人的真性情暴露無遺。


是爲詩解。


解讀者:歲月如歌,網名原上,古詩詞愛好者。

qq:303618383(原上)  

微信:18539102160(一路輕塵)



點擊“閱讀原文”複習背過的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