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迷戀街邊鐵板魷魚的味道,尤其對於距離海邊較遠城市的人們來說,能喫上幾串鐵板魷魚很是心滿意足。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街邊售賣的魷魚真的安全嗎?魷魚從打撈上岸再到小商小販手裏,是怎樣保持新鮮度的呢?

  針對這個問題,工商部門聯合食品藥監局調查發現,很多攤位售賣的鐵板魷魚含鹼量嚴重超標,有些不良商販使用燒鹼、雙氧水、福爾馬林等方式,將乾癟的魷魚浸泡在裏面,使其變得像新鮮的魷魚一樣飽滿、嫩滑。

  燒鹼、雙氧水、福爾馬林均爲化工材料,國家出臺過相關法律法規,這類化工材料一律不能使用在食品的加工、生產過程中。而福爾馬林,也就是甲醛,是製作標本、屍體時使用的試劑,使用在食品中無疑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那商販們爲什麼要將這些化工材料使用在魷魚身上呢?

  原來在運輸的過程中,魷魚很難保持它的新鮮度,運到目的地基本已經壞掉了。所以有些商販發貨時會使用乾貨水發的方式,也就是把乾貨原料浸泡在水中,利用水的浸潤能力使它不會快速腐敗變質。說到這裏,很多人要問了,爲什麼不用普通清水浸泡呢?

  科研人員經過實驗對比發現,使用清水浸泡的新鮮魷魚,經過12小時之後,魷魚會散發出一股腐臭腐爛的味道,且清水變得渾濁不堪,顯然這樣的魷魚已經不能再食用了。

  而使用福爾馬林等化工材料浸泡過的魷魚,12小時之後卻依然保持着鮮嫩、透亮的外表,且味道沒有發生改變。

  化工材料會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首先說說福爾馬林,雖然0.1%左右的甲醛溶液就可以達到食物防腐的效果,但是段時間內攝入大量甲醛,很可能導致急性中毒。而長期少量的攝入,也會對肝臟、腎臟造成損傷。

  燒鹼和雙氧水同樣具有腐蝕性,經常攝入這兩種物質,會對人的咽喉、消化系統造成不小的傷害,甚至引發癌症。

  那怎樣區別魷魚是否使用過福爾馬林等化工材料呢?

  首先看外觀,正常的魷魚體型偏小,顏色微微發紅,比較自然;而浸泡過的魷魚體型會脹得比較大,且顏色偏白、偏亮。

  其次看手感,正常的魷魚摸起來有一定的彈性;而浸泡過的魷魚摸起來彈性較差,發硬。

  最後聞味道,正常的魷魚沒有異味,但浸泡過的魷魚味道較重,感覺像是醫院裏的味道。

  各位朋友,你經常在路邊喫鐵板魷魚嗎?你擔心過這種食物安全問題嗎?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