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了几个山,锻练走了好多个月的山路,再走下去除了想在摄影上有所精进外,登山装备再不跟著提升一点就不像样了,但这方面没有对装备照相,没有图文,故在提到登下个山头前就先说一下装备

  如果没有这几个月的经验,说真的除了爬文之外,还真的不知在芒芒登山装备中如何去选我所需要的,先说刚开始的行装好了,应该是没有一个跟登山有关的吧,背包就相机斜背包加一支脚架,服装就般般的休闲服,鞋子也就是运动鞋啦,所以啊走山路啊,身上啊不管几机几镜,包包及脚架全身装都随著身体愰啊愰,愰到最高点,甚是影响走路的平衡性,或者会说就那几公里的路有差吗,初期呢,哇马细安捏想..所以也就没在意,但走久了就会发觉,走的路是爬升路,动哲好几公里,花费的体力会是持续的,装备在身上愰动,身体会不自主的去平衡,相机的愰动也会害怕东撞西撞的,无形的体力消耗加上长时间,就差很多了.因此背包就调整为一般般的双肩背包,脚架就省,以后再想

  再来就是鞋子了,爬文爬到也乱了,连钢头鞋都搬出来用,现在想想啊,以前真的太笨蛋走路了,以致一点都不注重鞋子的重要性,然不也把三地山也爬上去了(励害吧),了解到后面原来普通运动鞋跟登山所用的鞋子有何差别,对,就是防水及防滑性吧,于是呢,登山鞋买了,雨鞋也买了,登山鞋还供在家就开始一直都用雨鞋,哇~~~真是太好用了

  再再来登山用的裤子及排汗衫也都入门看看,是啦真的有差很多,这二个啊对体能上的省力上来说没有帮助,但弹性及排汗,乀~~~~还真的有差哦,由其都还是快干,再全身汗水之下干的很快

  问题呢,再回到包包,我又将我的相机包呢再缩小为单机枪包,给他挂在腰上,跟背包作个分离,想要拍照时直接抽出而不用下背包或卦在项上,方便多了,但走多了又发现一个问题,相机包爬完山后一定全湿,跟背包一样,这也要改进,于是千幸万苦中我找到一卡也是单机包又是防泼水的,解决相机问题,背包也由一般般的提升为登山包,发觉~~~~我原先的包包竟然重约快半台多相机耶,,,,加上汗水上去可以超过背一公斤多哦,哈哈,买~~给他买一卡登山背包

  IMG_1911-2.jpg

  笠顶山是一座很多人爬的一座小山,有很多的登山口,难易度就差很多了,我都是走三号,路线最短,最快到达(不一定哦),哈哈~~也是最陡的一条,挑战性十足,有点类似三地山南峰,但感觉又没那么长,山高大约也是600多,如上图是三号登山口

IMG_1912-2.jpg

三号的左手方又有一条小路,应该是四还是五号登山口吧,我没走过~~~略过 拍谢 

IMG_1923-2.jpg

进入三号入口后,路况不错很好走,不时路旁大树或有什么方便记号的地方会有1到10的标记,以示离登顶还有多少距离,然每个数字之间有多少距离,对不起~~不知,反正我只当参考看到数到快到9时就很开心了,哈哈,那小弟也没把每个数字拍下来,因为有时会爬到忘我,喘到最高点,真的有一点点难全部都收集到

IMG_1925-2.jpg

大热天厚,走到树林中真的很凉快,但光影错落的林中小径拍起来也是很有情趣,但不好拍,拍不好,怪

IMG_1926-2.jpg

奇怪,亮的过亮,暗又很暗,光差有那么大吗!如果要林中绿叶,有光影的地方定是过亮

IMG_1927-2.jpg

要了光影呢,很多的树及叶可能又要过黑,二者之间的平衡,顶多也只能如此

IMG_1929-2.jpg

入登山口后没多久的热身,就开始放大陡度,这是一台很干净,很好走的山路,很明显有不少热心的山友固定维护

IMG_1930-2.jpg

综使现在拍摄的作品没有以往晨昏光景那么多彩,常在林中享受光影,身在影相之中的感觉,除了喘之外,比较多的是用眼睛去看了

IMG_1931-2.jpg

随著高度愈高,视野愈广,这亦是很多登山者最享受的地方

IMG_1932-2.jpg

一路之字型的山径,道路宽大整理的棒

IMG_1933-2.jpg

呼吸虽然很喘,但随著步伐的节奏,以速度快慢来控制体能限制,一步一步的往上踩,心里很放空,眼睛享受著如画的大自然美色

IMG_1935-2.jpg

山下的风光及蓝天白云,无疑是个大好天气,心里又有一个想法,随著体力的提升,想走更长的路时,山上天气的变化常出乎意料,如果下雨呢~对啊 我最害的下雨

IMG_1938-2.jpg

目前为止我都会选天气很好时才会上山,不过安捏对吗!以后如果路长了,上的山变高了,不是一小时几小时的路了,我要怎么办,可能要考虑另一种方式的训练及装备提升了

IMG_1944-2.jpg

想著想著上到笠顶山棱线,一位常在这条山路上走跳的山友,一副轻松悠闲的上来又要下去了

IMG_1946-2.jpg

棱线上右走,顺著棱线约十几分钟就可到达三角点,上面主要是相思树林,微风吹过细叶摩擦的声音,速速叫的,加上蝉叫声,哈哈,比在城市中的车声人声有点不太一样,呵呵

IMG_1952-2.jpg

才600多的高度,就有这无敌视野,值得一来再来的让眼睛享受一下,天气实在太好了,心里又再想,这云的高度大约在2000吗~如果我爬到这之上往下看的景相又是如何呢

IMG_1954-2.jpg

走了一段出现二条路,取右手缓缓上

IMG_1955-2.jpg

三角点659,准备往下个目标,go

IMG_1958-2.jpg

爬山是一件很累人的事,那么累又怎么会那~~~么多人来来回回的一走再走呢,这就有趣了,有得人走一次,喜欢就喜欢,不爱就从此再见,干么没事自讨苦吃,然不多走几次,用心感觉大自然之美,用眼睛看看原始山林,发觉其中令人所爱之处,但不管爱与不爱还是要遵重山,并学习且逐步提升自我能力才能再从事这活动时提升安全性

IMG_1968-2.jpg

往左走是往真笠山的方向,路程有一点远

IMG_1973-2.jpg

 

这一段的树林有一点密,但还没明显爬升,只是缓缓的上,路不大条,但是蜘蛛网粉都,常不注意就往脸上扑,噗~~~~~~~不书服

IMG_1974-2.jpg

直到此地都可感受到山友对这条山径的整理,真的非常用心,走这条路时真的要心存感恩~~~

IMG_1979-2.jpg

错落的光影,常会有发亮的树叶,那个绿很养眼

IMG_1987-2.jpg

走出树林视野往北开,可看到三地门方向及隘寮北溪,无尽视野应是旗山或美浓

IMG_1988-2.jpg

北溪之北那个尖尖的山头是三地山啊,也是一个磨人的山头,溪南是白宾山,高度不高才800多,但印像是更磨人吧

IMG_1989-2.jpg

再往上走,视野大开,周遭植物都不高,展望也是很无敌,刚好回望来时路,下面那么尖峰就是刚上去的笠顶山,山顶上的白色尖尖的建物也是刚经过的一个电台,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前到现在走了那么远,又不小心爬了那么的高,对了,目标真笠山高度大约在1000出头,爬升约要400

IMG_1990-2.jpg

走了约二个多小时,7公里有吧,感觉啦,体力有点负担了,但一般来说还能承受约一小时没问题

IMG_1992-2.jpg

往南看呢~南北大武山也都一起出来见客,那个3000公尺的大山就是感觉不一样,山上看山还是要仰头的,希望有一天体力可以单攻他,哈哈~~~会不会太自信了点

IMG_1996-2.jpg

很明显的二座山脉,后面比较淡的是三地山,前面就是白宾

IMG_1999-2.jpg

再进入的这一段变成竹林了

IMG_2000-2.jpg

爬山时真的会放空捏,不小心~不知不觉,终于到了山顶.感觉上这个山头跟三地山主峰好像哦,视野全无,哈哈,整个被包起来的感觉.不过这不是终点,听山友说,还有一个峰视野比这里好

IMG_2005-2.jpg

三角点左方还有一条路,续行

IMG_2010-2.jpg

再上行约15分钟,很轻松到了,视野是比刚的好啦

IMG_2011-2.jpg

这曲度厚不是超广角镜头造成的哦,山头本就是圆的吧,但走到这约花了3个多小时,这片花园似的,绝对不是自然野生的林相,这一定又是山友整出来的空中花园吧,哈哈~~~这里的山友真是有心啊

这次来回约7个小时,走了10多公里远,感觉很棒,隔天没有鉄腿现象,如果隔天再有行程再上山也不会有问题,可以增加我的路程长度,好~~找机会找一个路程更长的路来走看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