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發展得如何?真正的朝鮮和你想像中有何不同?東方網·縱相新聞實地走訪朝鮮首都平壤,系列報道《跑平壤》推出“一天”、“一人”、“一城”、“十問”四個主題,多角度全方位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朝鮮。

  千年古城平壤,朝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史的沉澱,戰火的淬鍊,時代的磨礪,讓這座神祕的城市充滿故事。五彩斑斕的建築,可愛有趣的市民,也爲今日的平壤增添了一份魅力。

  今日,東方網·縱相新聞帶你走進朝鮮的“心臟”——平壤。

  “馬卡龍藝術的巔峯”

  煙粉、松石綠、珊瑚橙、香芋紫……當我們剛剛走出平壤火車站,撲面而來的是那五彩斑斕的色彩。

  各式軟糯清亮的建築羣,讓你有種錯覺,走進了一個極具少女感的童話世界。藍天白雲、柔和的初春陽光,宛若爲其撒上了一層糖霜,夢幻感十足。當那隨處可見的紅色標語映入眼簾,或許才能讓你恍悟,這裏原來是平壤!

  “讓整個國家變成一個仙境!”這是2015年朝鮮官方的宣傳口號。至少在建築領域,平壤或許真的如同仙境。

  此前,《衛報》的建築設計評論家Oliver Wainwright曾到訪朝鮮,並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了朝鮮室內外的色彩美學。他說,朝鮮建築最令他震驚的兩點:一個是對對稱設計的狂熱喜愛,二是對大面積色彩的大膽運用。

  藍白色的天橋、芥末黃色的長椅……即使是四四方方、略顯嚴肅的蘇聯式高層建築,在平壤城中,儼然變成了“阿里郎集體式美學”。

  番茄紅色有軌電車、星空藍色信箱等公共設施,點綴着色彩斑斕的高樓大廈,毫無違和感。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就連朝鮮的捲紙,也是淡粉色的。

  漫步平壤,我們彷彿在逛一座“博物館”,隨處可見的朝鮮領導人雕像,充滿歷史的古建築,戰爭年代的紀念碑,彷彿都在訴說着這座城市的歷史。

  當地人告訴我們,朝鮮的建築發展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戰爭後的平壤百廢待興,在前蘇聯、中國和東德等國的援助下,朝鮮誕生了許多令人震撼的建築結構,包括結構主義、現代主義、未來主義等。

  如今,平壤城區內也出現了不少現代化建築。其中最具現代感的當屬高達330米,足有105層的“朝鮮第一高”柳京飯店。它的外形呈三角正金字塔型,酷似即將飛往太空的航天器。據瞭解,柳京飯店於1987年開始建設,2016年底竣工,至今未被正式啓用。

  不過,即便是空置,柳京飯店的巨型LED燈光秀與奇異的造型也令人難忘。

  作爲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科技感同樣也是平壤“馬卡龍藝術”之外的另一大特點。

  平壤城區裏,由朝鮮現任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欽定名字的“未來科學家大街”如今已初具規模。這個高檔社區馬路寬廣,科研人才等聚集。

  夜幕降臨時,道路兩旁拔地而起的錐形建築,如書法筆觸的曲線形大樓,以及亮橘色和淺綠色的瓷磚鋪面,頗有賽博朋克的魔幻感。

  此外,平壤還有不少建築則遵從了“放大版”的寫實主義,譬如頂着巨大土星的革命展覽公園天文館,形似羽毛球外形的羽毛球館等等,都令全世界來此瞭解朝鮮的遊客平添了一份驚喜。

  “柳京”,綠色之都

  如果用視覺感受,平壤是五彩斑斕的;如果用嗅覺感受,那麼平壤一定是綠色的。

  走在平壤的街頭,沒有霧霾的憂愁,少有排污的隱憂。舒適的環境,整潔的街道,清新的空氣,宜人的綠化,使得如今的平壤當得起“花園城市”的稱謂。據東方網·縱相新聞了解,平壤市區內那些頗具風格的建築僅佔總面積的20%。而其餘80%的用地都是公園等綠化設施。

  其實,如此綠色的平壤古已有之。高麗時代,平壤地區遍佈柳樹,因此有着“柳京”的別稱。前文提到的柳京飯店正源於此。古代的高麗詩人曾形容平壤是“紫陌春風細雨過,輕塵不動柳絲斜”。

  然而朝鮮戰爭的摧殘,讓近代的平壤再度被夷爲平地。不過戰後,朝鮮政府一直提倡植樹造林並推動環境保護的政策。在平壤重新種植了大量的柳樹。目前,這些柳樹已長成合抱大樹,儼然成爲了平壤的一道風景線。

  滿目蔥翠的牡丹峯下,大同江水潺潺不息。江岸的風,吹起婀娜多姿的岸邊垂柳,與江邊建築的色彩斑斕相映成趣。新鮮的空氣,整潔的大道,美好的景緻,這一切純粹而又美好的事物把平壤襯托得更加美麗。

  關於平壤市民的三則小故事

  說到一座城市,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市民。平壤市民對於外界而言,總是充滿了神祕和誤解。

  其實,和普通的都市居民一樣,平壤的百姓忙碌於工作,卻不曾忘記生活;或低調內斂,或熱情開朗;或行色匆匆,或古道熱腸。關於平壤市民,我們想講三個小故事。

  有人說,平壤人排外。

  平壤地鐵上,一位老奶奶看到與我們,主動讓出了座位。奶奶帶着的小孩有所吵鬧,她趕忙示意他安靜,不要吵着我們。當我們猶豫自己是否應該下車時,老奶奶主動告訴我們站名。

  有人說,平壤人內斂。

  平壤馬拉松時,路邊的居民主動走出家門,來到路邊。老人們遠遠地向我們揮手致意,孩子們伸出小手,向來自全球各地的跑者示意“give me five”。還有路過的平壤市民,主動用不那麼流利的英語對着我們說:”Welcome to Pyongyang!”

  有人說,平壤人死板。

  在回程的火車上,我們遇到了三位前往青島出差的平壤男士。見我們是中國人,他們表示急需學幾句中文,而他們最想學的是“飯”和“湯”。我們問他爲什麼,他調侃稱,“如果學不會,我們估計會餓死吧。”

  最後,他們還很認真地告訴我們,亞洲文化同根同源,“中文很有趣,學一點很有必要!”

  或許,平壤人沒有那麼完美。但也遠遠沒有外界流傳得那麼不堪。

  歷史之城:戰爭無情,珍惜和平

  平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然而,這座歷史之都總是命運多舛。

  如同“平壤”這個名字,這座千年古都曾多次被夷爲平地。唐朝與新羅對峙時,平壤成爲一座空城;高麗時期,平壤更是先後被契丹、女真、蒙古等國相繼攻佔,並不同程度遭到破壞。

  而最近一次被戰火蹂躪是衆所周知的朝鮮戰爭。重建後的平壤,雖然已難以尋覓戰爭帶來的傷痕,但爲了銘記歷史,平壤城內的建築留下了那段回憶。這些建築背後的數字也告誡着每一個人,戰爭無情,珍惜和平。

  “15米”

  1982年4月15日,爲了紀念朝鮮領袖金日成帶領朝鮮人民先後兩次戰勝侵略朝鮮的日本及美國,平壤凱旋門拔地而起。

  朝鮮凱旋門也是平壤最引以爲傲的建築之一,它不僅僅目前全球最高的凱旋門,比著名的巴黎凱旋門還要高出15米。同時,朝鮮凱旋門也是朝鮮人民抵抗侵略、戰勝敵人的一種精神象徵。

  “1025”

  爲了紀念在朝鮮戰爭中用鮮血幫助朝鮮人民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豐功偉績,1959年10月25日,在平壤的名山牡丹峯北邊,朝鮮建造了一座中朝友誼塔。

  塔身用朝鮮語刻着“友誼塔”。塔的左右兩側有描述中朝友誼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勇士戰鬥英姿的浮雕,塔內的大理石臺上擺放着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名單。

  同時,爲了銘記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參戰日期10月25日,塔身共有1025塊花崗石和大理石組成。它的周圍種有矮鬆、檜樹、木蘭等1.9萬餘棵花草樹木。

  中朝友誼塔下的賣花姑娘

  “朝鮮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與中國人民攜手用鮮血換來的美好今天!”一位正在中朝友誼塔附近參觀的朝鮮老人告訴我們。

  是的,平壤人民同樣不會忘記戰爭帶來的創傷,而他們期待的恰恰是用珍貴的和平來撫平這段不能被忘卻的記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