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清宮影視劇的炙手可熱,乾隆皇帝的形象頻頻在熒幕上出現,他還被描繪成一位千古聖君,不但明察秋毫又風流倜儻,實在是一些觀衆心中崇拜的偶像。事實上,真正的乾隆皇帝的經歷,比影視劇要豐富得多,他幹出的成就,還有一處超過了康熙、雍正,到底是哪一處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乾隆皇帝愛講排場、好大喜功,甚至到了老年,還將一輩子的功勞“攢”起來,自號“十全老人”。其實按照功績來說,乾隆皇帝比之康熙甚至雍正都差得遠,康熙千古一帝,咱們不說了;雍正勤勉盡責,任勞任怨,唯獨乾隆皇帝喜歡擺譜兒,充場面。可是乾隆皇帝也並非完全遜色於前二位,至少在正視歷史的勇氣上,他可超過了父親和爺爺一大截——從爲多爾袞翻案就可見一斑。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曾追隨皇太極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爲和碩睿親王,後來被封爲攝政王,順治都得叫一聲:皇父。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先是對其大加封賞,卻在兩個月後,直接把多爾袞從墳中刨出鞭屍泄恨,並將其爵位和尊號盡數削去,黨羽也被一網打盡,多爾袞集團算是徹底覆滅。

  多爾袞一案中,有着數不盡的冤屈和污衊,可是死人終究不會說話,只能一直被活人任意擺佈,此後多爾袞就成了官場“地雷”,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三朝,他的事很少有人敢提起,可是到了乾隆皇帝這裏,多爾袞總算是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乾隆下詔命內務府修葺多爾袞墓,並准許多爾袞後人進行掃墓祭奠活動,這是乾隆要爲多爾袞平反的前兆。五年之後,乾隆再次下旨,其中寫道:“多爾袞攝政有年,威福不無專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遂致歿後爲蘇克薩哈所構,誣以謀逆……世祖登位,尚在沖齡……假如果萌異志,此時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爲?他不在這時因利乘便,直至身後以斂服僭用明黃龍袞,指爲覬覦之證,於情理不合。”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多爾袞在初時確實作威作福飛揚跋扈,諸位大臣都對其有所忌憚,這才導致死後被蘇克薩哈誣陷爲謀反。順治登基的時候,還只是個小孩子,此時如果多爾袞真的有反意,大權在握的他爲什麼不動手呢?反倒是死後被指責僭越穿明黃色官服,將其作爲謀逆的證據,於情於理根本說不通。

  不得不承認,乾隆的這段話可謂是滴水不漏,不但爲多爾袞翻了案,而且還給自己的祖宗維護了面子。從此多爾袞被恢復爵位和稱號,諡號“忠”,還準其永享太廟,甚至多爾袞的旁支子孫們也受到了朝廷的重新啓用和重視。

  爲了能夠讓自己的定論日後不被推翻,乾隆乾脆一把火,燒燬了所有關於多爾袞的卷宗,沒有了卷宗,這事到乾隆這裏,就算徹底畫上了句號。爲何康雍兩朝不敢做的事,乾隆就敢做了呢?其實,這還是跟乾隆皇帝的性格有關,小編分析,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乾隆敢稱自己是“十全老人”,其實在他認爲自己的功績,要比康雍兩位先祖大的多,此次爲多爾袞平反,就是讓自己“聖君”的名稱,增加一道更加耀眼的光環

  第二,乾隆皇帝平反多爾袞,爲的就是籠絡清廷貴族的人心,目的是讓貴族們對其更加俯首帖耳,從此唯皇命是從。

  第三,乾隆的最大用意還是敲山震虎,他能把多爾袞的“黑”硬生生說成“白”,足見其權威性,由此,那些敵視乾隆的皇親貴族們也只能安分守己,不敢再有任何異動了。

  由此來看,乾隆雖在歷史上的功績比不過康熙與雍正,可是在正視歷史的問題上,簡直甩他們三條街,而正視歷史,源於一點,那就是強大的自信。

  而強大的自信,又來自大清朝最巔峯的國力。

  不過乾隆因爲愛慕虛榮,致使清朝整個官場開始颳起奢靡之風,他還將大清的家底幾乎揮霍一空,從此清王朝開始走向下坡路。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