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的JAMA(美国医学会期刊)有一篇很有趣的文。
研究者将芝加哥地区2007到2010年的325位重郁症患者,用随机分配的方式,
让他们接受18次透过电话的认知行为治疗或者是面对面的治疗。

结果发现,用电话的方式,反而有更多的患者能完成全部的治疗
(用电话的患者约1/5无法完成,而面对面的则是近1/3无法完成,P=0.02);
而疗效上,用电话的方式不会比面对面的差,都一样能达成显著的治疗效果
HAM-D量表可以从平均约22.8分下降到12.5分;

不过在3、6个月后再去看忧郁程度,
虽然两种方法都能让患者仍然显著的比较不那么忧郁,
但面对面方式的患者,效果会比较好些(意思是面对面的效果较持久)3个月后两组差2.25分 P=0.01、6个月两组差2.91分 P<0.001

table.png    

 所以呢,其它的方式我不知
但至少忧郁症防治(等于是顺便自杀防治),
真的可以考虑开发一下电话认知治疗,患者接受度高多了,
而且彼此都更方便、更安全哪;
如果德国关于医疗咨询和说明病情都算在给付项目内
台湾也实在不妨认真考虑这种做法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